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部门乡镇 > 部门 > 清新区财政局 > 规划计划 > 工作计划及总结

2016年工作总结和2017年工作计划

时间: 2017-06-20 10:00   来源:清新区财政局   发布机构:   点击:-


2016年工作总结和2017年工作计划

 

2016年工作总结

 

2016年是非凡的一年,也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攻坚之年。面对经济适度调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体财政干部同心同力,主动迎难而上,落实稳健财政政策,努力实现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全面完成财政各项工作任务:

    全区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442,527万元,完成年度调整预算的143.86%,同比增长9.81%,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126,318万元,完成年度调整预算的100.51%,同比下降13.98%

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387,985万元,同比增长2.17%,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355,956万元,同比下降4.39%
    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成绩来之不易!

为做好全年财政工作任务,我们着重抓好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以赴抓收入,确保全年收入目标实现

受经济下行和国家“降成本”、“营改增”等重要政策影响,我区财政收入受到较大影响,下半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14.42%。面对复杂形势,我们采取了多项应对措施:

1、加强经济形势研判,做好充分准备。一是进一步加强财税部门联系,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变化,及时做好经济研判。二是强化收入征管,积极落实联席会议制度和领导分工挂钩抓收入制度。挖掘增收潜力,跟踪入库情况,确保应收尽收

2、强化收入管理,拓展收入来源。

进一步预算外资金管理,将广播电视台有线电视广告费收入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增加可用财力5000万元;通过积极向市财政局反映情况,划回清新水泥有限公司历年缴纳的采矿权价款分成资金729.68万元。

3、合理调度资金,统筹安排支出需要。

通过结转基金规模调入一般公共预算,调入基金3345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500万元平衡一般公共预算。通过省审计专项调查,争取专项补助资金和转移支付政策。通过积极向上级财政部门反映情况,解决周转资金5亿元清理回收存量资金2647万元,统筹用于解决支出缺口,发挥资金应有的效应。

二、凝心聚力惠民生,公共服务能力持续增强

将“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作为财政工作首要任务,确保重点财力向民生领域倾斜:

    1、社会基础保障方面。一是落实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9,378.64万元,受惠人数137.95万人次,解决城乡居民“老有所养”问题;二是积极落实各项社保政策,适当提高补助标准。共发放低保金3,057万元,保障了全区低保对象15,89114,019人的基本生活;三是将五保供养标准自201611日起由550/月提高至600/月,全年向4,298名五保对象发放2,930.4万元;四是发放孤儿生活费补助发放552.6万元,安排优抚资金1,785.1万元,解决3,713名重点优抚对象的生活开支和医疗费用;五是支付高龄老人津贴526万元,使14,429名老人享受到党委、政府的关心。

 2、医疗卫生保障方面。落实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贴资金3,812.63万元、基层卫生院经常性收支差额资金3,057.73万元,解决基层卫生院历年药品欠款900万元、医疗救助资金1,467.3万元、基层医务人员津补贴533.5万元,切实解决城乡居民“病有所医”问题,为8,059人次特困人员提供医疗救助,使基层医务人员安心工作,稳定专业人才队伍。

3、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方面。安排教育资金49,176万元,提高教师待遇,保证教师山区补贴、住房补贴、效能奖、公积金等各项补贴正常发放,稳定山区教师队伍;拨付免费义务教育公用经费10,952万元,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落实设备采购和基建维修经费1,183万元,加大对我区各类学校的基础设施和信息化设备投入;拨付各项文化体育事业资金2,946万元,支持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实施惠民工程,开展村、社区文化互动等。

三、加大“三农”支出力度,落实强农惠农政策

落实“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1,387.8万元,带动社会投资2,242.5万元,改善61个村的村容村貌和生活条件;发放支农惠农补贴6,324.53万元,扶持了农业生产;投入高标农田建设资金7,590万元、农业综合开发资金1,540万元,建设改造我区高标准农田5.88万亩;投入8,000万元,建设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解决7.88万人饮水难问题;投入517.56万元,带动投资3,000多万元,完成沙糖桔、火龙果、葡萄等生产性示范基地建设1500多亩,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基地100亩、新茶园650亩,育苗基地60亩;投入2,801万元,开展“整洁村、示范村、特色村”创建工作,完成103条村880个项目建设;投入1,202.4万元,对11884,558平方的畜禽污染养殖场治理,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落实广清帮扶资金1,410万元,帮扶基层卫生院、太和洞景区建设和大学新生助学金

四、落实产业扶持政策,稳定经济发展大局

一是兑付扶持企业发展资金523.23万元,外贸出口扶持资金、出口企业出口信用保险费补贴和保单融资贴息资金291.5万元,帮助企业技术改造,完善产业配套,降低出口收汇风险。

二是投入资金建设市、区联合创立的清远市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园。该产业园试运营后,实现正式签约优秀电商企业95家,实施产业孵化项目39个,支持发展经济新业态。

三是发放“政银保”贷款52,349万元、小额担保贷款贴息62.78万元,享受贷款贴息补助552人次,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推动实体经济稳定发展。

四是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辞职创业补偿金327.07万元、“双转移”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经费及补贴768.96万元,实现新增就业7,680,维护全区就业形势基本稳定。

五是认真落实“三去一降一补”,助推金融改革创新。抓好清理处置“僵尸企业”,促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效应,引导社会企业转型升级。推广农村产权抵押担保贷款、“政银保”合作农业贷款,鼓励社会工商资本进入支农体系。

五、用好用活融资政策,确保区重点项目支出需要

通过区国有公司融资,解决我区发展资金的需要,保障区重点项目支出需要:

一是落实米坑片区308户棚户区改造建设资金12,485万元创文项目资金10,362万元,持续开展整治市容市貌、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等工作,增强中心城区集聚能力,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促进经济稳步增长。

二是安排专项资金3500万元,落实六大民宿片区布局,加快推进旅游小综合体、旅游驿站、清新人家等项目。通过完善产业布局,带动社会投资,促进旅游经济增量扩张,努力把旅游产业培植成为财政收入新的增长点。

三是累计拨付资金2198万元,完善广州花都(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盈富工业园、龙湾电镀基地、花都(清新)汽配产业园、太和迳口产业集聚地五大工业平台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工业良好发展。

六、严控地方债务,防范化解财政风险

一是落实政府性债务的归口管理。进一步明确财政部门在政府性债务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严禁镇、单位直接举债或间接承担偿债责任,扭转多头举债、分散使用、财政兜底的局面

二是严控债务规模。定期与各债务单位对帐,掌握债务动态情况,严格落实不得新增政府债务要求,防范债务风险。

三是做好债务消化工作。督促各单位用落实资金偿还计划,消化存量债务。2016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43,160.74万元,符合规定要求。

、强化支出管理,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1、严控“三公”支出。2016全区会议费及“三公”经费支出2,064.47万元,对比上年同期下降16.67%。其中:会议活动经费支出269.65万元;公务接待费支出447.41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48.31万元,下降24.9%;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支出1270.93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320.77万元,下降20.15%;公务用车购置费支出22.11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01.33万元,下降82.09%

  2、强化政府采购管理。全年完成政府采购384批次,预算资金37,599.6万元,成交金额34,440.2万元,节约资金3,159. 4万元,资金节约率为8.4%

    3、合理压减工程建设支出规范开展基建项目投资评审,完成项目评审143个,送审金额54,249.65万元,核减金额4,278.89万元,核减率为7.89%

八、扎实抓好各项改革工作任务

1、切实推动涉农资金优化整合。

涉农资金优化整合是农综改三个下移,解决资金使用零散、低效等问题的重要政策。我市是全国涉农资金优化整合试点市。

我局加强与区委农办、农林水等有关部门联系,通过村民自愿为基础整合普惠性涉农资金、通过建立“一池一库六类别”整合非普惠性涉农资金。全年共整合普惠性涉农资金3,913.1万元、非普惠性涉农资金23,626.06万元。初步开展了一个县级示范区和各镇一个村级示范点建设,相关工作已通过2016年市级考评,取得较好成效。

2、积极开展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我省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是由省财厅牵头实施,各级财政部门同步推进的重要任务。

我局联合区组织部门、区政务中心等单位,按照“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要求,初步完成全区209个村委会场室、牌匾改造建设,完成县、镇、村三级服务网络改造,实现“线上服务大厅、线下服务中心”的无缝连接,畅通群众办事议事渠道,提供规范、高效的便民服务。

九、强化监督检查,完善监督制度

一是把财政监督贯穿于财政运行的各个环节,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运行:全年对区一幼、区城综局、区教育局等6个单位开展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对美丽乡村建设资金、农村道路亮化工程资金、生态公益补偿金等9项资金进行专项检查;省、市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区镇村清洁卫生工作经费等6个项目进行了绩效评价。

二是进一步完善内控制度。根据岗位职责和廉政风险点排查,印发实施《清远市清新区财政局内部控制基本制度(试行)》、《清远市清新区财政局法律风险内部控制办法(试行)》等1个基本制度和8个内控办法,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

十、切实加强党的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

切实履行党建责任,加强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一是夯实党建基础阵地,党的组织生活规范有序。通过成立了四个党支部,进一步完善了党的组织结构,落实组织生活常态化。结合“三会一课”、组织生活,带动全体党员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创文创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三促三提升”系列活动,增强了财政局党总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

二是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教活动,政治思想建设成效显著以政治教育为抓手,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多次召开专题党课,组织党员干部到廉政基地学习,观看廉政话剧、参加“廉洁读书月”等活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使全体党员党性意识进一步加强,思想认识全面提高

三是落实依规管党、依规治党,党的纪律明显加强。

认真落实“一岗双责”,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强化党员干部监督,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做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党性纪律明显加强。

四是认真开展谈话提醒,机关作风明显改善。

制定《清新区财政局机关工作人员上班考勤管理制度》,启用“人脸识别”系统对出勤情况进行考核,切实防治庸懒散奢不良习气。多次开展任前谈话、日常廉政谈话、工作谈话,改变个别党员干部工作不够主动、不敢担当、不善担当等问题通过 “正风”行动、“公述民评”等广泛收集群众意见,杜绝“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机关作风明显改善。

五是深入推动创文创卫、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相关工作

认真落实创文包联任务,对城西社区内街背巷的脏、乱、差进行了综合整治,全年组织干部职工超过1000人次,参加了打扫公共区域、消灭牛皮癣、派发宣传单张、入户宣传讲解等系列活动;组成了以“80后”为主体的10人宣讲队伍,举办道德讲堂活动,参加人数超过150人。通过唱歌曲学模范“诵经典”、“省自身”,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利用我局大堂、电梯、走道、户外墙壁,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阵地,建成善行义举榜1个、大型宣传栏3个、张贴宣传画85张。完善公积金服务窗口建设,建成青年文明服务窗口5个,印发服务指南一批,上墙公示程序3个, LED宣传栏1,取得良好效果。

十一、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丰富业余文化生活

一是组织干部职工150人次参加上级专项培训和到广东省财经大学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打造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干部队伍。

二是积极参加区工会、市财政系统组织的篮球赛、足球赛、“五一”运动会等有关活动,取得2016年度市财政系统男、女子篮球赛“双冠军”,培养干部职工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增强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

 

2017年工作计划

 

2017年,我区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的形势仍不会改变,我们应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

区委、区政府确定:2017年全区本级财政收入的计划增长目标为5%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2,634万元。为此必须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努力确保财政收入平稳增长,财政收支总体平衡。

一是依法依规组织收入,处理好依法征收与减轻企业负担的关系,配合落实好营改增改革的各项工作,确保全年财政收支总体平衡。二是继续发挥财政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支撑作用,严格执行“三去一降一补”,清理各类收费,落实企业减税降费。三是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大四本预算和债务预算的统筹力度,强化预算执行,支出要抓早抓细,争取主动,发挥财政资金对社会经济拉动作用。四是加强财政绩效管理,加大财政重点项目资金的绩效评价力度。继续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降低一般性、业务性支出。

(二)加大资金统筹力度,突出保障重点民生

一是要更好地统筹民生政策与经济发展,合理界定基本民生范围,优先保障民生投入,把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等基本民生支出放在优先保障的重要位置,确保不留缺口,兜牢兜实民生底线二是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合理分配和使用民生资金。要坚持“雪中送炭”,把握好资金分配的优先次序,重点向困难人口、基本民生领域倾斜。三是加大资金统筹力度。统筹盘活各类财政资金,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认真做好去产能人员安置工作,落实精准扶贫要求,加强基本民生资金管理,支持完善基本民生保障机制。

(三)确保区委、区政府重点支出需要。

    一是用好用活融资政策,加快推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道路、污水管网、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教育文化、医疗卫生、文娱体育、商贸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推进棚户区改造、内街背巷整治,推动各镇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二是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推进中小学校规范化建设,继续优化财政资金的筹集和分配机制,确保新增财力向基本公共服务事业倾斜,促进落实基本服务均等化三是确保省、市、区十件民生实事资金需要,推动解决重大民生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区人民四是学统筹分配资金,切实为区域协调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农业综合改革、生态文明建设、壮大实体经济等重点工作任务提供资金保障。

(四)深入推进各项改革试点工作任务。

一是积极探索财政资金放大效应,创新投融资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和利用市场机制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新型投融资模式,放大财政支出乘数效应。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依法规范举借债务,做好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置换工作。加强财政运行风险防控,防范因财力缺口引发的运行风险。二是深入推进农村惠普金融试点工作,大胆探索各类农村普惠金融改革创新;三是做好涉农资金优化整合试点和基层公共服务到平台建设工作。围绕农村综合改革、美丽乡村建设、精准扶贫等重点工作,对性质相同、用途相近、使用分散的涉农项目实现优化整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发挥涉农资金的最大效应。

(五)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着力打造“阳光财政”。

树立“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理念,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认真开展党员干部谈心谈话,发扬党内民主,落实主体责任,强化队伍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二是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内容,加大宣传力度。三是加强资金管理和制度建设,建立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相结合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四是加强财政监督,建立健全全过程监管制衡机制,推进专项资金实时在线监控。五是落实政府信息公开要求,及时总结、报送工作成果、经验和做法,做好政策宣传。

过去一年,我们励精图治,主动适应新常态,全面践行新理念,为稳定我区经济和“十三五”宏图打好基础、开好局。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团结奋进、开拓进取,为早日将我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清远市清新区财政局

一七年一月二十二日

您已选择离开清新区政府门户网站,接下来跳转至的页面与本站无关。 4秒钟之后将自动跳转到新页面,请您稍候…… ×

网站导航

底部

清远市清新区人民政府主办 清远市清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

清远市清新区综合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管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运维电话:(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电子邮件:

粤公网安备 44180302000001号         网站标识码:4418030003

[粤ICP备050579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