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心黄皮,因其果实形状与鸡心相似而得名。虽然个头不大,但它以独有的酸甜口感,成为夏季水果市场中的“明星单品。”
在拥有三十多年种植历史的龙颈镇,鸡心黄皮不仅成为当地特色水果之一,还列入“一村一品”项目名单,在打造品牌化发展的道路上走出乡村、走出大山、走向一线市场。
盛夏7月,鸡心黄皮迎来丰收,包括廖贤清在内的多位返乡创业者在谈论新的种植目标时,支持当地农户发展的龙颈镇政府也按照谋划布局,持续打好农业品牌化组合拳,在“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富民兴村产业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
一、鸡心黄皮 返乡创业者的“致富果”
“太好吃了,我要十箱!”“还有黄皮卖吗?赶紧帮我再要二十斤!”如今正值黄皮上市季,在龙颈镇龙北村的百亩果园内,农户廖贤清正与前来订货的小商贩沟通。按照订单,他与村民将采摘的鸡心黄皮选果、装箱、打包并装运上车。看着前来订购的市场采购方越来越多,廖贤清露出久违的笑容。
前阵子,持续强降雨,廖贤清一直担忧百亩果园内的收成情况。廖贤清说,“好在镇政府派工作人员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汛期前后,按照政府提供的黄皮种植技术指引,他用心做好灾害预防和灾后复产工作。得益于关键的技术指导,果园产量比上年有所增加,预计今年收成约三万多斤。
“相比去年,今年的整体收入有望实现新的增长。”廖贤清算了一笔账,按照三万多斤的产量和最新市场价格计算,整个果园能有接近二十五万元的收入。去年,他凭黄皮种植收入约二十万元,今年在此基础上又迈上一个新台阶。
“龙颈镇鸡心黄皮知名度高,每年销售都供不应求,种植收入比较稳定,于是我决定专心在家乡发展黄皮种植,并聘请几个村民工作,一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廖贤清说,市场前景广泛、政府支持保障,未来他计划可以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做好鸡心黄皮种植,再把收入往上提一提。
二、一村一品,小果子撬动大产业
龙颈镇地理环境优越,当地种植黄皮已有30多年历史,全镇种植面积约2500亩,为当地重要农产品之一。由于品质佳、口感好、产量稳定,位于龙颈镇龙北村的鸡心黄皮被列入“一村一品”项目。
“龙颈鸡心黄皮不仅是清新区的清新优品,还是广东省第二届名特优新农产品。而鸡心黄皮品质好的原因主要是品种好、无公害种植管理、土壤适合种植黄皮等,当地村民也非常注重鸡心黄皮的品牌建设,确保果质过关,让消费者放心。”镇农办工作人员说。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小小鸡心黄皮也正撬动特色农产品这一乡村产业。像廖贤清一样,选择回乡发展鸡心黄皮种植的村民不乏少数。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龙北村已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全村种植了约2000多亩鸡心黄皮,参与种植的农户约400多户。“有种植大户,也有联农带农等模式,目前年总产值650多万元。”据龙颈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鸡心黄皮产业蓬勃发展,为乡村振兴尤其是产业振兴提供了思路和路径。
目前,龙颈镇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抓好培育“一村一品”项目,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步伐。包括龙北村鸡心黄皮在内,还成功申报了头巾村骆坑笋、白芒村沙田柚、禾健源白菜干、石马村红茶等8个“一村一品”项目,并将车头北楼嵩茶、佛市龙潭山茶、河东木古营茶、共和清心一号茶纳入“一村一品”项目库,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一镇一业,农旅结合打造特色水果专业镇
镇域活,全区活;镇域兴,全区兴。激发镇域经济发展活力已成为清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一招。按照“四个清新”建设要求,位于滨江片区的龙颈镇要聚焦产业融合,走好农旅、文旅融合发展之路。对于龙颈镇而言,农旅结合便是实现产业融合的一大方向。
具体来看,目前龙颈镇正规划在镇内355省道及370县道沿线打造精品水果线路,以产业发展为基础,以道路连通为线条,以农旅融合为方向,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一方面,以发展黄皮为主导产品,以线带面,覆盖全镇,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采用入股分红,订单回收等多种与农户的联结模式,着力发展特色水果产业;另一方面,以精品水果线路为基础,加快推进“农业+旅游”的农旅融合新业态,打造采摘经济,发展生态旅游,以农促旅、以旅兴农,逐步形成“一镇一业”特色水果专业镇,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接下来,龙颈镇将依托资源禀赋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富民兴村产业,打好农业品牌化组合拳,加快发展“骆坑笋”“木古营茶”“鸡心黄皮”和“沙田柚”四大龙颈品牌产业,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把农旅结合融入到乡村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