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浸潭镇穗丰年丝苗米、黄洞坑大竹笋加工中心动工暨第四季度重点项目签约仪式在浸潭镇芦苞村举行,全面释放浸潭镇提速提效的信号,吹响奋进“百千万工程”、决胜全年度的冲刺号角。
现场,进行了兴昶肉鸽养殖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和高标准智慧乡镇系统建设项目签约,并举行了浸潭镇穗丰年丝苗米、黄洞坑大竹笋加工中心动工仪式。清新区副区长吴惠红、清新区政协副主席李云宇等参加活动。
奋进新赛道,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了打造极具吸引力的投资热土,浸潭镇深化“首席服务官”联系企业制度,不断培强做大特色产业,找准发展动能。
随着礼炮鸣响、掌声雷动,浸潭镇拉开了穗丰年丝苗米、黄洞坑大竹笋加工厂中心动工的序幕。据悉,丝苗米和大竹笋均是浸潭的本土优势产业,穗丰年农机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朱家粮油厂)发展“工厂+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经营模式,产业优势明显,是一间集水稻种植、水稻种植托管、稻谷烘干、大米加工、粮食储备、粮食销售等要素于一体的粮食专业企业,为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将在芦苞村委会大东岗村新建丝苗米加工中心;黄洞坑笋干已成功申报“一村一品”项目,浸潭镇把竹笋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为了让竹笋产业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将在白花塱村委会围仔村建设麻竹笋加工中心,进一步增强黄洞坑笋干产业链的发展,做优做强特色农业产业,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加快建设农业强镇。
现场签约的兴昶肉鸽养殖标准化示范基地,计划打造集养殖企业、食品加工、物流仓储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和食品全产业链,大力推动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成后,将为本地村民提供近百个就业岗位,助推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乡村宜居宜业。
高标准智慧乡镇系统建设项目以打造全省标杆的智慧乡镇为目标,本着“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找准镇企合作的切入点,发挥各自资源优势,推进业务深度融合,形成镇企联动“双向奔赴”的良好局面,以“智慧+”探索乡村振兴发展的新路径。
一个个优质项目落地有声,背后是不曾停歇的招商引资步伐坚定有力。靶向招商、以商引商、叩门招商、节会招商……今年以来,浸潭镇全面贯彻清新区“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攻坚年”工作部署,凝心聚力、主动出击,努力发掘人脉资源,全力招大引强、招新引优,在产业培育、项目孵化等方面出新招、谋新计、创新路,多次赴广州、惠州、肇庆、韶关等地调研考察,用心招商一批龙头企业、打造一批项目平台、举办一系列主题展会,全镇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浸潭的镇域发展朝着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
强化综合实力,塑造宜居宜业空间
走在浸潭的土地上,处处涌动着高质量发展的奋进脉搏,在全面推动“ 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的征程上,浸潭的镇容镇貌、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等都取得了量的突破、质的飞跃。今年,“山水秀丽 和美浸潭”乡村振兴示范带在全市16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年终考评中获优秀等次;老旧区改造让圩镇面貌焕然一新,建成滨江河浸潭段碧道后,一河两岸灯光夜景成为群众和游客争相打卡的新晋坐标;便民服务中心在全市同领域率先实现镇级窗口承办社保业务;五一村用“和美积分”兑出美丽乡村新风貌;六甲洞村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宜居宜业宜游“镇”美画卷跃于眼前。
腾龙药材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入选2022年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梁汉民生猪养殖场入选2023年广东省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创建名单,高车黄洞坑竹笋在全市西牛麻竹笋笋王争霸赛中荣获优胜奖……因地制宜抓好产业培育,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浸潭镇交出了一份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亮眼答卷。据统计,浸潭镇2023年1-10月农业总产值约13.88亿元,同比增长42.93%。
做强文旅特色,带动美丽经济全域绽放
为充分激活文化旅游资源,让村民既留得住乡愁、又能拥有“诗和远方”,浸潭镇延续历史文脉,围绕下迳小华山风景区、金龙洞地下河景区、千影悦农旅度假区、桃花湖等观光旅游项目,依托温润质朴的自然村落、得天独厚的户外风光、风格各异的农庄和农家乐,深入挖掘乡土文化、自然文化、红色文化。
同时,浸潭镇致力于做强“民宿+”产业链,引导各村积极借鉴下迳组“三块地”改革经验,盘活闲置用地、用房,结合实际情况,丰富生态风光、人文历史、休闲度假、温泉康养、亲子游乐、科普教育、文化体验、精品住宿等元素,发展特色民宿。今年以来已完成升级改造的“七十三家房客”“千影悦农旅度假区”等民宿开放营业,全镇民宿产业多点开花,为浸潭农文旅融合发展增色添彩,持续释放“特色山水康养小镇”的无限魅力。
下一步,浸潭镇将继续凝心聚力谋划、推动和落实好“百千万工程”各项工作任务,鼓干劲、抢时间、抓机遇,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