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适老模式 网站支持IPv6
导航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2016.11)

时间: 2016-12-14 00:00   来源:清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外事侨务局)   发布机构:   点击:-

——2016年11月16日在清远市清新区第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清远市清新区区长 张仁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清新改革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和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团结带领全区人民,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应对各种压力挑战,全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较好地完成了本届政府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过去五年,是我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着力推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初步预测,2016年全区完成生产总值250亿元,比2011年增长50.8%,年均增长8.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5亿元,比2011增长85.1%,年均增长13.1%;农业总产值57亿元,比2011年增长29.9%,年均增长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亿元,比2011年增长73.4%,年均增长11.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亿元,比2011年增长42.4%,年均增长7.3%;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5179元和13170元,比2011年分别增长61.6%、75.3%,年均分别增长10.1%、11.9%

——过去五年,是我区经济结构显著优化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坚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预计三产结构比例从2011年13.8∶43.6∶42.6调整为2016年14∶40∶46。工业园区实现扩能增效,累计投入13.5亿元,完善园区基础配套设施,产业转移工业园获得1亿元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和300亩用地指标奖励,清西产业集聚区获省经信委批复并享受省产业转移园政策。累计引进工业项目89个、投资金额126亿元,其中广州飞机起落架维修基地等51个项目建成投产,劳卡家具等25个项目加快建设,汽车配件、机械制造、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发展初显规模。累计投入17.8亿元,完成50个工业技改项目,先导稀材等4家企业成为市重点支持大型骨干企业。创新驱动战略顺利实施,累计承担市级以上科技项目45项,获专利授权32件,参与制订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23项,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称号。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台湾现代农业示范园基本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发展到1042家和122家,新增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8家,有机、绿色、无公害产品认证17个。林中宝、穗源农业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实现我区企业“新三板”融资“零突破”。“互联网+”、乡村旅游等新业态提速发展,“清新民宿创客空间”投入运营,打造了太和洞“有居”等一批特色民宿,连续五年入选全省旅游综合竞争力十强县。建成全市首家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园,被评为省众创空间试点单位,建立农村淘宝服务站74个,全区电商经营主体发展到231家美林广场、城北广场等商圈相继建成开业。累计销售商品房318.9万平方米,销售金额129亿元。

    ——过去五年,是我区发展环境显著提升的五年。五年来,我们不断加大交通、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累计完成投资121亿元,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完成G107、清西大道二期等5条国道、省道改(扩)建工程,X370等7条县道、乡道升级改造,建成新农村公路400公里,维修加固危桥35座。基本完成汕湛、汕昆、高接高3条高速公路清新段的征地拆迁工作,各标段已全面施工,交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建成220千伏旗尾变电站等7项主网工程,新建(改造)10千伏供电线路367千米,完成了一批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清远抽水蓄能电站全面投产发电。基本完成省级水利示范县、省级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完成155.3公里中小河流治理和24.6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改造,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扎实推进。

——过去五年,是我区城乡面貌显著改观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加大统筹力度,着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累计投入7亿元,推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完成中山南路等7条市政道路建设,彻底打通了一批“断头路”;完成飞来湖北岸污水治理等23项市政配套工程建设,新建(改造)体育公园9个、停车场9个、农贸市场20个,综合整治内街背巷126条、老旧小区(片区)25个,中心城区建成面积由12.03平方公里扩大到16.2平方公里,成功创建为全国宜居宜业典范县。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健全城市“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扎实开展创文创卫突出问题综合整治,中心城区环境卫生和管理秩序呈现新面貌。加快建设特色小镇,太和成为省首批应用型“互联网+”创建小镇,三坑被评为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龙颈“欧洲足球小镇”规划建设加快推进,浸潭“桃花湖艺术小镇”启动建设,山塘、太平、禾云、石潭等镇立足发展定位,不断完善城镇公共服务设施,产城融合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

——过去五年,是我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五年。五年来,我们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完成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工作任务,建设碳汇林11万亩、生态景观林带63公里、绿化美化示范村158条,新增生态公益林12万亩、市级森林公园1个、湿地公园1个。扎实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完成“三旧”改造894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637亩。累计投入1亿元,推进城乡清洁工程,整治7个镇级生活垃圾填埋场,建成9个垃圾中转站、3274个村级垃圾收集点,创新推行农村清洁卫生“五个一”活动,农村卫生状况明显改观。在全市率先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并率先开展禁养区畜禽养殖场污染整治,累计投入2900万元,拆除畜禽养殖场295个。加强城乡生活污水处理,建成告星污水处理厂,完善太平、禾云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投入3000万元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扎实推进节能减排,深入开展节约能源和环保“创模”工作,建立全区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平台,较好完成了市每年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过去五年,是我区各项改革持续深化的五年。五年来,我们按照上级部署,全面深化各项改革,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落实“去降补”重点任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公布了两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事项目录,在全市率先公布县(市、区)级政府部门权责清单。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组建了区城市综合管理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设立了区综合政务服务中心、区代建项目管理中心、区投资评审中心、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完成了工商、质监、食药监、卫生计生、科技等部门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整合土地35.5万亩、普惠性涉农资金1.1亿元、非普惠性涉农资金2亿元,区、镇、村三级综合政务服务中心(站)建立完善。网上办事大厅实现三级互联互通,电子政务云平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产权交易平台投入使用。扎实开展农村金融改革,“村财通”金融服务站实现行政村全覆盖,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5.6亿元、“政银保”贷款4.8亿元,有力促进了实体经济和农业农村发展。全面推进“营改增”、商事登记、不动产登记和公务用车改革,改革红利不断释放。

——过去五年,是我区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的五年。五年来,我们着力加快社会民生事业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累计投入民生领域资金123亿元,民生支出比重从2011年的55.3%提升至2016年的78.8%。每年办好十件民生实事,解决了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居民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底线民生标准持续提高。设立全省第一个“大病关爱基金”,累计关爱因病致困家庭686户、发放救助金1639万元。新增公共租赁住房518套,完成危房改造8731户。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27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1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4%以内。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省教育强县、省药品安全示范县、省双拥模范城,实现教育强镇全覆盖,启动了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卫生强区创建工作。区文化馆、图书馆投入使用,村级文化室、公共电子阅览室和农家书屋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全面完成两轮扶贫“双到”任务,并高分通过了省、市考核验收,扎实推进新一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三打两建”专项行动,稳步推进“平安清新”建设,成功创建全省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先行区,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过去五年,是我区法治政府建设持续加强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始终把建设人民满意政府作为努力方向,不断加强法治、廉洁和服务型政府建设。认真执行区人大常委会各项决议,自觉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368件、政协提案402件,办复率和满意度均达100%。畅通民意投诉渠道,共办结“市长信箱”、“区长信箱”来信935件,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修订完善区政府工作规则和议事决策规则,提高了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水平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政府工作透明度不断提高。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为区政府班子成员聘请了7名法律顾问。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国务院“约法三章”要求,区“三公”经费支出实现“零增长”。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从严从实整治“四风”和庸懒散奢、不作为、乱作为等突出问题。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政府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

此外,消防、人口计生、妇女儿童、青少年、监察、审计、统计、档案、物价、保密、人防、民族宗教、老区、残联、供销社、外事侨务、对台、史志、机关事务、气象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过去五年,探索十分艰辛,经验弥足珍贵。我们深切体会到,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揽,保持战略定力,推动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必须紧紧依靠全区人民,激发创新活力,共同面对棘手问题,勇于破解发展难题;必须牢记坚持为民用心做事的施政理念,把为人民谋发展、增福祉作为最大责任,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扎扎实实为群众解难事、干实事、办好事;必须认真抓好政府自身建设,依法行政,阳光行政,注重廉洁高效,彰显社会公平正义。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大力支持和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全区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清新部队和武警官兵,向关心和支持清新建设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及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总结过去,我们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经济总量仍然较小,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经济发展方式仍总体粗放,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企业生产要素成本上升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矛盾更加凸显,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协调问题仍然突出,民生社会事业还存在薄弱环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存在短板指标;政府职能转变亟待深化,作风建设任重道远。我们将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努力加快解决这些问题。

 

二、今后五年目标任务和工作安排

 

今后五年,是清新深化改革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也是加快振兴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向基本现代化迈进决胜阶段。能否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率先融入珠三角,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否构建较为完整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区域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能否补齐民生短板,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能否有效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是对新一届政府施政能力和水平的考验。我们必须切实强化忧患意识、责任意识、进取意识,在形势变化中把握机遇,在政策调整中抢占先机,在改革创新中调整结构,蹄疾步稳转型发展,集思广益破解难题,雷厉风行狠抓落实,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清新经济社会新发展。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市决策部署大力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努力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区第七次党代会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建设“清远市中心城区”发展定位,以创新驱动、改革推动为主战略,更加注重理念引领、稳中求进、量质并重,在结构性改革、产业发展、新型城镇化、补民生短板上全力攻坚,加快振兴发展,努力建设经济繁荣、百姓富裕、生态优美、社会和谐、政治清明的清远新城区,确保率先融入珠三角、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清新人民过上更加美好、更有品质的幸福生活! 

  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按照区“十三五”发展规划,预计到2020年,全区生产总值突破440亿元,年均增长13.5%;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8万元,年均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1亿元,年均增长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70亿元,年均增长1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2亿元,年均增长8%;民生保障水平居全市前列;节能减排完成省、市下达任务。

按照上述目标要求,在宏观上必须突出抓好六个方面:

坚持以新理念、新思路引领新发展。在年初的七届人大六次会议上,我们按照五大发展理念和广清一体化要求,确立了“大广州、大产业、大格局”的发展新理念和“1+1+N”的发展新思路。今后五年,我们要在新理念、新思路引领下对经济社会进行谋篇布局,保持定力,精准发力,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努力将清新打造成为清远先进制造业成长新区、南融战略先行区、产城融合和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坚持以深化改革增创发展新活力。始终把改革开放作为增强区域经济内生力的核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抓手,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扩大对外开放,通过释放改革开放红利增创清新振兴发展新优势。

坚持以转变发展方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抓住广清一体化机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强选商引资推动产业合作,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着力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互联网+”为载体的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以统筹发展提升城乡一体化水平。全力推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着力打造设施完善、现代时尚、生态优美、宜居宜业的新城区。注重规划引领、基础先行,推动南部山塘镇、太平镇、三坑镇加快融入市中心城。大力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推动产城融合,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坚持以绿色发展营造优美舒适环境。全面实施生态文明战略,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大力推进清洁生产,深入实施“净空、净水、净土”行动,保护好清的绿水青山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坚持以共享发展提升群众获得感。坚持主体地位,千方百计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补齐教育、医疗卫生、交通、市政配套等公共服务短板,让全区人民共享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和获得感,大力构建和谐幸福清新。

  要实现上述目标,在具体工作必须汇聚全区人民智慧力量,攻坚克难,开拓进取,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创新驱动,着力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始终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创新驱动摆在发展核心位置,认真落实省关于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意见,打造清新工业升级版。聚焦实体经济,重点突破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智慧装备等三大产业,尤其要利用好“广深高房价”对制造业的挤出效应和“广清一体化”带来交通大提速的有利机遇,吸引珠三角成长型中小企业总部落户我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加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培育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5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5家以上创新型龙头企业5家以上。抓好敏惠汽配、三好科技等一批技改项目全力做优工业存量,扎实推进粤江汽车、劳卡家具等一批在建项目,尽快建成投产、上规达产。常态化开展各类暖企行动,切实做好服务企业工作,积极帮助企业破解用工、用地、融资等困难促进企业增资扩产、大做强。以行业龙头企业为引领,积极推动制鞋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水泥陶瓷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按照“稳定云龙、做强清西”的思路,重点建设迳口、花清、盈富、龙湾等工业园区,强化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创新招商引资机制,做实“清西工业指挥部”,大力开展产业招商、以商引商,全面提升区域营商环境。

(二)坚持模式领先,着力发展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清新优品”战略,抓好农业“三品”工程建设,完善台湾现代农业示范园、省市共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等“两园五基地”打造一批集生态农业、旅游观光、休闲采摘、科普教育、农耕体验、农家乐食宿等于一体的“清新农场”,全面提升生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大力培育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力争到2020年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以上、市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以上、区级农业龙头企业15家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300个以上、家庭农场200个以上积极推动农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综合优势,与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开展深度合作鼓励采取订单农业、保护价收购、股份合作、二次分配等形式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提高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生产水平推进“互联网+农业”小镇创建工作,重点抓好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园、“寻乡记”创新谷和农村物流体系建设,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立足“互联网”平台,大力推动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与各行各业相结合,实现产品个性化、制造智能化、组织多样化、资源云端化,不断创造商业新模式、催生产业新形态。落实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推动旅游产业提质增效。加快特色乡村旅游发展扎实抓好广东乡村旅游示范县(区)创建工作,建设一批旅游项目和小综合体。以三坑温泉、秦皇山养生谷等六大民宿片区为总体布局,以“清新民宿创客空间”和“清新人家”为抓手,大力发展民宿经济,打响清新特色民宿品牌。以“国家首批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县”和“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为载体,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充分利用汕昆、汕湛、高接高3高速公路建成后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的契机,借力广清一体化和广州对口帮扶,大力发展航材制造、航空维修、食品供应、航空物流、跨境电商、旅游服务等高端临空产业,加快融入广州“空港经济圈”。

坚持实干为先,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把握粤东西北振兴发展、广清一体化机遇,完善重点项目储备库,积极争取更多项目纳入省、市重点项目计划,争取获得更多的建设用地“带帽”指标和资金扶持、审批“绿色通道”等优惠政策。完善区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强化项目要素保障着力解决项目用地、审批、融资等瓶颈问题,促进国电清新七星岗风电场等一批大项目早日建成投产。突出抓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汕昆、汕湛、高接高3高速公路和清远西部一级公路、沿江景观大道、清禅公路升级改造、北江航道扩能升级7个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加快县道“烂路”改造、乡村旅游公路、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客运站场和主干道公交候车亭建设。完成110千伏井塘输变电工程4个主网项目、一批配网项目和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完成秦皇河、漫水河等11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整治河道45.7公里。完成黄岗联围、大秦水库、迳口水闸等22宗防洪减灾工程建设。全面完成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实现农村地区通自来水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0%以上完成高标准基本农田改造任务,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施“智慧清新”行动计划,推进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坚持以人为本,着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强城统筹规划,协调多规合一,推进城镇及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水平。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保障城乡建设用地需求。按照建设“清远新城区”定位加快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促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统筹推进城市公共设施建设,重点抓好笔架南路、工业大道等市政设施建设,升级改造飞来湖、乐园、周田三大片区,全面提升中心城区承载力。以创文创卫为抓手,深入开展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硬底化“五化”工程,综合整治一批内街背巷,升级改造一批老旧小区,规划建设一批体育公园、农贸市场、停车场。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推进城市管理网格化、精细化。立足各镇发展定位、优势产业和资源禀赋,推进现代特色镇建设太平镇按照“清新副中心”定位,加快建设汽车小镇重点抓好汽配产业园生活配套设施建设,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山塘镇加快建设水乡创意小镇重点抓好与广东恒健公司合作开展的新农村综合改革示范区项目。三坑镇加快建设温泉运动小镇,重点抓好清新旅游综合发展项目,推动温泉旅游与城镇建设融合发展。龙颈镇加快足球小镇规划建设,依托恒大足球学校,大力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禾云镇加快建设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镇重点抓好园区陶瓷企业技术升级和新型卫浴产业发展,推动产业提档升级。浸潭镇加快建设桃花湖艺术小镇重点抓好桃花湖民宿度假区项目石潭镇加快建设生态农业科技小镇推动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加大乡镇公共配套设施投入,推动墟镇升级改造,因地制宜培育农产品加工、传统手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商贸物流、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特色富民产业。创建20个省级宜居社区,实现宜居社区全覆盖。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一批有清新特色的美丽乡村和美丽小镇

坚持绿色发展,着力建设生态清新。推进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实施森林碳汇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推动乡村绿化美化,力争到2020年全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9.75%。狠抓节能减排严把项目准入关,有序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推动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强化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确保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等指标逐年下降,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以“创模”为抓手强化环境污染整治,实施清洁水源、清洁空气、清洁土壤行动,重点抓好饮用水源保护、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畜禽养殖场污染整治工作。完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新增污水处理厂5座力争到2020年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5%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有效处理达到80%以上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镇村清洁卫生工作,完善村庄公共设施全面完成7个镇垃圾填埋场升级改造力争到2020年区卫生镇、卫生村普及率分别达到50%、70%以上。加强环境执法,严厉打击偷排污水、废气等环境违法行为。推进节约集约用地,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加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三旧”改造工作力度,盘活存量土地。深化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探索森林碳汇交易、企业环境保护信用评价等机制,推动生态可持续发展。

(六坚持宗旨意识,着力增进民生福祉。保障民生领域财政支出,每年认真办好十件民生实事。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措施,确保全区23979名贫困人口如期脱贫。稳步提高居民收入,力争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到2018年基本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实施更积极的就业政策,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完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积极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整合,健全大病保险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巩固提升基本养老金、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孤儿、残疾人等底线民生保障水平,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推动公租房保障范围覆盖到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加快福利院、养老院建设改造,推进助老养老工作。推动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确保2017年创建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完成区特殊教育学校、区一中初中部、区五小等8所学校新建扩建工作,切实解决中心城区学位紧张和大班额问题。实施“强基创优”行动计划,推进基层卫生院改造扩建和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启动区中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区疾控中心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着力建设卫生强区。全面实施“两孩”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城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促进文化体育事业协调发展巩固省双拥模范城成果,促进军民融合发展。做好妇女儿童工作,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深化平安清新建设,创新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区管理服务,促进社会治理精细化。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推进安全生产规范化、标准化建设,预防和遏制重特大事故。提高质量监管工作水平,推动质量强区建设。抓好综治信访维稳工作,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强应急管理、防灾减灾和灾害治理,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七)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推进各项改革。狠抓经济领域改革,全面将经济工作重心转移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抓好我区“1+5”工作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落实,切实推动“去降补”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力度,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基层管理体制、事业单位等改革。加快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推“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改革,让数据“多走路”、群众“少跑腿”,促进服务和效率“双提升”、职能和作风“双转变”。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实行绩效预算管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政府融资平台建设,建立健全PPP项目库,积极开展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深化市场准入制度改革,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激发非公经济活力和创造力。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探索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全面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农村金融改革稳妥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融资工作,大力推广“政银保”,不断提升农村保险保障水平。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围绕广州所需,结合清新所能,推进广州市花都区对口帮扶和产业合作,打造广州城市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的重要承载地。

(八)坚持廉洁高效,着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认真办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实施“七五”普法,大力推进依法治区。全面加强依法行政,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完善重大决策听证和风险评估程序,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全面从严治党精神,切实加强政府系统党性党风党纪建设。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完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加强政府效能建设,深入整治庸政懒政怠政,强化督促检查和行政问责,推动政府各项工作高效落实。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对财政资金、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的审计和监察,依法惩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营造风清气正、廉洁高效的发展环境。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多思发展之策,多行务实之举,多办惠民之事,全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各位代表,美好明天属于勤劳智慧的清新人民,幸福生活需要我们用双手来创造。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改革创新,扎实工作,为加快建设清远新城区、率先融入珠三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清新人民过上更有品质的生活而努力奋斗!

您已选择离开清新区政府门户网站,接下来跳转至的页面与本站无关。 4秒钟之后将自动跳转到新页面,请您稍候…… ×

网站导航

底部

清远市清新区人民政府主办 清远市清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

清远市清新区综合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管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运维电话:(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电子邮件:

粤公网安备 44180302000001号         网站标识码:4418030003

[粤ICP备05057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