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要振兴,青年必先行。近年来,团区委坚持党建引领加团建赋能,围绕协同推进、服务保障、人才锻炼多点发力,不断优化青年发展环境,不断凸显聚才育才雁阵效应,为乡村振兴“引才”“赋能”夯实基础。
坚持区镇一体抓服务效能提升。坚持区镇两级协同推进,将好青年选培纳入党政工作大盘子。建立团区委班子成员包镇、团镇委班子成员包“好青年”、镇骨干作为镇级乡村振兴志愿者“成长导师”的“导师”制度,共培育镇村“好青年”1175名。同时,以团镇委为主体,发动20余名团干部及团镇委委员下沉“一线”常态化慰问送计于青年,举办座谈会30余场,覆盖700余名乡村“好青年”。结合“雁归计划”“展翅计划”“返家乡”等工作对接在外人才400余名。通过区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实施工作联席会议,制定“我为青少年办实事”10大项、12条工作清单。
深化机制保障抓引留用管链条。树立系统观念,健全保障机制,加快汇聚青年人才是第一资源。一是推动将村(社区)团组织年轻干部培养纳入绩效考核、团组织书记述职评议中进行考核,促使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真心、主动“帮、培、用”后备干部。二是推进建带群团组织建设工作,高标准落实区、镇、村三级青年工作经费,确保有足够的资金支持青年人才的发展。包括但不限于提供培训、教育、实践等方面的支持,以及为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必要的资金和资源。通过这些措施,有效地激发青年人才的创新活力和创业热情,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三是由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牵头开展“清新创业英才”评选工作,印发《清远市清新区人才工作新十条政策(试行)》、《清远市清新区人才工作新十条政策(试行)实施细则》,以此激励更多的青年投身于创新创业实践,将有助于构建一个充满活力、创新驱动的人才生态系统,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我区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四是创新多领域“人才比武”,培育乡村好青年。聚焦清新特色,分领域举办乡村振兴志愿者“百千万工程”知识擂台赛、“村播人才培育计划暨青年职工直播技能竞赛”等活动,通过以赛提能、以赛育才,培育乡村好青年80人。五是加强农村青年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整合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财政局等9个区级部门资源,重点推进“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2021年以来累计招募114名乡村振兴志愿者,服务15个单位。
重源强育锻造乡村振兴“青骑兵”。对好青年加强政治培养、打破选用壁垒,为乡村振兴培育一支强有力的“青骑兵”。一是重视村级青年人才政治培养,抓住区镇村三级团组织集中换届契机,推荐符合条件的40名乡村好青年进入“两委”班子,团组织书记兼任 “两委”成员比例提升至80%以上。二是加大好青年推优入党工作力度,通过县域基层团组织改革,实行发展党员计划单列。改革以来共有28周岁以下青年新发展党员共62名,共青团推优入党人数57名,推优入党率达90%以上。三是通过区镇村三级团组织集中换届工作,共储存3060名好青年后备人才,同时借助“智慧团建”系统,对好青年群体动态管理,量化积分,保证好青年队伍的活力与先进性。四是打破团委书记编制和年限限制,累计选派15人次乡村振兴志愿者兼任团镇委副书记,吸纳36名乡村青年骨干进入区、镇两级团委委员,并安排在“百千万工程”、乡村振兴、绿美生态清新建设等吃劲岗位上摔打磨炼。(团区委供稿)
清新区林业资源丰富,素有麻竹笋种植的优良传统,今年以来,清新区突出林业资源和麻竹笋传统种植优势,紧抓市“五大百亿农业产业”契机,在扩产、延链、提质、扬品牌方面持续用力,全力推动麻竹笋产业全链条式融合发展,为全市麻竹笋产业尽快突破百亿目标添柴加薪,截至2024年7月,全区麻竹笋综合产值达3.87亿。
强化产业扶持,扩大产业发展规模。制定规范性文件《清远市清新区麻竹笋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清新部规2024005清新农农〔2024〕3号),对2024年3月至6月在本区行政区域内按种植标准新种植麻竹笋,连片面积10亩(含10亩)以上且成活率达90%(含90%)以上的种植主体进行300元/亩(含种苗款)的补助,同时,在种植期内对辖区各镇的麻竹笋种植情况进行周调度,及时了解各镇种植情况,稳步提升麻竹笋种植面积、产量。据统计,2024年清新区新增麻竹笋种植面积3.62万亩,总种植面积达11.05万亩。
坚持延链强链,延长产业加工链条。围绕麻竹笋全产业链开发、全产业链提升,在麻竹笋初、深加工方面绵绵用力,促进产业、企业和配套服务集聚发展,用心探索拓宽竹制品等品类,大力引进优质企业,带动竹产业链条延伸、价值提升,积极做好麻竹笋产业后半篇文章。全区现有麻竹笋种植经营主体16个,其中加工主体12个,囊括了鲜笋、笋丝、笋干、酸笋、调味笋、腌渍笋、清水笋、水果笋等多种麻竹笋产品,初步形成了以松德丰、山弘、兆丰等为龙头的麻竹笋加工产业链。
加强国企合作,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紧抓我区与清远市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契机,统筹整合林地资源,计划按照“六统一”(种子统一、农资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金融统一)标准提升麻竹笋产业链韧性,重点建设麻竹笋标准化种植基地、初加工厂、精深加工厂、出口备案基地,纵向联结麻竹笋种植、初深加工、品牌建设、销售出口链条,增加我区麻竹笋产品附加值,增强本地麻竹笋产业的品牌影响力、市场竞争力和产业链韧性。
推进品牌宣传,提高产业竞争能力。积极申报麻竹笋非遗项目,滨江熟晒笋干制作工艺于2019年3月被列入第四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并于2021年成功列入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同时,在公共区域进行展示清新麻竹笋风采,在清泉湾、古龙峡等景区均有展示清新笋干制作工艺流程、各式笋品,以及与笋有关的民俗文化,大力讲好清新“麻竹笋故事”。
接下来,清新区将持续赋能麻竹笋产品包装形象升级和销售渠道拓展,积极参与展销,进行线上线下推广,搭建农村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实施电商技能培训、开展企业标杆品牌提升行动等,推销、助销、展销“三点”发力,提高清新麻竹笋品牌知名度及市场占有率,进一步促进麻竹笋产业融合式发展,以扎实有效的举措助力清远市麻竹笋尽快突破百亿目标。(区农业农村局供稿)
报:市农业农村局(市委农办、市乡村振兴局);
送:区委、区政府班子成员,区人大、区政协主要领导。
发:区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镇党委、人民政府、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
中共清远市清新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4年9月10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