无障碍阅读 适老模式 网站支持IPv6
导航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计划规划

清远市清新区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工作计划

时间: 2020-10-29 09:48   来源:本网   发布机构:   点击:-

  一、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9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大力改善营商环境,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为全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2019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 5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农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0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9.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5.03 亿元,同比增长 5 .7%,为年度调整预算的100.67%;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发展基本同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1、农业现代化有序推进。农业品牌创建力度加大,“清新优品”自主品牌达111个,新增“清新优品”优质农产品商标10个,广东省名牌产品7个,广东省十大名牌产品1个。农业“三品一标”工程深入推进,新增无公害农产品2个、绿色食品1个、有机产品49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壮大,新增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家、家庭农场7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0家。海大集团(清新)桂花鱼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清远鸡现代农业产业园、岭南特色水果产业“双创”示范县等项目有序开展。农产品安全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区农产品检测中心成为全市率先通过监督检测实验室二合一认证的县级机构。食用农产品二维码溯源系统建设持续完善,实现肉类蔬菜“来源可溯、责任可究”。

  2、工业经济量质并提。工业投资持续增长,全区工业同比增长39.7%。规模工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全区12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324.9亿元,同比增长4.6%。38个年度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28.8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3.21%;其中11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1.6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40.53%。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引进中信环境(清远)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敏实集团、深圳市名雕装饰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智能化展示道具产业园等18个优质项目,合同投资总额156亿元。

  3、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特色旅游项目进展顺利,“清新漂流、温泉两日游”被评定为首批“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三坑镇安庆村和浸潭镇下迳村被评为首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浸潭镇下迳村,石潭镇水西村被评为广东美丽乡村特色村。旅游节日缤纷多彩,成功举办第三届春暖花开清新乡村赏花旅游文化节,2019广东(清远·清新)漂流文化节系列活动,清远市清新区2019农民丰收节暨民宿体验节、重阳登高祈福活动等活动。乡村旅游业态喜人,新增三季稻民宿、三坑镇安庆兴农乐民宿、浸潭镇西溪子民宿等5家精品民宿,新增开放太平马岳永源生态农业基地和浸潭镇竹博园2个乡村旅游点。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157.55万人次,同比增长42.6%。电子商务稳步发展,清远市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园引进187家电子商务企业及服务商入驻,全年预计实现销售额6.1亿元,同比增长17%。

  (二)城乡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1、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县乡道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隐患整治382公里,农村公路硬底化64.128公里;X368线浸潭至庙坑公路路面改造工程、清新区Y171太和至笔架山旅游公路扩建工程、农村公路“畅返不畅”建设项目、危桥改造工程等项目稳步推进。市政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山塘镇松岗填埋场、石潭镇大岩填埋场、浸潭镇白花塱填埋场、三坑镇南山填埋场、龙颈镇大崩山、白芒冲等7个垃圾填埋场全部通过市级验收;内街背巷升级改造项目、“厕所革命”等项目加快推进。电力保障水平不断提高。35千伏石潭输变电工程、220千伏滨河输变电工程等项目进展顺利;配电网规划建设加快,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180千米,台区34个,0.4千伏线路873.76千米。

  2、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万人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等活动深入开展,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的村庄共2907条,建成美丽乡村、新农村1935条。农村分散型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加快推进,1222个村小组完成建设任务。村村通自来水工程项目稳步实施,农村自来水覆盖率达92.49%,饮用水合格率达91.8%。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清远市清新区“万人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活动实施方案》等有效落实,清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可视化平台投入使用,实现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感知动态治理。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扎实推进,完成造林与生态修复任务共6.09万亩,森林抚育6.02万亩,超额完成22个省定贫困村乡村绿化美化建设任务。

  3、社会治理能力不断加强。提升餐饮服务单位的食品安全量化等级,实施食品安全量化分级2648间,实施率达99%;实施“明厨亮灶”共2644间,覆盖率达93%。城市问题数字化处理流程更加优化,实现从“信息上报—案件派遣—现场处理并反馈—复核结案”的闭环管理,接收城市管理信息有效立案63935宗,办结案件59030宗。“六乱”整治持续开展,劝谕、纠正违章占道经营行为25666宗,清理占道流动摊档25939档次,清理拆除未经审批擅自设置或破损的户外大型广告128个,拆除违章构(建)筑物4515.67平方米。

  (三)三大攻坚战稳步推进,进一步筑牢发展基础。

  1、重大风险有效防范化解。房地产领域风险有效管控,房地产市场交易、中介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区商品房销售总面积43.2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92%;总销售金额32.26亿元,同比增长12.06%。加快处置不良贷款,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金融秩序持续稳定,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

  2、污染防治力度持续加大。做好中央环保督察、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省环保督察、省委巡视等的反馈意见“后半篇文章”,云龙工业园环保问题、石灰窑环境问题整改有序推进,三坑滩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设项目整治工作持续推进,漫水河区域及全区畜禽养殖场的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空气、水污染整治取得实效,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06天,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5.3%,同比上升3.6个百分点,滨江河迳口、北江芒洲2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和太平镇大秦水库等7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全面推行“河长制”,共开展巡河9809次,清理漂浮物约218.38万平方米、清理底泥污染物约10.77万立方米,清理河湖障碍物、清理涉河违法违建约182宗。

  3、精准扶贫持续发力。全面落实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工作方案,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造血”式扶贫,持续开展“百企帮百村”行动,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扶贫模式,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粤菜师傅”“乡村工匠”以及其他涉农技能培训,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累计培训粤菜师傅约320人,培训农村建筑工匠285人次。有序做好相对贫困人口贫困村退出工作,建立健全返贫预警机制,对脱贫成效不稳定的贫困户开展摸底监测、强化帮扶措施,持续巩固脱贫攻坚质量,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

  (四)改革创新齐头并进,经济活力持续增强。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科技成果转换加快,海贝、金盛锆钛、宏图助剂、三好科技等9家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开展技术攻关项目,3个项目获2019年度省科技专项项目立项,获立项资金375万元。企业经营成本持续降低,累计新增减税降费4.59亿元,其中税收减免3.22亿元,社会保险费减免1.37亿元。
   2、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改革深入推进,8个镇(含笔架林场)191个经济联合社以及3576经济合作社均完成清产核资系统填报工作,完成率为100%。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企业设立登记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企业开办时间压减至3个工作日内。积极推进审批服务标准化便民化,纳入实施清单事项1667项,1338个政务服务事项可“网上办”比率80.9%、“马上办”比率41.2%、“一次办”比率96.9%。

  3、创新驱动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营造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陆续举办“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活动。企业创新发展能力增强,10家企业拟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企业申请省级工程中心认定,2家企业申请市级工程中心认定,1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4个项目获2019年度省科技专项项目立项,立项资金425万元。全区新增技术改造项目的项目41个,投资总额14.6亿元,完成投资3.36亿元。

  (五)民生质量不断提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1、社会事业均衡发展。休闲文化活动“多点开花”,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初步建成,全区201个行政村(社区)全部完成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任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建成区第四中学、区第三幼儿园,完成改扩建11所农村公办幼儿园工程,增加中心城区学位4050个、农村公办幼儿园学位1350个。禾云镇中心小学和龙颈镇中心小学扩建工作顺利推进。加强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全区中小学校实现无毒校园目标。卫生健康事业稳步发展,区人民医院顺利通过二级甲等医院复评审,14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落实,全区首个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西河社区卫生服务站投入使用。

  2、民生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就业保持稳定,举办城区和各镇大小招聘会48场,提供就业岗位近2万个,城镇新增就业6942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201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304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4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2.38%内。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实现辖区内困难群体100%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公租房建设扎实推进,加快对存在安全隐患的196套公租房进行置换,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79户31.1万元。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完成673户房屋危险等级认定,纳入农村危房改造对象334户全部完成竣工验收。

  3、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抓好综治信息化工作,健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管理机制,加强反邪教工作,持续深化平安清新建设,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全面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切实加强行业治理。深入实施改革强警和公安大数据战略,全面实施“粤警行动计划”和“智慧新警务”双轮驱动战略部署,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持续推进全民禁毒工程,新增吸毒人员同比下降6.83%。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深化开展“质量强区”工作。完善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总体上看,2019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持稳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速未达预期,产业发展亮点不多,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步伐缓慢,创新能力不强,新兴产业体量不大;土地利用、环境承载能力等要素制约较为严重,项目落地受土地指标制约问题突出;财政增收压力大,收入结构不合理;社会保障、就业、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还有待提升,交通、信息、电力、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社会治理还需进一步优化。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引起重视,认真研究,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

  2020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的关键之年。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综合考虑疫情冲击、宏观环境等方面影响,地区生产总值、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与清远南部地区保持同步,实现健康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略高于经济增长;社会保障、资源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及安全生产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2020年要坚定不移实施“南融”“东联”“西拓”“北优”“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城乡融合发展”五大行动,立足“一区”发展定位,抢抓“双区驱动”和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建设历史机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水平,实现经济高质量快发展。    

  1、加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力度。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统筹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奖补试点,推广整建制推进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试点。抓好各级农业龙头企业的申报和认定工作,力争新增各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4家以上;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0家、家庭农场70家以上。持续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推进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大力实施清远市“美丽乡村2025”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行动,力争到2020年底,全区80%以上纳入乡村建设规划的村庄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40%以上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

  2、全力推进重大产业平台和项目建设。继续抓好产业共建和招商引资,进一步加强与花都区的对接,充分发挥合作共建“1+1>2”的招商优势。牢牢紧扣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两条主线,全力推进实体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加快清远西部产业新城等重大产业平台建设,推动产业招商工作取得新突破。高标准建设清西产业发展协同园区,年内争取“清远经济开发区”落地。以腾讯、富力、敏实、中信、海大等五大项目推进为重点,推动一批新建设、续建项目加快建设,加快推动我区工业高质量发展。

  3、全面推进全域旅游。推进农村风貌整治提升工程,加快建设4条精品线路和2条房屋风貌整治提升示范带。加快推进区域旅游集散中心和全域旅游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健全旅游交通引导标识系统,继续推进旅游“厕所革命”。扩大新媒体、新技术、新手段、新途径在宣传推广中的运用,不断整合清新旅游资源。积极引进实力雄厚的企业前来投资,尤其是争取具有旅游开发管理经验的战略投资者投资开发清新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打造更多的“月亮工程”。开展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推动旅游规划向发展成果转化。

  (二)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
    1、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降低营商成本,进一步清理规范各类收费,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减轻企业负担。落实“两集中、三到位”,继续推动相关部门及服务事项进驻综合服务大厅,实现企业和群众必须到现场办理的事项“只进一扇门”。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度,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继续推进“数字政府”改革建设,配合做好统一申办受理系统、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电子证照库、网上中介超市等平台建设,加快镇、村(社区)公共服务事项的梳理录入和延伸,推进我区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推进价格等重点领域改革。

  2、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强创新载体建设,发挥科技政策激励效应,指导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申请高企认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逐步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深化产学研合作机制,促进科技资源共享。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平台“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支持高校院所以智力投入、技术转移、团队合作等多种形式与平台开展多层次合作,促进优质科技资源的有序流动与互利共享。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升级,不断提升传统产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3、加快入珠融湾步伐。推进交通设施一体化。配合做好广清重高铁、广清城际轨道等重大交通工程项目的规划建设,争取广清重高铁在清新设站,广清城轨线路延伸至清新。全力推动佛江高速北延线的建设,积极融入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推进产业路的扩建工作,打造振兴清新产业大道,带动促进沿线产业发展。强化产业共建一体化,面向湾区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领域谋划招引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培育新兴优势产业集群。推动中以创新中心、京东科技等项目尽快落地建设。推进云龙工业园转型升级,完善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加快富强路延伸段、禾峰路延伸段等园区出口道路建设,盘活俊成、坚瓷等经营困难陶瓷企业用地,腾笼换鸟引进优质项目。

  (三)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破解城乡二元化结构问题。

  1、完善园区建设。推进富力中以科技小镇、海大集团等项目建设,加快市政道路、供电、供水、供气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整合盘活土地资源,农业发展区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及轻工型等轻污染特色产业。以工业园区建设推进为抓手,通过工业园区的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促进城乡居民就业、增收,推进城镇第三产业发展,推动产城融合加快发展。

  2、引导企业入乡。引导和鼓励企业到乡村投资兴办农业,抓好敏实集团三坑农产品基地的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支持海贝、温氏等龙头企业创新“公司+农户”模式,深化“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改革,大力发展农民参加度高、受益面广的乡村产业,积极培养各类种养专业户、示范户,加快生态产业科技的普及。大力开展农产品深加工或预加工,打通电商平台销售途径,扩大销售渠道。

  (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

  1、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严格落实环保督察整改。推动生物质锅炉进行清洁能源改造。开展工地道路扬尘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推开禁燃烟花爆竹,扩大禁燃区范围,对建成区范围实行全面禁燃烟花爆竹。加大清洁能源公交车投放力度。推进“千吨万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规范建设工作,抓好漫水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对全区河流水环境质量的监管。继续开展了土壤环境核查,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继续加强污水处理厂的日常运行管理,完善管网建设,推进畜禽养殖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工作,加强水泥、陶瓷等行业企业监管,落实总量减排工作。

  2、全面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推进风电、光伏等可生资源利用开发。打响能源“双控”攻坚战,加强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管理。实行最严格环保制度,严守生态红保护红线,着力解决突出环保问题。大力支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家庭林场建设,发展社会中介组织和相关专业协会,提高农民发展生态产业的组织化水平和抗风险能力。定不移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确保全区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

  (五)增进民生福祉,社会文明和谐共享。

  1、继续推进就业创业工作。加强就业专项资金监管,多渠道加大专项资金使用力度。加大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覆盖率,加强对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培训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支持各类人员返乡下乡创业,统筹抓好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就业。抓好“粤菜师傅”重点工程,结合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精准扶贫等工作多方面推进。落实各项人才优惠政策,不断提升人才聚集吸引力。

  2、大力发展公共事业。推动教育、医疗、文体事业全面发展,加强寄宿制学校和小规模学校建设和管理,加快农村学校队伍建设,抓好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提升农村教育现代化水平。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加大中心城区优质学位供给,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抓好医共体实施方案和相关配套文件的落实,加强区域医疗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建设和运用,加快区中医院和区妇幼保健院工程建设进度。全力推进创文工作,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继续完善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加快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加快行政村(社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提档升级。

  3.推进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深入推进平安清新建设,推进全民禁毒工程建设,完善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大力创建省食品安全示范区。继续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深入推进“七五”普法,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继续做好质量发展、退耕还林、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环境教育、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卫生能力建设、慢性病防控等工作,继续加强国防动员、双拥、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人防、社保、档案、地方志、消防、气象、慈善、妇女儿童、青少年、残联等工作,坚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坚决防范较大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全区大局和谐稳定。


您已选择离开清新区政府门户网站,接下来跳转至的页面与本站无关。 4秒钟之后将自动跳转到新页面,请您稍候…… ×

网站导航

底部

清远市清新区人民政府主办 清远市清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

清远市清新区综合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管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运维电话:(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电子邮件:

粤公网安备 44180302000001号         网站标识码:4418030003

[粤ICP备05057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