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适老模式 网站支持IPv6
导航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换届)

时间: 2022-01-17 18:17   来源:本网   发布机构:   点击:-

2021年11月22日在清远市清新区第九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清远市清新区区长 黄国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我区改革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在此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清远视察,亲自为清远的发展把脉问诊、指路引航,为清远新时代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给予我们极大的鼓舞和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五年来,面对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和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在清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各项重大决策和省委“1+1+9”[1]工作部署、市委“十大行动方案”[2],扎实推进区“五大行动”,积极应对各种压力和挑战,全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较好地完成了本届政府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推动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与全国步伐一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成果;经济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广东清远经济开发区正式落户我区;全域纳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范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绩突出;扫黑除恶、扫黄打非、全民禁毒成效显著;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经济社会发展和谐稳定;成功入选“2020中国综合生活质量百佳县市”。

  ——过去五年,我们坚持积极作为,全力推动经济发展,不断提高综合实力。抢抓“双区”建设[3]、“双城”联动[4]和“两个合作区”[5]建设蕴含的重大机遇,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着力推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初步预测,2021年全区完成生产总值286亿元,比2016年增长21.5%,年均增长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6万元,比2016年增长30.2%,年均增长5.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8亿元,比2016年增长18.6%,年均增长3.5%;农业总产值91.4亿元,比2016年增长24.6%,年均增长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亿元,比2016年增长32.6%,年均增长5.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67亿元,比2016年增长24.01%,年均增长4.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万元,比2016年增长50.8%,年均增长8.6%。

  ——过去五年,我们坚持奋斗不息,全力攻坚重点工作,不断推动产业发展。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扎实推进产业平台建设,以“一区两带三基地”[6]的总体布局,加快“经开区”建设,全力打造清远西部产业新城。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区完成创建。狠抓招商引资工作,引进产业项目49个,总投资额322亿元。加快产业项目建设,清远抽水蓄能电站、敏实汽车零部件、海龙生物科技等一批优质产业项目建成投产,汽车零部件、生物科技等先进制造业发展初具规模。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完成省、市、区重点项目建设76个,完成投资188.24亿元。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成功申报省、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各15家。开展工业技术改造项目178个,完成技改投资35.9亿元;继续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战略,获专利授权384件、注册商标5422件。

  ——过去五年,我们坚信功在不舍,全面推进脱贫攻坚,不断促进城乡融合。坚持规划引领,完成183条行政村规划编制,实现行政村规划全覆盖。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投入各级扶贫资金近11亿元,帮助20400名相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40个相对贫困村全部出列。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清远麻鸡、清新桂花鱼两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基本完成,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扎实推进,新增家庭农场188家,增长163%;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42家,增长28.5%;新增各级示范合作社32家,增长103%;新增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20家。全区2818个村庄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7]工作;2525个自然村建成了干净整洁村标准以上的美丽乡村、新农村,占比89.6%;完成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83126户,普及率100%;建成农村公厕583个。“清新优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8]顺利推进,认证“三品一标”90个(其中有机产品50个、绿色产品6个、无公害产品31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3个)。石潭镇水西村、浸潭镇下迳村在2019年度被评选为“广东特色名村”,浸潭镇六甲洞村在2020年荣获省“乡村振兴大擂台”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优秀村,石潭镇水西村荣获市“乡村振兴大擂台”污水治理优秀村。成功创建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清新漂流、温泉两日游”被评定为首批“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三坑镇安庆村和浸潭镇下迳村被评为首批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三坑镇被评为省乡村民宿示范镇,米墅等3间民宿被评为省乡村民宿示范点。全区接待国内外游客4295.45万人次,旅游带动经济收入301.69亿元。我区在2020年度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工作中,获得“优秀”等次。

  ——过去五年,我们坚持攻坚克难,全面完善基础设施,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积极助力广清两市交通、产业、营商“三个一体化”,融入大市区发展格局,中心城区建成面积扩大到26.4平方公里。“高接高”、汕昆高速、汕湛高速清新段建成通车,北江航道扩能项目投入使用。优化升级一批跨区联接道路设施,打通了新城路、工业大道等一批“断截路”,完成玄真南路扩建、振港大道、飞水大街改造等工程建设;改造内街背巷56条、面积110万平方米,设置临时停车位6500多个。在全市8个县(市、区)中建成首个数字化城管中心,实现城市精细化、网格化管理。建成山塘、三坑、龙颈、浸潭、石潭等一批镇级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污水管网工程,实现镇级污水处理厂全覆盖。国省道建设养护有新成果:S383线英德交界至禾云沙河段、浸潭镇至庙坑段,G355线龙颈南冲至牛岗坟段路面改造工程完成建设。完成农村公路路面硬底化607.61公里、农村公路窄路拓宽254.2公里、农村公路危桥改造70座。“村村通”自来水、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等项目全面完成。投入19.6亿元,完成220千伏回澜站、旗胜站、110千伏笔架山站主变扩建工程,新投运110千伏平湾站、井塘站;新(改)建10千伏线路886千米、台区371个。有效缓解建成区饮用水紧张问题,迳口水厂已建成投产供水,新(改)建太和第一水厂水管及供水泵站。省级水利建设示范县项目全面完工。投入1.35亿元,完成83.1公里中小河流治理;投入1.41亿元,完成茅舍岭泵站工程建设并投入使用。万里碧道建设顺利推进。

  ——过去五年,我们坚持蹄疾步稳,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激发内生动力。坚持改革引领,全面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六项改革任务。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陶瓷、材料制造、高新技术等产业转型升级、做优做大,实施房地产去库存,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全面完成区、镇两级党政机构改革,顺利接收笔架山林场社会管理职能。继续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完成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扎实开展助农服务平台(中心)建设工作,服务带动农户近8000户,实现助农增收约4000万元。扎实推进“数字财政”改革,深入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整合涉农资金6.1亿元。平稳有序推进征管改革,顺利完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征收职责划转工作。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着力打造“10分钟办税服务圈”,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比率达98.71%、一次办比率达99.94%、马上办比率达86.45%,行政服务效率大幅提升。深入推进土地管理改革,2018年节约集约用地获国务院通报表扬并获得奖励1000亩用地指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经验获国家林业局表彰;浸潭镇下迳村“三块地”[9]试点改革在全市范围实现“五个率先”[10]。

  ——过去五年,我们坚持锐意进取,奋力建设美丽清新,不断厚植生态文明。中央、省环保督察中涉我区共36项整改任务已全部完成,交办我区的共138宗信访案件已全部办结;全力做好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配合保障与问题整改工作。加快风电、太阳能光伏等项目建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华润清新林泉风电项目已建成并投产。扎实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年度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0%以上并呈稳中向好态势。全面落实“河长制”,漫水河等重点流域水质逐年好转,完成了滨江迳口、北江芒洲市级饮用水水源地存在问题整改销号,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新(改)建中心城区二类公厕14座;建成(升级改造)八片、中山路生活垃圾中转站;加强生活垃圾填埋场治理,山塘镇松岗等6个垃圾填埋场封场整治通过市级验收,完成禾云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扩容应急工程建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抓好固废处理工作,严厉打击非法倾倒固废行为。大力推进新洲金矿等矿山综合整治工作。全面推行林长制,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区森林面积为16.0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8%。

  ——过去五年,我们坚持久久为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不断增强民生福祉。五年累计民生支出210亿元,着力“补短板、保重点、惠民生”,民生福祉进一步增强。毫不放松抓实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有序推进疫苗接种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推动全民参保,“五险”(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缴费人数合计达134万人次,增幅11.67%,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孤儿养育保障标准逐年提高,大病关爱基金救助886人。认真做好就业创业工作,举办大小型线上线下招聘会222场次,全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764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7507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113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平均控制在2.42%。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省教育强区顺利通过复检,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区四中、五小、六小、三幼等新建项目投入使用,改(扩)建陈广纪念小学等一批学校,新增学位达11660个;学前教育“5080”工程进一步巩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师德师风建设成效明显。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积极推进医共体试点建设工作,省妇幼保健院清远院区正式试运营。积极推动“婚检一站式”建设,努力提高我区出生人口质量。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立“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体系”,8个镇均已完成综合文化站建设且达到省二级文化站以上标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成功创建省十一届“双拥模范区”;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全面建成并提质增效,按时足额发放优抚对象抚恤及生活补助共7600多万元。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实现南部四镇公交线网覆盖率100%和行政村100%通车,较好满足了12.8万人的出行需求。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各类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均实现大幅度下降。平安清新、法治清新、质量强区建设和省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扎实推进。

  ——过去五年,我们敢于担当作为,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升政府效能。坚持党建引领,强化政府系统党的建设,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切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加强廉洁政府建设,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工作与全区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持之以恒整治“四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区,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落实国防动员专项经费,推动国防动员“十三五”建设规划落地,民兵和征兵工作成绩突出。切实推动“七五”普法圆满收官并大力开展“八五”普法工作,2019年法治清远建设考评获全市第一。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落实“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推动政府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加大力度提升政府执行力,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畅通民意投诉渠道,办结市长、区长信箱来信2138件、12345政府服务热线工单9.1万件,深化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及时依法依规办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主动公开各类政务信息5.2万条。加强民主政府建设,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定,主动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五年来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20件、政协委员提案432件,办复率达100%。

  此外,国防教育、消防、妇女儿童、青少年、审计、统计、档案、物价、保密、人防、民族宗教、老区、残联、外事、侨务、对台、史志、科协、文联、机关事务、气象、药品安全监管、资产(国企)管理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五年,虽然我们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但仍取得了振奋人心的成绩。我们深刻认识到,清新的发展成就,靠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靠的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靠的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特别是视察清远期间的殷殷嘱托和山高水长的关心厚爱,靠的是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靠的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靠的是区人大、区政协的大力支持和有效监督,靠的是全区人民的齐心协力、团结奋斗。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全区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清新部队和武警官兵,向关心和支持清新建设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及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总结过去,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探索如何实现新发展的有效途径还不够。按照省委“一核一带一区”的发展定位,清新属于生态发展区。近年来,虽然我区在加强与珠三角核心区的对接和联动发展、严格保护好全区绿水青山的前提下,努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但我区经济占全市的比重、对全市增长贡献率仍呈逐年下降趋势,说明了我们在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发挥清新的发展优势,探索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上做得还不够。二是财政收支矛盾加剧。我区经济基础差、底子薄的状况未能有效扭转,近年来虽有引进不少大型优质项目,但还没发挥好真正的龙头作用,经济效益低于预期,没有形成骨干财源和重要财源,造成全区库款保障和“三保”支出压力明显加大。三是区域经济有待加强。按照清新的税源状况分析,税收总额份量小,且目前我区最大的税收主要来源于北部的水泥企业(2020年税收5.5亿元,占全区税收的16.5%),以及其他高耗能、劳动密集型企业,而属于重点发展地区的南部四镇,特别是太和、太平两镇目前作为我区主引擎,后续动力仍需加强。同时,由于近年来全区的土地储备较少,有效的经济来源不多,造成镇域经济尤其是滨江四镇发展缓慢、财力不足、实力不强,难以为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有效的财力支撑。四是民生问题依然突出。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民生问题有待加强,尤其是中心城区学位紧缺问题依然突出。五是少数干部担当作为不够。有的干部干事创业精神不够,担当精神、执行力有待加强,工作方式方法不能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目标任务和工作安排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清远时强调,要下功夫解决城乡发展二元结构问题,力度要更大一些,措施要更精准一些,久久为功,把短板变成“潜力板”。今后五年,既是清新“十四五”建设的实施期,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更是清新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关键期。能否圆满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能否加快乡村振兴,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能否推动市区一体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能否实施绿色发展,加快美丽清新建设;能否补齐民生短板,加快社会事业发展;能否高效化解各类矛盾,保持全区社会和谐稳定,是对新一届政府施政能力和水平的考验。我们必须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进取意识、主人翁意识,善于抢抓机遇,敢于创新进取,勇于争先进位,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勇往直前的奋斗姿态,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清新经济社会实现新发展,全力以赴推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清远重要讲话精神在清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和市委“十大行动方案”,紧紧围绕市委打造“融湾崛起排头兵、城乡融合示范市、生态发展新标杆、‘双区’魅力后花园”新定位,按照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全面推进生态清新、活力清新、品质清新、幸福清新建设和区“五大行动”,协力共创更清更新的美好未来。

  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设生态清新、活力清新、品质清新、幸福清新,让清新成为投资兴业的一方热土、生态宜居的绿色标杆、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具体来说,全区生产总值“十四五”期间年均增长6.5%以上,2025年末力争达到40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速高于经济增速,创新驱动能力显著增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绿色低碳发展提质增效,人民生活品质持续改善,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按照上述目标要求,在宏观上必须把握好六方面原则:

  一是以新目标引领发展新征程。在区第八次党代会上,区委已经明确建设“生态清新、活力清新、品质清新、幸福清新”的发展新目标、新任务,这是区委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作出的战略决策。今后五年,我们要在建设“四个清新”新目标引领下,对经济社会进行谋篇布局,保持定力,精准发力,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协力共创更清更新的美好未来。

  二是以眼光“向南”探索发展新路径。坚定不移推进“南向”发展,以“双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为牵引,扎实推进广清一体化、清新清城一体化,积极探索清新融入“双区”建设、“两个合作区”建设和“双循环”格局[11]的有效路径。

  三是以乡村振兴构建城乡发展新格局。树立城乡“一盘棋”理念,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实施“以城带乡”“以工哺农”“以业兴乡”“城乡互促”“城乡一体”发展行动,大力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四是以改革创新增创发展新活力。坚持改革创新,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守安全、环保、效益三条底线,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着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以改革创新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五是以生态优先营造绿色新环境。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推行林长制,保护好清新的绿水青山,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六是以共享发展提升民生新水平。以建设“幸福清新”为目标,千方百计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补齐教育、医疗卫生、交通、市政配套等公共服务短板,让全区人民共享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要实现上述目标,在具体工作中必须汇聚全区人民智慧力量,攻坚克难,开拓进取,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建设工业强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是打造产业发展平台。牢固树立工业强区战略,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市场运作为导向、产业协作为核心,充分发挥清新的区位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转型,集中资源力量培育年产值10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新材料、生物科技、农副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打造区域协同服务、产业金融服务、创新应用服务和智慧园区新基建四大服务平台,构建相对完整独立的产业链,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大力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根本的实体经济。力争到2025年,规上工业企业超过160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5%,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26%。理顺“经开区”管委会体制机制,坚持高标准、高站位、高规格打造园区,以“一区两带三基地”模式打造清新南部地区经济发展新引擎。二是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区委已经明确,要建立健全区委书记、区长“首席招商员”制度,建立全区全员招商工作机制。我们要瞄准粤港澳大湾区、面向长三角等重点地区,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招商、商会招商、中介招商等专业力量,开展大招商、招大商。三是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建立健全“项目大招商+项目要素保障+项目落地协调”齿轮运作机制,强化对产业项目招引、建设、运营的全流程服务,力促动工建设、建成投产、达产上规各一批优质项目。加快海灏(清新)产业园建设,积极协助推动船舶装备制造产业园落地建设。四是着力推动产业升级。鼓励和引导水泥、陶瓷、制鞋等传统制造业加大技术改造和科研创新力度,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二)全力推进扩容提质,积极打造品质清新。一是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紧紧围绕打造“双区”魅力后花园,以建设新型城镇化为抓手,深入开展征地拆迁、盘活低效存量土地等工作,拓展中心城区空间。二是大力推进城市提质。以“创文”“巩卫”为抓手,加强城镇总体规划,持续完善城镇功能配套,深入开展中心城区交通要道、内街背巷、市容市貌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谋划实施中心城区新商圈建设、老旧小区升级改造,加快社区康体公园、口袋公园、智能立体停车场和智能停车收费等建设,推进中心城区绿化、美化、亮化改造,做大、做旺、做强、做美中心城区。建设“数字清新”,实施“智慧城管”工程,实现城市管理长效化、精细化、智慧化,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加快推动“南向”融入,重点在道路交通、财政体制、公共服务、商贸物流、基础设施等领域加快融入大市区发展格局,大力推动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优质资源在清新清城之间实现共建共享。畅通区内交通“微循环”,打造清新清城“15分钟通勤圈”和大湾区“一小时通勤圈”。利用第十六届省运会等重要赛事强化宣传推介工作,充分展示清新魅力、宣传清新优势,提升城市知名度、美誉度。三是激发镇域发展活力。发挥各镇资源禀赋和优势,助力全面打造高品质清新。太和镇要全面加快城市化发展步伐,发挥“首善之镇”引领作用。太平镇要突出抓好清远西部产业新城建设,全力打造“工业强镇”。山塘镇要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文章,打造全国农业产业强镇“样板”。三坑镇要发挥乡村振兴样板区优势,打造“特色温泉康养+N”全域旅游特色小镇。龙颈镇要发挥历史文化优势,拓宽农旅、文旅融合发展道路。禾云镇要利用“经开区”建设机遇,深度融入区域发展大局。浸潭镇要持续完善城镇配套服务功能,打造成为“北部中心镇”,重点发挥“三块地”改革成功经验,激活农村资源要素活力。石潭镇要围绕“生态农业研学小镇”新定位,打造清新亮丽生态“北大门”。

  (三)全力实施乡村振兴,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一是加快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建设,打造“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先导示范区。二是大力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深入实施“三农”领域突出短板“九大攻坚”行动[12]和“美丽乡村2025”行动计划,推动“美丽资源”变身“美丽经济”。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全力做好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用3年时间打造美丽乡村风貌带6个以上,到2025年行政村100%达到省美丽乡村宜居村标准,自然村100%达到整洁村标准以上美丽乡村。发挥人才引领作用,积极培育、选好用好乡村振兴带头人。三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聚焦“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水缸子、茶罐子”,着力打造成为大湾区重要农产品供应基地。围绕清远鸡、桂花鱼、柑橘、茶叶、乌鬃鹅、食用菌、芦笋等主导产业以及休闲观光农业等优势产业,推动优质农产品实现产品化、食品化,积极培育“清新优品”优质农业品牌,完善标准,努力将商标品牌转化成实实在在的产值。加快开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项目建设,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山塘镇创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力争到2025年,全区农产品加工产值超过40亿元。大力实施“互联网+农业”,积极建设区级助农服务中心和电商平台。全面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大力开展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四是力促三产融合发展。巩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果,加快构建“双核双区三带”全域旅游格局[13],以民宿经济带(民宿小镇)、精品线路建设为抓手,推动乡村旅游、特色民宿、生态休闲提质增效,规范民宿管理,引导大集团经营,推动规模化发展,相关数据要纳入统计,做到“旺丁又旺财”。加大“N+旅游”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四)全力完善基础设施,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一是抓好交通路网建设。升级改造G107线清新易堵段、S354线太和至太平段、城西大道,完成工业大道、河滨路等道路建设,做好轨道交通及清远西站交通枢纽规划建设,加快推进清南高速北延线规划建设。力争到2025年,完成国省干线升级改造、“四好农村路”[14]建设、窄路基路面扩宽改造合计1000公里以上。持续优化公交线网布局,打通清新至清城两区交通连接瓶颈,助力市区同城化。二是加强园区配套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经开区”等园区各项基础配套设施,新建、改造园区市政管道80多公里,新(扩)建3座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等设施。三是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新建高标准农田(含提质改造)4万亩以上。大力开展中小河流治理、城区一级截洪渠加固改造等17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推动全区水利高质量发展。加快城镇污水、排水管网建设和改造进度,保障城镇污水管网正常运行。四是加快电网设施建设。大力推进220千伏滨河站、110千伏盈富站建设进度,争取在2023年底前建成投运;力争110千伏石潭站、山塘站规划立项,实现8个镇变电站全覆盖;完成配电网智能化改造,力争实现清新清城供电网络一体化;全力推动新建一个抽水蓄能电站。五是切实做好债券项目谋划和申报工作。加快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自来水厂工程、智能立体停车场等项目建设,发挥专项债券作用,促进一批项目早日建成并投入使用。

  (五)全力深化各项改革,挖掘活力清新源泉。一是积极抓好财政工作。探索推进市区两级土地收储、财政体系一体化。强化资源配置,拓宽财政增收渠道,充分挖掘潜力,大力培育财源,加强土地收储工作,加大飞水片区投入力度,将南部四镇串连成片,提升土地增值空间,培养我区发展新增长点。二是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大力推进“数字政府”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方位实现部门之间数据共享共用。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加快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三是持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前提下,将农村“三块地”改革试点工作向各镇逐步推开,推动改革扩面提质。持续优化农村产权市场化流转交易机制和平台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四是着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活力,突出国有企业的主力军作用,加快形成国有企业集团式管理模式,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益。完善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营造全社会关爱民营企业的氛围,助力全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深化镇级体制改革,实施基层治理扩权强镇,促进镇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五是加大要素配置改革力度。合理引导资源要素向优势行业、优势企业流动。强化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健全低效工业用地、闲置用地和旧厂房市场化退出机制,破解优质项目用地难问题。

  (六)全力推动绿色发展,夯实生态文明基础。一是健全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全力提升国土空间规划水平,严格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管控。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实施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完成碧道建设39.8公里。全面推行林长制,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加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系统性保护,开展“全域增绿”行动,切实抓好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积极探索与珠三角的生态共建补偿机制,特别是产业生态化发展支持补偿机制,提升生态文明支撑能力,持续构建和巩固北部生态屏障,逐步建成全省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区。二是严格落实生态环境政治责任。坚决打赢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力争年度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3%以上,确保滨江河、漫水河上级考核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常态长效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加大力度推进地质灾害综合整治工作。三是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加快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碳达峰、碳中和[15]的决策部署,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产业布局、能源结构,抓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有效路径。

  (七)全力推进社会事业,加快建设幸福清新。一是持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适时调整防控措施,全力筑牢疫苗接种免疫屏障,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理机制,提升重大传染病综合防控水平。二是筑牢民生保障。认真落实“小切口大变化”民生实事办理制度,逐步探索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持续完善未成年人、残疾人、孤儿帮扶等保障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建立健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机制,发展普惠型和互助性养老服务,构建家庭和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和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推行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健全公共就业创业体系,深入实施“广东技工”“南粤家政”“粤菜师傅”工程,深化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保障重点群体稳定就业、增加收入。力争到202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坚持“房住不炒”原则,推动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三是大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落实义务教育“双减”政策[16],优化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布局,加大公办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学位供给;积极对接广州等先进地区组建新型教育集团,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加快区职校新校区建设,力争2022年一期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提供更全面周到的卫生健康服务,推动三甲医院实现“零的突破”,推进镇级卫生院升级改造,完善村级卫生站设备配套,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引导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发展。加快新融媒体中心建设,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推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加大科学技术普及力度,着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四是切实抓好国防工作。全面深化军民融合,狠抓国防动员落实,切实提高兵员征集质量,完善民兵力量体系。加强“双拥”工作,着力创建省十二届“双拥模范区”。五是统筹发展与安全两件大事。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夯实企业主体责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快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大力实施自然灾害防治9项重点工程。持续深化“平安+满意”创建,加强食品药品、危化品、道路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扎实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扫黄打非、全民禁毒和省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等工作。

  (八)全力加强自身建设,打造廉洁高效法治政府。一是切实加强党建工作。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绝对领导,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做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永葆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严格落实主体责任,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坚持不懈抓好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加强重点领域、重点岗位廉政风险防控,严惩各类违纪违法行为,着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二是深化法治清新建设。坚持依法全面履职,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扎实推进“八五”普法工作,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落实“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大力倡导契约精神,强化诚信履职意识,认真落实行政协议、便民服务等各项政策措施,强化政务公开工作,树立公平、公正、公开、诚信的良好政府形象。三是注重作风建设。明年要以“执行力建设年”为抓手,不断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办事效率,推动政府各项工作高效落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持之以恒纠正“四风”,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控“三公”经费预算。四是强化社会管理。创新性学习“枫桥经验”,充分发挥镇、村基层社会治理功能,加强公共危机管理,及时化解群众矛盾、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确保全区社会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迈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肩负新使命。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牢记使命、提振精神,改革创新、扎实工作,为全力推进清新高质量发展、协力共创更清更新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

  名 词 解 释

  [1]省委“1+1+9”:第一个“1”指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政治保证。第二个“1”指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发展主动力。“9”指9个方面重点工作,即一是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重点,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二是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重点,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强省;三是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重点,加快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四是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重点,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五是以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重点,加快改变广东农村落后面貌;六是以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为重点,加快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七是以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为重点,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八是以把广东建设成为全国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为重点,加快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九是以打好三大攻坚战为重点,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跨越高质量发展重大关口的短板。

  [2]市委“十大行动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清远市委制定十大行动方案,加快推动清远市高质量发展。主要指: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提升民生福祉;积极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高质量推进广清一体化,高站位参与“双区”建设;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发展承载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筑牢粤北生态屏障,推动清远绿色发展;坚持底线思维,推动安全发展。

  [3]“双区”建设: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

  [4]“双城”联动:指推动广州、深圳“双城”联动发展。

  [5]“两个合作区”:指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

  [6]“一区两带三基地”:“一区”指广东清远经济开发区;“两带”指创新产业联络带和生态产业联络带;“三基地”指现代服务创新基地、先进制造产业基地、新材料应用创新基地。

  [7]“三清三拆三整治”:“三清”指清理村巷道及生产工具、建筑材料乱堆乱放,清理房前屋后和村巷道杂草杂物、积存垃圾,清理沟渠池塘溪河淤泥、漂浮物和障碍物;“三拆”指拆除旧房危房、废弃猪牛栏及露天厕所茅房,拆除乱搭乱建、违章建筑,拆除非法违规广告、招牌等;“三整治”指整治垃圾、生活污水及水体污染,对乡村的环境进行美化绿化。

  [8]“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镇或村为基本单位,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通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使一个镇、村(或几个镇、村)拥有一个(或几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或产业。

  [9]“三块地”:指农村承包地、农村宅基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10]“五个率先”:指率先完成股份经济合作社挂牌、率先颁发股权证、率先成立土地合作部、率先发放土地经营权流转证、率先发放农村产权抵押贷款。

  [11]“双循环”格局:指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12]“九大攻坚”行动:一是实施农村违法乱占耕地建房整治攻坚行动;二是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攻坚行动;三是实施种业翻身仗攻坚行动;四是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行动;五是实施农村供水保障攻坚行动;六是实施村内道路建设攻坚行动;七是实施美丽墟镇建设攻坚行动;八是实施渔港建设攻坚行动;九是实施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攻坚行动。

  [13]“双核双区三带”全域旅游格局:指以环笔架山休闲发展核+温泉康养发展核双核驱动,以环桃源文艺发展区+中宿文体发展区双区集聚,以北江百里水带、秦皇-天堂百里山带和广清高速百里路带形成江山路协同,辐射带动全域旅游的发展格局。

  [14]“四好农村路”:指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

  [15]碳达峰、碳中和:碳达峰指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达到峰值不再增长,并逐渐下降;碳中和指在2060年前,中国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16]“双减”政策:指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您已选择离开清新区政府门户网站,接下来跳转至的页面与本站无关。 4秒钟之后将自动跳转到新页面,请您稍候…… ×

网站导航

底部

清远市清新区人民政府主办 清远市清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

清远市清新区综合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管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运维电话:(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电子邮件:

粤公网安备 44180302000001号         网站标识码:4418030003

[粤ICP备05057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