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适老模式 网站支持IPv6
导航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 2023-03-15 16:37   来源:本网   发布机构:   点击:-

——202331日在清远市清新区第

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上

清远市清新区区长黄国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二十大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和市委“十大行动方案”,全面推进“四个清新”建设,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全区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实现了本届政府良好开局。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0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7.4亿元,总量均排全市第3;农业总产值97.3亿元,增长4.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3%,增速排全市第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亿元,增长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1亿元,增长15%。

  一年来,我们着重抓好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以赴稳产业,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一是产业平台提质增效。完成经开区产业规划编制,工业园区扩园顺利推进。成功申报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16.91亿元,首个基建项目(禾云片区倚云路)顺利推进,经开区及周边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园区综合承载力持续提升。广州花都(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获评为全市首个工业领域省级特色产业园。二是“工业强区”建设成效明显。推动清新水泥(二期)、敏实(二期)、阳光能源光伏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推动德拉尼家具、咏鑫电镀、球霸体育用品等一批项目建成投(试)产。加快实施扶优计划,海贝、先导、万邦3家企业入选市扶优计划名单。实施“专精特新”[1]工程,敏实、劳卡等22家企业获批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升工业企业匹配度,协调解决长裕、汉科、海贝等企业资金、用地方面的问题。三是招商引资工作成绩突出。健全以区委书记、区长为“首席招商员”的招商领导工作小组,落实项目跟踪、服务企业制度,构建完善“大招商”格局。成功引进中广核新能源、粤检消防基地、万洋众创城等29个优质项目,合同投资额110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8个,超额完成市考核年度新引进项目投资目标(50亿元)。四是科技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引导企业加大自主研发力度,推动企业技术升级,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家、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发中心8家。推动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市级以上科技项目立项15个,获得专项资金350万元。五是项目谋划提质增量。获批新增地方政府债券项目18个16亿元(一般债0.5亿元、专项债15.5亿元)。申报2023年度市重点建设项目18个17.55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38个51.73亿元,目前已下达专项债项目额度7.5亿元,为今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持之以恒促融合,区域格局进一步优化。一是积极做好规划工作。完成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2]划定,22个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市政府批复实施,实现183个行政村规划全覆盖。二是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建设。清新云计算数据中心、海大集团华南制造基地等27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年度投资54.78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68.09%。三是加快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步伐。实施“智慧城管+”战略,完善“数字城管”调度指挥中心,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程度。打造“清新区垃圾‘分’芳行”宣传品牌,中心城区配置分类垃圾桶9438个,主次干道、公园广场、老旧小区安装生活垃圾收集亭135套。推进市“两违”问题整治示范区创建,查处违法建设915宗、面积28.29万平方米。创新开展“行走清新”1+N行动[3],常态化抓好创文巩卫工作。四是完善城乡基础设施。交通方面,投入9125万元,完成清四公路太和至太平段17.27公里路面升级改造;24.85公里农村公路通建制村道路单改双改造、28.88公里村道安防等工程全面完工;清花高速项目完成征地工作并正式动工建设;历时近2年,完成城西大道改造首期工程。水利方面,迳口、滨江自来水厂正式投产,太平自来水厂建设进入收尾阶段,清新与旧城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改造工程扎实推进,新建城镇排水管网约9.2公里。电力方面,新型城镇化配电网示范区建设进展顺利,220千伏滨河输变电工程启动建设,完成1225个台区智能配电V3.0改造。五是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投入7010万元完成中心城区老旧小区升级改造项目(一期),山塘旧圩、三坑镇街老旧小区改造开工建设。积极推广户籍新政,不断拓宽落户通道,打破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壁垒。

  三、固本强基兴农业,乡村振兴进一步加快。一是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完成2021年度7.4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并通过市竣工验收。完成撂荒耕地复耕复种2.49万亩,全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38.52万亩、产量达14.69万吨(产量为近9年最高水平)。二是农业产业加快发展。抢抓市五大百亿农业产业[4]发展契机,成功申报南药产业园、广东省丝苗米跨县集群产业园,现有清远麻鸡、清新桂花鱼、南药、丝苗米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全市最多。新增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9家、农民合作社33家、家庭农场33家,其中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6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家。三是提升农业品牌建设。新增无公害认证6个、绿色食品认证1个、有机产品认证15个。成功打造“泓珺清新桂花鱼”等优质预制菜品牌,农一代农业的广式碌鹅入选省现代农业产业园百家手信并获评最佳人气奖。四是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持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127个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超额完成市级目标任务。投入1100万元推进三坑、浸潭镇乡村振兴示范带巩固提升,龙颈、石潭镇乡村振兴示范带动工建设。集中供水工程项目完成率达100%,全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9%以上。五是促进三产融合发展。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成功入选“广东旅游综合竞争力十强县(市)”,世纪家园、缘舍农庄被评为第一批南粤森林人家,米墅·稻田野舍共享营地被评为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笔架山、清泉湾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古龙峡旅游区被评为首批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

  四、蹄疾步稳抓改革,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一是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镇级体系改革,梳理一批区级政务服务事项委托镇实施,基层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夯实“数字政府”基础,持续深化数据共享开放,完成860项政务服务事项数据资源编目,成功挂接526项。推广“粤智助”政府服务自助机应用,覆盖8个镇级政务中心和209个行政村(社区),受理各类办件30.02万件、服务14.74万人次。二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落实上级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11.99亿元。区综合政务服务中心创新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为群众解决不动产权籍、旧权换新证等难题。探索与大湾区城市开展“跨域通办”服务。深化“容缺受理”机制,推进“一件事”主题集成服务上线,行政许可政务服务事项时限压减率达96%。浸潭镇便民服务中心建成启用。三是全力抓好工程领域改革。优化项目报建审批流程,压缩项目报建审批时间,申报材料由19项变为10项。全面推进联合审图和并联审批工作,推行“告知承诺制”,施工许可证核发时限压缩至1个工作日。上线“数字住房”一体化平台,实现城建档案电子化,完成存量房网签备案3122宗。四是深化国企改革。完成国企整合工作,城投、农投、水投三大集团公司涉及整合资产近27亿元。6家全民所有制企业全面完成公司制改革任务,国有经济结构进一步完善。区属41家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达50亿元,全年营业总收入约3亿元,积极承揽民生重点项目建设,担当作为服务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五是全面抓好财税改革。深化财政预算管理,严格执行预算,统筹安排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经费2000万元,保障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完善储备土地台账,加快推进市区财政一体化进程。开展税收征管模式改革,建立“团队化+专业化”新模式,为全市统一征管模式提供“清新经验”。扎实开展农村综合改革。485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其中石潭镇联滘村等6个村委会完成整村推进。加强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全区共审批1072宗、面积153.94亩,涉及4710人。完成2021年度农村集体资产清理。全区首宗25.5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成功入市流转。

  五、坚持不懈优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一是狠抓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落实。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的48宗信访案件全部办结;反馈意见中涉及我区的12项问题,2项已完成整改,其余10项按时推进。二是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面源、移动源污染管控,持续推进VOCs和NOx减排,做好不良天气应对工作,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0.1%。狠抓河长制落实,完成两轮“清漂”专项行动,河湖“四乱”问题全部完成整治销号。加大资金统筹综合利用力度,漫水河流域水生态治理与修复工程(马塘排、灭螺坑区域)顺利完工,“美丽鱼塘”整治与漫水河全流域综合整治深入推进;完成滨江河流域牛蛙养殖场清理和高车、木古营镇级以下“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建成滨江河三坑滩预警监控自动监测站;动态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整治,漫水河、滨江河等流域水质持续好转。大力开展新洲金矿尾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完成重度风险区土壤重金属固定稳定化控制、生态排水沟渠建设与水土保持等工作。三是全力筑牢绿色生态屏障。完成森林督查图斑核查工作,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区森林覆盖率达68.02%。建立“林长+检察长”“产业林长”工作机制,完成高质量水源林工程和大径材培育年度建设任务,国储林项目申请贷款总额10亿元,获得(首期)4亿元贷款授信。完成滨江河浸潭段等碧道建设共5.4公里。四是统筹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良田农林、林中宝被评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檀香林业、天泉农业被评为省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全区共7个新建项目通过上级节能审查,获批准当量值为19万吨标准煤的能耗指标。加快推进省天然气管网清禾专线项目及光伏、风电等新能源项目建设。强化生态环境综合执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按时有效完成699宗环境信访投诉、举报处理工作,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六、不忘初心惠民生,社会事业进一步繁荣。一是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全年社会民生事业投入40.8亿元,占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7.28%。“十件民生实事”顺利完成。投入1.37亿元,妥善解决太和镇周田村委会土地收储中的历史遗留问题。二是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城乡低保户对象、特困人员、残疾人、集中供养孤儿等补助标准逐步提高。建成区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完成被征地农民养老金分配任务,累计分配资金1.6亿元。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保障住房困难家庭1010户3535人。大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成效明显。三是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全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116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357人,新增创业担保贷款2043万元。积极落实援企纾困政策,发放2914家企业稳岗返还补贴1094.13万元。深入推进“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广东技工”三项工程,完成技能培训7165人次,完成率达159.22%。建成4个区级、9个镇级人才驿站实践基地,实现镇级人才驿站全覆盖。四是扎实抓好教育卫生工作。积极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中心城区优质学校帮扶薄弱学校等工作,建立义务教育集团10个、学前教育集团6个。区七小、区九小(太和乐园小学)教学楼等交付使用,增加公办学位2270个。大力推进省中小学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试点区建设。公共卫生体系逐步完善,省妇幼保健院清远院区正式开业。建立大病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制度,全区17家公立医院跨省异地就医结算实现上线全覆盖。五是文体产业持续提质。“清新文博馆”正式揭幕,建成清新区城市客厅,区文化馆再次获评“国家一级文化馆”,完善区总馆、镇分馆、村服务点的三级文化服务体系,镇综合文化站全部达到省二级文化站以上标准。完成区体育馆升级改造,顺利承办第十六届省运会暨残运会柔道、足球、攀岩等赛事。六是武装和国防动员工作上新台阶。民兵建设“十四五”规划有效落实,基层武装建设水平明显提高,出色完成民兵抗洪救灾任务,高质量完成兵役征集工作,国防动员体制改革有序推进。

  七、行稳致远保平安,安全防线进一步筑牢。一是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科学处置“09·18”“11·10”疫情。持续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区人医、区疾控中心、省妇幼保健院清远院区建成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抓好疫苗接种工作,累计接种达150.1万剂次。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医护人员、一线工作人员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凝聚起同心抗疫强大力量,有效守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二是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拆违、破网、开窗、治电”工作成效突出,市消防安全专项整治现场会在我区举行,相关经验得到市肯定和推广。狠抓平安清远建设三项攻坚任务“最后一公里”,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完美收官,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全区无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三是做实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工作。全面完成8个镇基层应急能力规范化及209个村(社区)防灾减灾建设任务,成功应对超百年一遇特大洪峰过境及台风带来的强降雨,防灾减灾、森林防灭火等工作成效明显,全区无出现因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生产明显受损情况。加强地质灾害防范,完成中、小型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任务34处,浸潭大湾岗村、禾云义合村2个大型以上地质灾害隐患点完成建设并通过竣工验收。顺利建成我区首部高探测精度的X波段双极化相控阵天气雷达监测系统。四是加快建设“质量强区”。大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质量安全监管,2021年度质量工作考核排名全市第一(连续3年获A级等次)。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监管平台建设,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区)创建工作扎实推进。五是强化平安清新建设。统筹抓好扫黑除恶、全民禁毒、扫黄打非等各项工作,吸毒病残人员收治所及精神病院康复中心等六合一场所(含看守所、拘留所等监所)工程稳步推进。落实“三保”工作[5],“控解”结合积极稳妥做好房地产行业相关工作。强化社会面治安管控,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八、踔厉奋发提效能,政府建设进一步加强。一是坚持把党建工作摆在首要位置。深入贯彻落实“三法十条”,坚决执行上级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做到第一时间传达学习、安排部署、贯彻落实,确保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二是打造高效、有为政府。以“执行力建设年”为抓手,全力实施“一榜一牌一令”[6]高效执行机制,持续转变工作作风,营造真抓实干、争先进位的浓厚氛围。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办结领导信箱留言94件,办结率96.9%。三是坚持科学民主决策。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召开区政府常务会议12次、讨论议题130项,不断提升工作的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打造“阳光政府”,深化政务公开,主动公开各类信息1.1万余条。四是大力建设法治政府。高度重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办理区人大代表建议35件、政协委员提案61件,办复率、满意率均达100%。高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打造具有清新特色的“群众信访诉求综合服务中心”,受理信访事项1255件,办结1192件,办结率95%。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能力不断提高。五是强化廉洁政府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毫不松懈纠治“四风”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此外,妇女儿童、青少年、审计、统计、双拥、档案、物价、保密、民族宗教、老区、残联、外事侨务、对台、史志、科协、文联、机关事务、药品安全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奋斗的历程充满艰辛,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英明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大力支持和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和社会各界凝心聚力、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全区人民,向在清新投资兴业的朋友们,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清新部队和武警官兵,向关心、支持和参与清新改革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不足。实体经济的规模和质量有待提升,陶瓷、水泥、制鞋等传统产业增长红利减弱,产业集聚度低,优势产业不明显。经济恢复的基础仍不牢固,经济稳增长压力大。二是资源挖掘利用不够。农产品“增产不增收、优质不优价”,旅游产品目标感、体验感不足,品牌价值挖掘和生态优势发挥不够。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亟待解决,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优质教育、医疗养老服务供给不足,尤其是中心城区学位依然紧张。四是财政收支矛盾仍突出。土地出让收入完成进度缓慢,全年土地出让收入短收10.66亿元,但稳定经济增长、兜底民生等财政各项刚性支出居高不下,财政平衡压力持续加大。政府自身建设仍存短板。一些部门服务意识不够强、执行力不够高,政务服务环境还有不少痛点、堵点、难点,“四风”问题根治不够彻底。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正视问题,直面挑战、精准施策,努力加快解决。

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更是清新撤县设区10周年之际的再启航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和市委八届四次全会精神,按照区委八届四次全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深入落实市委“十大行动方案”,不断丰富拓展“四个清新”生动实践,持续深化执行力建设,凝心聚力、团结奋斗,把清新的事一件一件办好、办得越来越好,全面开启清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今年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区委、区政府结合上级要求和我区实际,提出了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略高于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

  实现今年的目标任务,我们要聚焦高质量发展,强化统筹谋划、提振发展信心,全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制造业当家,着力发展实体经济,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一是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平台。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经开区,充分用好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和专项债券,争取后续贷款,完善经开区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打造工业园区2.0版,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户。以“一区三园”总体布局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加快打造制鞋、食品加工、新材料“三个百亿级”产业集群,积极培育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两个五十亿级”产业链。把握工业园区扩园权限下放机遇,年内完成扩园工作,拓展园区发展新空间。二是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以“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攻坚年”为抓手,依托经开区、省级产业园、万洋众创城等产业载体和总部经济中心、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等平台,创新招商方式,落实全员招商、全程服务等工作机制,全年新引进25个项目(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2个)、合同投资额60亿元。推动更多企业实现外资、外贸、外经“破零倍增”,力争全年实际利用外资保持在2亿元水平、外贸进出口总额超90亿元。力促中广核新能源、海螺新能源、粤检消防基地等一批已签约项目动工建设;推动敏实(二期)、清新水泥(二期)、海灏(清新)产业园等一批在建项目早日建成投(试)产;推动清新水泥、广硕、万邦、双汇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满负荷生产;积极配合做好下坪抽水蓄能项目前期工作。三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完善园区落后企业退出机制,以“亩均论英雄”,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企业匹配度;加快低效用地处置,盘活停产陶瓷企业的闲置用地及厂房,为园区发展腾出用地。四是持续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引导水泥、陶瓷、制鞋等传统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加快推进广硕鞋业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等技改项目建设。以广州花都(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获评全市首个工业领域省级特色产业园为契机,实施“专精特新”工程,落实扶持政策,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家、“专精特新”企业5家,工业技改投资增长保持在5%以上。

  二、坚持统筹发展,着力促进区域协调,开创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一是强化规划和示范引领。把握清新纳入广州都市圈规划范围的机遇,以“三区三线”划定为契机,优化全区空间发展布局,实现开发与保护双赢。扎实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建设,以太平镇作为示范镇,通过政策、资源叠加打造典型示范片区,积极探索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二是抓好重大规划对接工作。坚持“南向”战略不动摇,持续推动清新清城“两区”一体化发展,主动将清新发展融入大市区规划。以市规划建设北江生态经济带为契机,进一步优化沿岸经济布局,着力推进北江沿岸港口、码头、船舶装备产业园建设。三是加快土地供应。盘活存量用地,抓好水田垦造、“三旧”改造和“增减挂钩”工作,积极向上级争取用地规模、用地指标等资源,加快用地报批工作,破解重点项目、乡村振兴项目用地要素瓶颈。四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交通路网,全力配合省、市推进广清永高铁、清远西站、清花高速清新段建设;紧密串联太和、太平镇,打通太和辖区“断头路”,提高城西大道通行能力;抓好“四好农村公路”、县道升级改造等工程建设。加快水利、电力设施工程进度,重点抓好大秦水库除险加固、茅舍岭水闸重建、220千伏滨河输变电改造等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品质,以创文为抓手,加快旅游大道、沿江西路等市政道路及污水管网建设,扎实抓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确保年内中心城区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覆盖率达90%以上。稳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持续开展“三线”整治和绿地改造,加快建成一批社区康体公园,持续做好市容环境卫生整治、市政设施维护等工作。五是激发镇级活力。着力加强镇域产业园试点建设,做大做强镇域经济,以浸潭镇下迳村、太和镇三坑滩村为试点,加快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工作。统筹优化各镇空间布局,重点加快建设太和飞水新城、太平新城,抓好三坑“国际温泉小镇”规划建设。

  三、坚持乡村振兴,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共绘高质量发展新画卷。一是培育壮大优势产业。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抓手,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产业,深入实施“2420”战略[7],以清远鸡、桂花鱼两大重点产业为突破口,着力打造清远鸡、桂花鱼、丝苗米、南药等四个20亿农业产业,助力市五大百亿农业产业建设。全力推动清远麻鸡、桂花鱼两个省级农业产业园提档升级,加快推进南药、丝苗米省级农业产业园建设,谋划打造山塘腊味、乌鬃鹅、禾云预制菜特色产业园。提升农产品深加工水平,通过“保面提价增值”,着力解决农产品价格问题,每个镇至少建成1个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加大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推动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整县推进建设,争取新增各级龙头企业4家、农民合作社20家、家庭农场30家。二是积极打造农业品牌。做大做强清远鸡、桂花鱼、茶叶、南药、丝苗米等特色农业,积极培育国家和省级名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做响清新农业知名品牌。大力增加桂花鱼等优质农产品的附加值,更好地带动农业增效、农村增色、农民增收。三是压实粮食安全责任。继续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坚决完成垦造水田、撂荒耕地复耕复种任务,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粮食生产任务,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应。四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深入实施“美丽乡村2025”行动计划,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坚持分类指导、梯次创建,逐级打造整洁村、示范村、特色村等,突出抓好4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及三坑镇整体环境提升工作。五是推动三产深度融合。积极发展终端型、体验型、循环型、智慧型、观光型农业新业态,促进农业生产由简单的种植养殖模式向高效生态农业转型升级。抓好广东供销天业(清新)冷链物流产业园建设。巩固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果,支持乡村旅游扩容提质,推动古龙峡旅游区创建国家AAAAA级景区,打造“清新人家”精品民宿等更多独具清新特色的旅游品牌。 承办省、市促消费活动,积极探索培育“夜市经济”,激活消费市场。

  四、坚持深化改革,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增强高质量发展新活力。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基层治理扩权强镇,促进镇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推动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完成区直部门和镇之间委托事项的业务衔接,不断探索提升镇级政府服务能力。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分步落实“一网统管”,推动政府治理有效运行。加快区市民服务中心建设。深化要素保障改革。充分挖掘和利用好各种资源要素,推动用地规模指标、环境容量、能耗总量、公共服务等要素向优势产业、优势项目倾斜,着力破解要素制约。常态化开展“暖企服务”专项行动,全面推广企业项目全周期跟踪服务试点工作,完善“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高效配置地、林、能、资金等要素资源,让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力争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以上。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充分盘活国有经营性资产,扎实做好镇级私营水厂收购等各项工作,继续完善对区属国企管理的四项制度,对标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目标任务查漏补缺,推动国资国企做强做优做大。四是深化财税改革。加快建设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重点抓好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漫水河治理等项目的债券申报工作,实行专项债券全生命周期管理,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加强税源培植巩固,夯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财政基础。五是统筹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运行机制,全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合作制改革为重点,推动“三块地”等改革试点扩面提质,切实增强农村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五、坚持生态优先,着力建设“绿美清新”,厚植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一是坚持一体推进“三大战役”。打好蓝天保卫战,抓好大气精细化管理工作,重点开展扬尘防控、臭氧污染治理,积极应对不良天气。打好碧水攻坚战,全面落实河长制,加强源头治理,计划投入6000多万元,推动非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计划投入超3亿元,扎实推进漫水河、滨江河流域系统治理与修复工程,确保水质不断改善;深入开展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年内完成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养殖尾水治理4000亩。打好净土防御战,持续推进土壤及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深化矿山和新洲金矿废矿区综合整治,协调推进受污染耕地、建设用地安全利用。二是深入推进林长制。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任务,林分优化1.5万亩、新造林抚育0.5万亩、森林抚育1.8万亩,全面提升我区绿化、美化水平。全力抓好国储林项目建设,促进我区森林提质增效。三是构建绿色生态屏障。大力推行“绿美清新”生态建设实施方案,开展春季新造油茶林工作,申报林业龙头企业、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等品牌。完成碧道建设5.3公里。以技术改造、产品创新为突破口,积极落实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快推动天然气利用“县县通工程”覆盖经开区禾云片区,推动全区绿色、低碳发展。

  六、坚持人民至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共享高质量发展新成果。一是强化底线民生保障。全力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完成“婚检一站式”场所升级建设。做好社保扩面征缴工作,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构建区、镇、村(社区)三级综合养老服务网络体系。加快区救助站建设,全面推进福利院转型升级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稳步实施“广东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8]。实施大病关爱惠民政策。继续开展“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广东技工”三项工程培训,打好“就业培训1+4”组合拳[9],实现新增城镇就业7000人以上。二是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基础教育学位供给,加快推进区五中(太和回澜中学)、区十一小(太和陈广纪念小学)、三坑镇中心小学扩建及区职校新校区建设,启动市民办中职教育基地前期工作,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薄改”工作进度,持续打好“双减”攻坚战,优化中小学教育布局调整,大力实施“新强师工程”,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区医共体总院(区人医)升级建设项目,加快推动区疾控中心建设,启动太平、浸潭镇等基层卫生院升级改造。完善住房供应体系,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扎实推进自建房排查整治专项工作。三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深化“文化强区”建设,稳妥推进融媒体中心2.0建设,完善镇级综合文化站及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持续推进区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全力配合做好第十六届省运会和残运会工作,完善区级“五大件”公共体育配套设施,启动体育场、游泳馆和全民健身中心前期建设工作。加大科学技术普及力度,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七、坚持筑牢防线,着力建设平安清新,营造高质量发展新环境。一是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落实“乙类乙管”要求,完善分级诊疗机制,保障好群众就医用药,重点抓好“一老一小”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健康监测、防护救治工作,着力保健康、防重症,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二是狠抓安全生产工作。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聚焦重点领域、重点时段、重点部位,严格落实“三个100%”。突出抓好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城镇燃气、工矿商贸、消防安全、旅游安全、校园安全、森林防灭火、地质灾害治理、“三防”等重点领域安全工作,抓好危化品安全风险集中治理,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全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可控。深入推进“质量强区”建设,毫不放松抓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三是狠抓国防双拥工作。深化国防动员体制改革,提升民兵建设“十四五”规划落实质效,切实抓好国防教育和兵役征集工作,再创双拥模范城,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四是深化平安清新建设。持续推进扫黄打非、扫黑除恶、全民禁毒、防范电信诈骗等各项工作,排查化解涉劳资纠纷、涉房地产领域、涉军群体及其他重点人员矛盾,切实抓好信访维稳工作,完善“网格化+信息化”“网格员+信息员”基层社会治理模式,高压严打违法犯罪活动,坚决维护社会稳定、人民安宁。

  八、坚持提升效能,着力加强自身建设,打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为政府。一是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深刻领悟“两个确立”[10]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自觉把党的领导、二十大精神贯彻到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二是持之以恒转作风。强化执行力建设,全力实施“一榜一牌一令”高效执行机制,全面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进一步转变会风,尽量开短会、开小范围的会,确保会议解决实际问题。严控“三公”经费,大力压减非急需、非刚性、绩效差的支出,把资金都用在“刀刃”上,切实将“过紧日子”要求落到实处。三是扎实推进依法行政。贯彻落实“八五”普法规划,深入推进法治清新建设。坚持依法依规办事,推动法律顾问全程参与制定政府重大决策,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依法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主动接受区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强化审计监督,确保政府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全面推进。四是严守廉洁从政底线。强化政治监督,以纪律作用保障“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攻坚年”活动落地见效,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以“零容忍”的态度正风肃纪反腐,锲而不舍纠“四风”、树新风,确保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新征程呼唤新担当,新使命激励新作为!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把握机遇、坚定信心,埋头苦干、狠抓落实,全力以赴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加快“四个清新”建设,为全面开启清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奋力谱写清新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您已选择离开清新区政府门户网站,接下来跳转至的页面与本站无关。 4秒钟之后将自动跳转到新页面,请您稍候…… ×

网站导航

底部

清远市清新区人民政府主办 清远市清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

清远市清新区综合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管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运维电话:(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电子邮件:

粤公网安备 44180302000001号         网站标识码:4418030003

[粤ICP备05057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