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首页
清新动态
走进清新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网络问政
首页 > 清新区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财政信息 > 财政预决算
清新县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发布日期:2012-03-09 00:00 文章来源:清新区财政局 字体大小:【
县 七 届 人 大
二次会议材料( )
 
清新县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2年 3月6日在清新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清新县财政局局长    陈永常
 
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报告清新县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11年预算执行情况
 
2011年,我县财税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财税部门的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坚持“生财有道、聚财有方、理财有规、用财有效”和集中财力办大事的理念,大力推进法治财政、民生财政、绿色财政、绩效财政和阳光财政建设,进一步发挥好财政在促发展、调结构、推改革、惠民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圆满完成县六届人大七次会议确定的财政预算收支任务。
一、财政收入完成情况
全县当年财政总收入240,243万元,增长23.30%,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5,570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11.21%,增长33.45%,税收返还、转移支付补助、专款和省、市一次性补助收入109,154万元(其中:一般预算补助106,870万元,基金预算补助2,284万元),基金预算收入完成25,519万元。一般预算收入主要项目完成情况如下:
(一)税收收入完成79,201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06.17%,增长35.62%,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为75.02%,其中:
1、工商税收收入完成58,808万元,为年度预算的94.59%,增长20.77%。
2、契税及耕地占用税收入完成20,393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64.13%,增长110.09%。
(二)非税收入完成26,369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29.67%,增长27.34%,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为24.98%,其中:
1、专项收入完成3,754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81.09%,增长99.57%。
2、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21,125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21.58%,增长18.43%。
3、其他各项收入完成1,490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67.98%,增长50.66%。
二、财政支出完成情况
全县财政总支出247,279万元,增长26.7%,其中一般预算支出218,492万元,完成年初预算144.44%,增长29.47%,基金预算支出26,324万元,完成年初预算100.19%,增长17.56%,上解支出2,463万元。一般预算支出主要项目情况如下:
1、一般公共服务(含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机关部门)30,581万元,增长9.64%,主要是增人增资支出增加。
2、国防420万元,负增长78.43%,主要是人民防空等专项支出减少。
3、公共安全12,850万元,增长24.7%,主要是增人增资支出增加。
4、教育61,198万元,增长30.18%,主要是创建教育强县及实施教师工资“两相当”支出增加。
5、科学技术2,885万元,增长30.84%,主要是企业技术改造财政扶持专项资金增加。
6、文化体育与传媒822万元,增长16.1%,主要是文物保护、体育竞技等支出增加。
7、社会保障和就业24,647万元,增长41.63%,主要是低保、五保户、就业、特困医疗救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投入增加。
8、医疗卫生23,934万元,增长75.23%,主要是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农村卫生经费、乡镇卫生院建设等各级投入大幅增加。
9、节能环保2,026万元,增长47.24%,主要是城市污水处理、环境监测等支出增加。
10、城乡社区事务15,975万元,增长25.46%,主要是工业园区道路及县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三边整治、垃圾处理费、园林环卫清洁费支出增加。
11、农林水事务26,277万元,剔除专款因素增长117.34%,主要是农业产业化、新农村建设、清西围、飞水围加固、扶贫“双到”等支出增加。
12、交通运输4,018万元,增长517.2%,主要是迳口大桥改造、新农村公路建设等支出大幅增加。
13、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824万元,负增长23.49%,主要是省市对中小企业扶持发展专项资金减少。
14、商业服务业等事务2,646万元,增长64.96%,主要是太和洞风景区收入纳入预算后非税返还支出增加。
15、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1,097万元,增长18.47%,主要是土地调查、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和价款支出等专项预算支出增加。
16、住房保障支出3,344万元,增长44.08%,主要是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支出增加。
17、粮油物资储备事务343万元,负增长22.05%,主要是粮食风险金等专项预算支出减少。
18、国债还本付息支出18万元,增长100%,主要是转贷地方政府债券利息支出增加。
19、其他支出4,587万元,增长3.59%,主要是省拨园区建设资金及县公资中心归还贷款本息支出增加。
三、预算收支平衡情况
全年财政总收入260,702万元(含2010年结余20,459万元),财政总支出247,279万元,收支相抵,滚存结余13,423万元,其中一般预算结余1,654万元(结转下年使用数1,495万元,净结余159万元),基金预算结余11,769万元(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结余5,503万元)。
四、2011年主要工作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全县各级财政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十一五”发展基础,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清新”这一核心,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为落实县委、县政府各项决策部署,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局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总结2011年全县财政工作,重点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不断完善征收机制,大力促进财政增收。
一是坚持把组织财政收入放在全年工作的首位,做到收入均衡入库,总体收入结构好、质量佳。二是强化税源监控。对重点税种和行业实施重点监控,及时监测税收入库进度。三是加强税收征管,加大稽查力度,坚持重点稽查与全面稽查相结合,定期稽查与突击稽查相结合,严肃查处涉税违法行为,减少欠税、骗税和漏征漏管。四是坚持落实领导分片抓收入、县局股室挂任务联系乡镇制度,切实加强对收入征管的领导和组织协调。五是加强契税、耕地占用税征管,严格依法治税,收入成效显著。六是加强非税收入征管,规范程序,理顺关系,确保非税收入稳步增长。通过多措并举,我县2011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再上新台阶,收入突破10亿元大关,增幅居全市之首。
(二)大力培植税源,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围绕转方式调结构,着力培植壮大财源,夯实财政增收基础。积极落实国家和省、市各项财政政策,支持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是全年通过小额贷款公司发放贷款4,855万元,支持45户企业扩大再生产;二是运用技改、贴息、融资、补贴奖励等手段,充分调动企业自主创新积极性, 为中小企业争取政策性扶持资金1,838万元;三是通过 “政银保”发放借款593万元,有效解决14户中小企业、农户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四是用好土地出让资金,确保了工业园区建设的资金需要。五是落实中央、省增值税转型、出口退税率提高、取消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政策,为企业发展营造宽松的财税环境。六是完善激励型财政体制,提高乡镇招商引资、促进企业扩大再生产的积极性。七是用好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有效刺激地方经济发展,带动全县契税、建筑营业税等大幅增长,增加财政收入。
(三)保障改善民生,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围绕惠民生保重点,着力优化支出结构,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011年,财政用于民生方面支出达16.2亿元,增长37.32%,占一般预算支出的74.04%,财政保障和改善民生能力进一步增强。
1、支持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年教育支出61,198万元,增长30.18%。2011年全县教师工资支出3.5亿元,其中2011年增加投入8,000万元确保教师工资待遇“两相当”;继续完善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和经费保障机制,推进扶贫助学,落实中小学义务教育公用经费、学杂费补助6,074万元;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教育 “创强”资金4,500万元,主要用于校舍、校安工程建设以及教学设备完善;投入职业教育资金1,611万元,主要用于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补助;全年安排教师公积金1,000万元;落实教育化债资金3,780万元。二是统筹城乡医疗卫生建设,全年医疗卫生支出23,934万元,增长75.23%,主要用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落实农村合作医疗补助9,790万元,投入3,375万元支持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造建设,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水平;投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资金2,047万元。三是加大科技投入,全年科技支出2,885万元,增长30.84%,主要用于扶持龙头企业技术改造及科学知识普及等。四是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化发展,全年文体方面投入822万元,增长16.1%,主要用于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以送戏、送影下乡等方式不断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
2、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水平。全年社会保障和就业方面支出24,647万元,增长41.63%。一是落实城乡低保救济、自然灾害生活救助等资金5,491万元,全力做好低收入人群的生活保障工作;二是安排抚恤、残疾人事业等资金4,416万元,投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助2,791万元;三是安排就业补助资金784万元,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力度,努力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难等问题;四是落实县政府“十大民心工程”之一县社会福利中心建设工程资金428万元,为实现“老有所养”提供保障。
3、落实各项支农措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全年农林水事务支出26,277万元,剔除专款因素增长117.34%,一是投入农业资金4,638万元,主要用于农业生产资料与技术补贴、产业化经营及农村道路建设等;二是投入林业资金3,388万元,主要用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森林培育等;三是投入水利资金5,174万元,主要用于城乡防灾减灾、清西围加固等水利工程建设;四是投入扶贫资金7,363万元,其中安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528万元,扶贫“双到”专项资金550万元, 投入581万元对“两不具备”村庄集中安置点进行了征地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老区小型陂头、水圳、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解决老区群众行路难、灌溉难的问题。
4、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全年投入各项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5,975万元,增长25.46%。投入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161万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贷款本息7,208万元,投入1,865万元用于迳口大桥改造、龙湾公路建设及100公里以上农村公路改造任务,不断优化交通路网,投入竞争性城镇化建设资金1,000万元,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500万元,城乡环境卫生清洁经费1,557万元,大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四)坚持财政改革创新,不断强化监督管理。
围绕建设公共财政、精细财政、民生财政的要求,不断加强精细化管理,强化财政改革与监督,提高理财水平,努力实现财政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管理。一是积极推进部门预算编制制度改革,继续执行“一个部门,一本预算”,县直全额核拨单位100%实施部门预算。二是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平台。完成国库网络改造和国库集中支付平台整合和升级工作,实现县、镇两级财政业务互动一体化,为公务卡结算管理系统、惠农一卡通系统等试点作准备。三是继续深化镇财县管、村账镇管改革,积极推进镇级财务核算集中监管改革。四是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改革,积极完善财政绩效评价体系,切实将财政资金管理的重心由分配拨付过渡到追踪问效和绩效考评上来。五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调整镇级财政管理体制实施办法,健全转移支付和县镇财税分成体制,充分发挥财政体制的调节和引导作用,调动乡镇发展经济、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六是不断完善政府采购制度,采购规模和范围逐步扩大,通过对二十个单位的专项检查,规范全县政府采购管理。七是切实加强财政资金监督检查。2011年,对全县2008年-2010年省级节能资金、中央财政安排政府公共投资项目资金、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7项进行了检查,不断加强财政资金的管理。完成“小金库”专项治理各阶段工作,制定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建设工作方案,从根本上解决“小金库”这个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五)着力加强部门建设,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一是认真开展“创建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活动。营造思想积极向上、道德风貌文明高尚的健康氛围,活跃财政文化、优化工作环境。思想道德教育建设、优化环境建设、特色文化建设、工作作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五个方面有明显的提高, 2011年荣获“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二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通过深入开展廉政风险点排查回头看活动,建立我局预防腐败的长效机制。三是积极打造财政文化,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开展慈善捐助、知识竞赛、文体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把干部职工融汇到奋发向上、比学赶超上来。四是积极组织干部参加省市财政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开拓视野,业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2011年,我县财政各项工作任务已圆满完成,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财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预算约束刚性不足;二是财政支出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三是财政监督、绩效评价力度有待加强。对这些存在问题,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开拓创新,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2012年一般预算草案
 
2012年,我县财政收支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中央、省、市有关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对财政工作的各项要求,紧密围绕全县“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清新”这一核心任务,扎实推进法治财政、民生财政、绿色财政、绩效财政、阳光财政“五大财政”建设;优化支出结构,厉行节约,控制一般性支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确保农村综合改革顺利开展;创新财政管理,运用财政手段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原则,综合县人大议案、政协提案等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2012年将继续大力调整支出结构,保障“三农”、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文化体育、保障性住房等重点支出。同时,受总体经济环境、宏观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目前财政支出刚性强、压力大,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实现预算收支平衡任务艰巨。2012年全县财政收支计划安排如下:
一、财政预算收入
全县财政总收入221,861万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4%,达到120,350万元,税收返还、转移支付补助、专项拨补等省、市补助收入71,090万元,基金预算收入16,998万元,上年结余收入13,423 万元。
二、财政预算支出
全县财政总支出安排221,861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90,642万元,增长26.03%;基金预算支出28,767万元;专项上解支出2,452万元。一般预算支出主要项目安排如下:
1、一般公共服务(含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机关部门)24,710万元,增长19.83%,主要原因是增加津补贴及办公经费。
2、国防474万元,增长14.22%,主要是增加津补贴因素影响。
3、公共安全11,157万元,增长12.37%,主要是增加津补贴因素影响。
4、教育57,395万元,增长23.51%,主要是教育“创强”后续工程、校舍工程、设备设施建设及增加津补贴等因素影响。
5、科学技术2,480万元(含科普经费),增长76.64%,主要是县级加大对科普、科技经费及企业技术改造的投入力度。
6、文化体育与传媒734万元,增长22.74%,主要是体育竞赛、送戏下乡、送影下乡等支出增加。
7、社会保障和就业26,739万元,增长53.45%,主要是低保、五保户、就业、特困医疗救助等上级社会保障资金提前告知纳入年度预算。
8、医疗卫生18,788万元,增长60.5%,主要是上级提前下达专款纳入年度预算及县财力投入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经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建设资金增加。
9、节能环保2,214万元,增长45.28%,主要是污水处理费等专项预算支出增加。
10、城乡社区事务10,655万元,增长39.19%,主要是农村卫生绿化工程、环卫清洁经费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增加。
11、农林水事务18,464万元,增长33%,主要是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农业产业化、扶贫“双到”、农产品检测等支出增加。
12、交通运输1,933万元,增长121.67%,主要是农村公路建设及养护、增加津补贴等支出增加。
13、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381万元,增长16.51%,主要是安全生产专项经费增加。
14、商业服务业等事务795万元,增长14.39%,主要是太和洞风景区收入纳入预算后非税返还支出增加。
15、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1,693万元,增长41.91%,主要是矿山治理、土地调查等专项支出增加。
16、住房保障支出3,389万元,增长16.62%,主要是廉租房、公租房建设支出增加。
17、粮油物资管理事务280万元,主要是储备粮利息费用及价差补贴。
18、预备费支出1,900万元。
19、国债还本付息支出18万元。
20、其他支出6,443万元。
三、2012年主要工作
2012年,全县各级财政部门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着力“抓收入、强管理、惠民生、推改革、优队伍”工作,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重点是做到“五个注重”:
(一)注重抓好收入组织工作。一是抓重点,要抓住收入征管的重点地区、重点税源和税收大户,加强动态监控,狠抓跑冒漏滴;二是抓协作,财政部门要牵头建立部门间横向沟通的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对财税收入运行形势的分析研究,找准工作着力点和突破口,建立健全抓收入、强征管的长效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三是抓质量,要强化非税收入管理,积极推动政府资源市场化运作,增强政府可支配财力;四是抓分析,适应新的形势变化,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对财政收支运行数据的掌握和监控,统筹考虑经济结构、产业、土地、金融、县域经济、城市建设及国家调控政策等因素影响,对财政运行形势作出更为科学、准确的判断。
(二)注重强化支出管理。一是抓进度,针对往年专项支出进度偏慢的问题,实行预算支出分类管理,支出任务分解、预算执行情况通报等措施,督促各部门及时做好资金支出计划,加快支出进度;二是抓监管,针对支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财税对经济财政运行的监督管理职能,强化预算单位财务监管,维护财经纪律和财政资金安全,提高财政支出绩效。促进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的有效衔接,避免预算编制和执行“两张皮”;三是抓节支,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持“压一般、保民生”,继续压减一般性财政支出,严格控制出国(境)费用、车辆购置及运行经费、接待费、用水、用电、用油、会议费等支出,为重点项目和民生支出腾出财力空间。四是抓管理,强化资金分配、拨付、监督问效等各项职能,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管理、资产管理等各项支出管理,规范专项资金的设立、执行、监督检查和调整撤销,切实防范财政金融风险,加强地方政府债务和融资平台管理。
(三)注重落实民生政策、加大“三农”投入。坚持民生优先,着力围绕“基本民生”、“底线民生”和“热点民生”问题,加大力度推进我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施。一是进一步推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计划投入教育创强后续建设资金4,000万元,增加教师津补贴4,000万元;二是加快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建设,预计县财力投入农村养老保险2,200万元、城乡医保2,500万元、卫生事业单位改革1,000万元,进一步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保体系、卫生体系建设;三是继续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进一步完善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专项资金保障机制,推进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四是继续加大生态文明建设,计划投入农村卫生清洁绿化工程3,000万元,矿山治理1,000万元,新农村建设500万元,农村公路养护100万元,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四)注重推进财政改革。围绕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的目标,重点推进以下几项改革:一是完善镇级财政管理体制,将财力倾斜乡镇,增加2,000万元确保镇村基层政权运转,促进农村综合改革顺利开展;二是推进竞争性分配机制改革,进一步扩大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改革范围,促进财政分配的公开、科学、透明;三是推进绩效财政建设,完善财政支出绩效社会评价体系,推进“绩效财政”改革;四是积极稳妥推进预决算公开及“三公”经费公开工作,推进“阳光财政”;五是继续深化财政支出管理改革,推进预算编制与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政府采购等改革相结合,细化预算编制。
(五)注重加强队伍建设。全县各级财政部门要始终把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常抓不懈,改进作风,提高效率。一是加强作风建设,大力弘扬踏实肯干、爱岗敬业、谦虚谨慎、团结奉献之风。二是加强素质建设,深入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引导干部树立“本领恐慌”意识,切实防止出现“能力不足的危险”。三是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健全财政部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完善财政工作运行规程,规范权力运行。
各位代表,2012年是面临困难与挑战较多的一年,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指导下,迎难而上,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扎实的工作作风,全力以赴抓好各项财政工作,为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排头兵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浏览次数:-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网站首页 清新动态 走进清新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