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三包”责任制是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的重要举措,也是清远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抓手。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围绕“新、精”做文章,注重在示范引领、创新宣传、监督管理、长效机制等方面下功夫,深入推进“门前三包”责任制,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营造干净、整洁、和谐、文明的市容环境。
打造示范亮点,发挥辐散作用
为更好地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推进“门前三包”工作全面落实到位,提升城市文明形象,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于2016年启动“门前三包”首批示范点评选工作。据统计,截至2020年,开展5届“门前三包”示范点评选活动,共有95个(次)机关(事业)单位、20所(次)校园、988家(次)企业(个体户)、44个小区参与门前三包活动。通过示范点评选活动,以点带面,引导责任主体自觉履行责任义务,实现由行政主管部门“要我三包”到商户“我要三包”的转变。
创新宣传思路,激发自治动力
制作“门前三包”责任牌,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责任要求和监督电话,每月对“门前三包”落实情况通过红黄绿旗进行公示,已完成城区7201家沿街商户“门前三包”信息牌的挂牌工作,确保“门前三包”工作全覆盖、无死角。创新运用“智慧城管”系统,逐一落实入户走访,通过签订一份承诺书、派发一份明白纸,明确责任主体在“门前三包”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大幅度提高群众对“门前三包”的知晓度和参与度。2021年,完成入户7662户,签订承诺书7636份,信息建档7620份,补签订“门前三包”责任状617份,签订率为100%。开展“门前三包”直播走访活动,走进沿街商铺,与商户“面对面”交流。邀请示范单位、示范个体户(企业)参与到直播中介绍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的好经验、好做法,呼吁广大责任主体自觉遵守、自觉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为实现共治共管共享的社会管理新格局打下牢固的基础。
坚持疏堵结合,健全长效机制
成立“门前三包”责任制督查小组,执法人员加强日常巡查,每天登记责任单位(责任人)“门前三包”落实情况,对责任单位(责任人)实施“三教而罚”的管理模式,初犯的责任单位(责任人),要求其自行整改并宣传相关政策法规,并将违规情况、教育情况等及时通过“一店一档”系统形成记录,并以违规情况作为最终实施行政处罚的依据。落实“红黑榜”曝光机制。每周通过“门前三包”红黑榜栏目表彰奖励先进典型,鞭策和激励后进,督促不足的责任单位加强整改,促进经营户形成自觉落实“门前三包”责任的良好氛围。2021年,劝谕纠正门店占道11116次、清理乱摆乱卖小贩9456次、清理流动摊贩5214车次、制止乱设置广告行为360次、清理户外灯箱345个、清理横额599条、清理流动广告牌416个、清理牛皮癣296处。
运用信息技术,打通管理链条
借助市区共建“智慧城管”的契机,建设“一店一档”管理系统,运用信息化技术强化“门前三包”管理,对责任主体实现“全方位、全流程、智能化”的动态监督,形成一店一档信息数据库,进一步规范信息台账管理。“智慧城管”子系统之间实现数据共享,“一店一档”责任主体信息可供执法办案系统调用,对监管对象的情况掌握更加全面,视频智能分析与原数字城管业务系统进行对接融合,分析发现的城市管理问题可进入数字城管系统中进行闭环管理,业务流程创新、功能设计创新、数据应用创新、管理手段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