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发布微信
清新发布
新浪微博
粤省事
"六稳" "六保"
线索征集
2023-02-03
2023-02-01
2023-01-29
2023-01-18
2023-01-16
2023-01-11
2023-01-06
2023-01-05
2023-01-05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
2月3日,清新区交通运输局2023年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发布项目攻坚“施工图”,围绕改善交通结构、提升服务品质等方面“誓师”,正式吹响“项目攻坚年”冲锋号,点燃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2022年,清新区交通运输系统牢牢把握“开路先锋”定位,推动综合交通网络更加完善,货物运输结构持续优化,公众出行品质不断提高,维护安全稳定扎实有力。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5个,子项目135个,其中,S354线清新太和至太平段进行沥青路面改造工程于去年9月完工通车;实施并完成了2022年清远市清新区农村村内道路硬化工程,推进启动乡道Y171线清城笔架山脚至清新场部段改建工程;有序推进98公里农村公路改造项目和46座危旧桥改造。
提升治超执法技术手段方面,创新“人防+技防”的全覆盖治超执法模式,率先在全省启用10套治超非现场执法监测点和2个治超货卸货场,所建点位数排全市第一。
筑牢安全生产屏障方面,2022年,共出动执法人员2.92万人次、车辆3088车次,查处各类交通违法案件共520宗,查处联合治超案件1334宗。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落实“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是全面推进“四个清新”建设、落实“一榜一牌一令”责任清单,推进清新区交通事业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
砥砺奋进新征程,扬帆起航再出发。站在全新起点上,清新区交通运输全体上下只争朝夕、发愤图强,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今年从“五个聚焦”定下了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施工图”和“任务表”。
——聚焦“交通强区”,全力打造综合交通标志性成果。预计投入30亿元,加快谋划G107线清新禾云至清新迳口段按一级公路扩建、启动省道S354线清新太和至三坑段改线工程(清四复线)等项目;加快建设清花高速公路,年内全线动工建设,计划完成投资8亿元,完成工程量50%;加快启动G107线三坑滩路段升级改造工程,力争年内完成主体工程。
——聚焦民生“筑坦途”,提升农村公路安全保障。重点推进清远市2022年至2025年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工程(清新区部分)项目建设,力争2023年内完成项目包内的单改双改造10公里,县道路网改造29.37公里,美丽农村路改造48公里,危旧桥梁改造30座,年内完成投资1亿元
——聚焦“行业质量”服务提升,深化行业平安稳定治理行动。部署开展在建交通工程安全整治行动、公路沿线安全隐患治理行动、水上交通安全突出问题集中治理行动、道路客运和公共交通安全整治行动、道路货运领域安全整治行动等五大行动。
——聚焦“能力提升”,纵深推进干部队伍作风能力建设。持续推进依法行政能力建设,推动严格执法、规范执法、文明执法,加快实现执法队伍的政治素质、专业素质、执法能力和服务能力全方位提升;持续推进政务服务能力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高频事项网上办;持续推进交通统计能力建设,发挥统计在了解行业、管理行业中的作用;持续推进交通作风能力建设,办好各项交通民生实事,用为群众办事的实际成果、群众的真实评价检验交通工作成效。
——聚焦优化管理提进度,健全落实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机制。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坚持“一张表抓全年、全年抓一张表”,组建项目前期工作专班,明确项目时间节点对单推进。实行局班子领导挂包项目机制,成立专门解题小组,强化要素保障,推动项目审批快办,重大项目落地开工。建立督导督办工作机制,倒逼项目建设“加速度”。
“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清新区交通运输局负责人表示,将以“作风建设年”支撑“项目攻坚年”,紧紧围绕“项目攻坚年”,紧盯重点工作、重大项目、重大政策,创新性全力谋划推进交通运输各项工作,变“施工图”为“实景图”,不断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高效、更加便捷、更加舒适、更加安全的交通出行体验,以高水平交通运输工作助推清新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3-02-03
2023-02-03
2023-02-03
2023-02-03
2023-02-03
2023-02-03
2023-02-03
2023-02-03
2023-02-03
2023-02-03
水清、岸绿、景美,美丽浸潭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碧道刚完工,就吸引众多群众前来憩息、漫步。目光所至,是草木葱葱、绿树荫荫、流水潺潺的美丽景象,优美的环境为群众游客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清新区滨江河浸潭段碧道工程是浸潭镇着力打造美丽圩镇的一个缩影。2022年,浸潭镇以“宜居、宜业、宜游”为标准,围绕“执行力建设年”、“四个清新”以及“一榜一牌一令”等工作部署,着力推动各项工作有序进行。近日,一河两岸灯光工程、红色教育基地、宝龙野生动物园等建设也相继竣工落成,圩镇的公共设施、居住品质、产业发展等工作成效显著,为浸潭镇打造“特色山水康养小镇”奠定了坚实基础。
圩镇蕴藏惬意,群众有了更多期待
“万里碧道,幸福必到”。清新区滨江河浸潭段碧道工程位于浸潭镇滨江河两岸,起点位于罗山坑桥与黄洞水交叉处,终点至芦苞村委会车田村小组车田庙处,全长6.34公里,总投资为2200多万元,建设项目主要包括铺设沥青路面、铺装花岗岩路面、新建人行桥、芦苞车田段护坡等。工程以生态、水湛、天蓝、地绿、休闲的“乡野型”碧道为定位,充分把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打造了一幅“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的壮美画卷。沿线的河流、美丽圩镇建设、水环境整治等相互融合,提升了滨江河的休闲功能,呈现一个生态优美、布局合理、配套完善、功能丰富的区域,成为浸潭镇农、旅、民融合发展的样板。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碧道大写的美丽,贯穿着白天与黑夜。
当前,远眺山光、近赏碧道、桥桥展望、水影交融的“一河两岸”灯光夜景已然成为了浸潭当地群众和游客争相打卡的新晋坐标。通过使用线条灯、洗墙灯、投光灯等灯饰对普济桥至康桥的碧道进行提升,两岸灯光绵延近2公里,融入了生态、历史、文化等元素,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与文旅融合,让昔日风光略显单调的滨江河夜景焕然一新,切实提升了圩镇环境品质,展现了一个极具魅力的浸潭。
“每天晚饭后到河边散步环境舒服空气好,还能看到这么美丽的环境,在浸潭居住幸福感很强!”群众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弘扬红色文化,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漫长的时光涤荡着曾经艰苦的岁月,也见证着传承的精神在薪火相传。
走进位于浸潭镇桃源片的红色教育基地,革命宣传展览室向人们展示着桃源红色革命时期的斗争历史、烈士事迹和一个个鲜活的红色故事,印刻着革命年代的峥嵘岁月,诉说着浩气长存的英雄往事;在乡村振兴展示厅,一幕幕砥砺奋进的实干历程、用汗水写下的奋斗篇章让来访者记忆犹新,更好地让人们真切感受乡村振兴的硕果,激励人们不忘初心、奋勇前进;在党建活动室,入党誓词时刻提醒着党员干部牢记人民赋予的责任和使命,引领党员干部不断思考、学习、共进;法治宣传展览室把法治文化与乡村振兴融会贯通,进一步营造“学法懂法守法”的良好氛围;旧物件展示厅则是传承传统文化、留住乡愁记忆的重要载体,像一位耄耋老人讲述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让大家“不忘来处、续走新路”,进一步增强了归属感和自豪感。
2022年起,浸潭镇踏准文化振兴的鼓点,在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下,依托桃源烈士纪念碑,利用原桃源邮电所闲置办公场地和空地升级改造为浸潭镇桃源粤桂湘边纵队红色教育基地。该基地位于清新区浸潭镇桃源居委原培侨学校内,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通过改造,把“闲置的旧房屋”变成了一个个绘声绘色的“红色文化宣传前沿阵地”,生动再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将粤桂湘边纵队的发展、壮大,以及将英勇斗争的史实娓娓道来,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起来,做到既可以观光赏景,也可以了解革命历史,强化群众爱国主义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群众、青少年学生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同时,也很好地推动了组织振兴和人才振兴,吸引一批批优秀人才返乡创业,进一步带动桃源片旅游资源开发、农产品销售、民宿发展等,为文旅融合和经济社会发展增色添彩。
盘活旅游资源,助力乡村破茧成蝶
近年来,浸潭镇充分挖掘自然资源禀赋,积极探索“旅游+生态+资源”的发展模式,通过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呈现出乡村旅游的新业态、新产品。
近日,位于浸潭镇六甲洞村下迳组的浸潭镇宝龙野生动物园正式开园,动物园有长颈鹿、环尾狐猴、小浣熊等国家级珍稀动物及一批呆萌可爱的萌宠动物,期间并有精彩纷呈的表演观看。该园距离附近的小华山温泉区仅两百米,极好地把泡温泉、登山赏景、逛动物园旅游项目串珠成链,让游客能够一站式体验不同的游玩方式,实现旅游效益最大化。
宝龙野生动物园的进驻,让清新乃至周边县市的群众不用出远门就能拥有与野生动物近距离接触的快乐体验,在节日期间,游客能远离喧嚣、亲近自然、寻味乡村。与此同时,动物园也进一步带动了小华山景区的升级发展,延伸发展了乡村旅游产业链,大大提高了村民的经济收入、增加村民就业机会等,对提升清新区浸潭镇的知名度、文旅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助力浸潭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走极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宜业必先宜人,宜人必先宜居。浸潭镇将持续推进“美丽圩镇”示范镇再创新成效,精心打造独特精致的秀美风光,推动生态、生活、生产和谐共赢,激发无限的澎湃活力,绘就一幅浓墨重彩的乡村振兴画卷。
清新区滨江河浸潭段碧道
一河两岸灯光
红色教育基地
宝龙野生动物园
2023-02-02
2023-01-30
2023-01-30
2023-01-30
2023-01-30
2023-01-30
2023-01-31
2023-01-29
2023-01-21
2023-01-20
2023-01-16
2023-01-06
2022-12-21
2022-12-20
2022-12-19
2022-12-18
2023-01-13
2023-02-03
2023-02-03
2023-02-03
2023-02-03
2023-02-03
2023-02-03
2023-01-18
2023-01-18
2023-01-10
2023-01-06
2023-01-06
2023-02-03
2023-02-01
2023-01-30
2023-01-20
2023-01-20
2023-01-20
2022-06-16
2022-06-16
2022-06-16
2022-06-16
2022-06-16
2022-05-13
2022-10-18
2022-04-15
2022-04-14
2022-04-14
2022-04-14
2022-04-14
2021-09-01
2021-06-01
2021-03-03
2020-11-10
2020-07-10
2020-06-18
2022-12-14
2023-01-18
2023-01-13
2022-12-28
2022-12-30
2022-12-12
2022-12-12
2022-11-08
2022-10-19
2022-10-09
2023-02-03
2023-01-18
2023-01-19
2023-01-10
2023-01-06
2023-01-06
2023-01-06
2022-12-28
2022-12-16
2022-12-16
2023-01-09
2023-01-09
2022-11-29
2022-11-29
2022-11-29
2022-11-29
2022-11-29
2022-11-29
2022-09-06
2022-09-06
2022-09-27
2022-09-27
2021-08-20
2021-03-05
2022-03-25
2023-01-17
2023-01-16
2023-01-16
2023-01-16
2023-01-16
2023-02-03
2023-02-03
2023-02-02
2023-02-02
2023-02-02
2023-02-01
2023-01-31
2023-01-31
2023-01-30
2023-01-20
2023-01-03
2022-07-08
2022-06-22
2022-01-04
2021-07-07
2021-05-27
2021-01-05
2020-09-02
2020-04-27
2020-01-16
清新区位于广东的西北部,与清远市区相连,是珠江三角洲与粤北山区的过渡地带。面临珠三角,后靠广大内陆省份,与清远市区紧密相连,距新建广州花都国际机场40公里,距广州68公里,与香港、澳门距离不足200公里。清新区是珠三角连结粤北山区的主要物流配送通道。全区总面积2353平方公里,区下辖8个镇,1个林场。
1988年1月,国务院批复撤销清远县,设立清远市,原清远县划分为清城区、清郊区两个县级区,隶属清远市管辖。同年6月28日,中共清郊区委、清郊区人民政府在原清远县干部职工疗养院(现清新县第一中学内)举行区委、区政府成立挂牌仪式;1992年6月13日,清远市政府根据国家民政部1992年5月18日的批复和省民政厅1992年6月10日《关于清远市撤销清郊区设立清新县建制的通知》,发出关于《撤销清郊区设立清新县建制的通知》,通知撤销清郊区,设立清新县,其行政区划不变,县人民政府驻太和镇。同年6月28日,在府前路举行县委、县政府成立挂牌仪式;2012年11月15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清新县,设立清远市清新区,以原清新县的行政区域为清新区的行政区域。清新区人民政府驻太和镇府前路3号。2013年1月16日,清新区成立大会暨挂牌仪式在原清新县政府正(南)门举行。
区境位于北纬23°32′46"—24°19′04",东经112°23′41"—113°20′55"之间。地处广东省中部,北江中下游,是珠江三角洲与粤北山区的过渡地带。全区总面积2353平方公里,东邻英德和清城区,西连广宁、四会,北接阳山,南面紧靠清城区。城区内太和镇距广州市68公里。距广州新机场40公里。境内交通四通八达,107国道、清连高速公路、清四一级公路、清佛公路等相通。
区境南北长约85公里,东西宽约55公里。北部是典型的石灰岩山区,中部是中低山区,南部以平原为主。最高峰是位于龙颈镇和浸潭镇之间的平坑顶,海拔1181米。
区境靠近北回归线,属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热,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20℃—22℃,无霜期330天以上。降水丰富,是广东省三大降雨量高值区之一,全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2139毫米。
区境雨量充沛,河流众多。集水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干支流共有12条,主要有北江、滨江及其支流秦皇河、威整河等,均属珠江流域,北江水系。
![]() |
清远市清新区人民政府主办 清远市清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清远市清新区综合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管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网站运维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