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清远市清新区禾云镇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180300730674XC/2024-00047 分类:
发布机构: 清远市清新区禾云镇 成文日期: 2024-09-06
名称: 典型村迎来了“CEO”“产业第一书记”引领村踏上致富快车道
文号: 发布日期: 2024-09-06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典型村迎来了“CEO”“产业第一书记”引领村踏上致富快车道

发布日期:2024-09-06  浏览次数:-

  东社村,坐落于清新区禾云镇,坐拥于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与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2023年入选广东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为全面贯彻省、市、区关于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工作要求,加快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禾云镇党委制定《关于选派禾云镇“两新”党组织党员担任村级党组织“产业第一书记”工作方案》,选派广东粤好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于洪江同志担任东社党总支部“产业第一书记”,以党建促发展,探索发挥“两新”党组织党员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中的智慧和力量。

  “新农人”巧变“带头人”,走好产业振兴“致富路”

  东社村共有10个自然村,21个村民小组,754户3195人,常住人口1600人,其中60岁及以上700人,占43%。村庄老龄化、空心化严重,农田细碎且分散,难以形成规模化、机械化的耕作模式……在计划到禾云镇东社村创办企业前,来自山东寿光的“新农人”于洪江已经对粤北地区农村的整体情况和突出问题有了大致了解。于洪江与东社村“两委”干部多次下田、进林、入户,和村民交心,摸清了东社村土壤、气候、河流、农作物等自然资源优势和短板,为发展大棚蔬果种植项目落地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3年底,于洪江向镇党委提出,要把党籍从山东转到禾云,并申请建立粤好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以“两新”党组织引领赋能,带动产业项目进一步发展。建立党组织后,作为支部书记的于洪江持续运用基层党组织书记“十个思考”,主动靠前服务产业发展,为东社村产业发展和联农带农出谋划策,探索出乡村运营的“东社模式”。粤好公司党支部和东社村党总支部联合镇党建、农业、水利、自然资源等多个部门,盘清资产资源,理顺产业发展思路,逐步完善农田周边排水灌溉基础设施,全面开展土地流转整合和闲置地整治,助力村庄农田实现由“零散”向“连片”的转变,切实解决产业项目建设的痛点、难点、堵点,将东社村党群服务中心前的300多亩土地整合整治,建成了连片的农业温室大棚后,让东社村走上产业振兴的“致富路”。

图片25.png

  “领头雁”激发“新动能”,精耕联农带村“共富田”

  于洪江联合东社村打造以现代农业技术种植优质无公害绿色水果、蔬菜为主,结合观光、采摘为辅的粤好农业清远果蔬生产基地。生产基地总规划占地约1000亩,一期投入1500多万,目前已建成高标准果蔬大棚100亩,实现年产优质无公害绿色水果、蔬菜约200万斤,有效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把“粮袋子”“菜篮子”变成增收的“钱袋子”,为推动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为积极推动农业产业效益化,于洪江经常与东社党支部书记韦志亮到村里,挨家挨户地进行沟通,了解每一位村民、种植户的实际情况以及对新型特色蔬果种植产业化的意愿,热情地向种植户们传授新型特色蔬果种植实用技术、管理经验和生产技能。通过向村民、种植户科普新型特色蔬果种植这种“新质生产力”,于洪江不断地引领当地种植户从原来种植普通型农作物,转型升级为标准化种植的贝贝南瓜、哈密瓜、黄玉西瓜等高附加值型特色蔬果产业,带动沙河片区周边种植户30余户参与到新型特色蔬果种植产业化的建设中。

  禾云镇党委在东社村产业发展中,也通过政策和资金给予大力的支持,并借助广州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力量,把闲置的原东社小学改造成农产品综合服务中心、乡村振兴人才服务中心,汇聚各方资源重点打造现代设施农业项目。随着产量的增加,大棚基地也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围绕“南瓜IP”,适时推出了南瓜干、减脂南瓜棒等广受消费者喜爱的新时代特点农产品,逐步形成了东社村独有的特色农业产业品牌,带动大林、格坳等村小组的村集体年固定收益实现递增。

  “新岗位”展现“新作为”,开创务实创新“新局面”

  为推进“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推动落实乡村运营试点,禾云镇党委在促进乡村发展方面开展了大量探索,其中一个创新做法就是选派优秀“两新”党支部党员担任村级党组织“产业第一书记”,真正把乡村运营的架构搭建起来,为典型村培育凝聚合力、激发动力。8月29日,镇党委正式向于洪江颁发东社村“产业第一书记”聘书,东社村党总支召开支委会欢迎“产业第一书记”来村报到,于洪江作为东社村这个典型村的“CEO”,也马上与东社村同志们讨论起了产业发展和典型村培育等工作。

  “‘产业第一书记’就要有‘第一’的样子,我将围绕‘不干则已、干就第一’的目标定位和‘第一’风范,珍惜组织的信任,满怀‘攻必克战必胜’信心,有效发挥自己的选派价值,上下协调、组织推动,积极探索乡村运营新路径,加快推进典型村培育工作,持续强化联农带农作用,激活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于洪江在会上发表了担任“产业第一书记”的宣言。

  下一步,禾云镇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合力,认真谋划现代设施农业发展项目,组织粤好公司党支部和沙河片区村(社区)党组织,联合现有的种养合作社、种植大户等经营主体,与市、区两级职能部门积极谋划推动现代化设施农业产业发展,争建全市、全区现代设施农业试点,助推东社村“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工作落地见效。

  禾云镇现代设施农业种植项目推行“党组织+企业+农户”产业发展模式,计划分两阶段落实,第一阶段是以禾云镇东社村委会为主阵地,前期打造500亩现代设施农业种植示范园区,该项目按每亩投资约10万元,投资总额5000万元,建成后预计年销售额突破2500万元,有利于充分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形成土地“活”起来、农民“富”起来、村集体“强”起来的可复制可推广发展模式;第二阶段通过东社村的辐射发展带动,联合西社、南社、北社、桂湖、建中等周边村居,打造2000-3000亩现代设施农业种植示范带,再引领和带动周边县区推动现代设施农业生产示范园。目前该项目已完成第一阶段拟实施地点东社村委会500亩用地的整合流转,聘请第三方公司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及概算等项目前期资料,已出具相关成果资料。

  为了进一步推进项目落地,禾云镇党委围绕现代设施农业项目制定了成立产业链党组织的具体方案,通过党建引领,将镇党委、村党总支、企业和上级组织、农业等职能部门的资源力量紧密结合,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服务沉在产业链上、资源聚在产业链上、作用融在产业链上,切实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胜势,以高质量党建赋能乡村高质量发展。

  远山如黛、流水潺潺、清风微拂、瓜果飘香,在这如诗如画的美丽画卷中,在党建引领下,禾云镇的特色产业正乘着乡村运营契机迅速发展,一幅党旗红、产业兴、百姓富的“百千万工程”典型村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图片26.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