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首页
清新动态
走进清新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网络问政
首页 > 清新区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乡村振兴
清远市清新区乡村振兴工作动态 (2025年第9期)
发布日期:2025-09-19 16:44 文章来源:本网 字体大小:【

“三个聚焦”推进水产养殖绿色转型 赋能清新区“百千万工程”行稳致远

       清新区作为清远市淡水养殖核心区,2024年水产品总产量达4.13万吨,其中桂花鱼(学名鳜鱼)产量1.45万吨,综合产值突破19.7亿元,是广东省桂花鱼三大主产区之一。依托此优势,清新区将水产养殖绿色转型作为落实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抓手,以“三个聚焦”精准发力,探索生态优先、科技赋能、产业兴旺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聚焦技术下沉,打通科技兴渔服务“最后一公里”。

       敏锐把握市场机遇,将高附加值饲料鳜养殖作为产业升级突破口,为破解苗种驯化、病害防控等技术瓶颈,制定《清远市清新区2025年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实施方案》,确定以“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推广、尾水治理、用药减量、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种业质量提升”为核心的技术路线。

       为精准服务鳜鱼养殖产业,区农业农村局与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中心联合组建跨区域农业科技特派员服务队,深入养殖一线开展技术帮扶,从四大核心领域提供服务。一是针对饲料鳜养殖的关键风险点,特派员团队系统性地开展了苗种驯化技术培训,强调渐进式驯化流程与“四定”投喂原则(定时、定量、定点、定质),确保苗种成功转食人工饲料。二是在病害防控方面,重点剖析了病毒性脾肾坏死病、虹彩病毒病及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控策略,包括早期症状识别、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应用,以及安全用药方案,同时推广生态防控措施,如混养滤食性鱼类以调节水质。同时,产学研合作持续推进,如与珠江水产研究所共建抗病育种项目,推广抗病苗种,强化产业链技术集成。三是集成水质精准调控、精准营养供给和智能化设备应用等多项核心技术,形成“饲料鳜健康养殖技术包”。通过现场示范微生物调水技术、循环水养殖系统运维,并组织塘头研讨会促进经验共享与问题即时解决。四是政策层面解读鳜鱼养殖扶持政策与环保法规,明确“五大行动”申报路径,引导产业规范化发展。2025年以来首批服务覆盖超100人次,发放技术手册500余册,现场解决30余项技术难题,绿色养殖技术普及率提升显著。

       二、聚焦风险防控,构筑特色产业“保障网”。在强化技术支撑的同时,积极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创新,充分利用“保险单”为水产养殖兜底护航。一是通过“政银企”三方联动,成立养殖业防灾减损服务中心,推广“科技检测+保险保障+金融赋能”创新模式,为全区5.5万亩养殖鱼塘和超1500家养殖户提供风险保障;二是推动平安产险构建“灾前预警—灾中干预—灾后赔付”全周期风控体系,依托“爱农宝”APP及线下专家团队实现“防救赔”一体化服务,并将塘头实验室的快速检测结果(90分钟出样)与保险理赔挂钩,显著强化病害预防能力;三是结合清新农商银行专项贷款“清桂贷”的金融支持,形成“检测-保险-信贷”闭环,预计每年减少渔业损失超3000万元,以保险兜底机制有效降低养殖风险,激发产业内生动力。

       三、聚焦质量安全,筑牢舌尖上的“绿色防线”。严格落实水产养殖全过程管控,通过源头管控、过程监管、专项整治、科学抽检、安全承诺等多项举措,为水产品质量安全构筑坚实屏障。一是源头管控规范用药。推行《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入户公示制度。明确禁用药清单(如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类)及常用药物的休药期规定以及违法违规用药的法律责任。落实养殖(苗种来源、放养密度、投喂情况)、用药(药品名称、批号、用量、时间、休药期执行)、销售(产品去向、数量、时间)“三大台账”制度,确保全程可追溯。二是过程监管严控风险。由区、镇两级相关监管部门对养殖场(户),特别是规模养殖场,进行常态化巡查,重点检查药房管理、饲料仓库、投入品使用记录等;定期开展水产养殖违禁药物及非法添加物专项现场排查行动,利用快速检测设备对养殖水体、饲料及存塘水产品进行现场筛查,如检出使用禁用药物的行为,依法从严从重查处,对违法行为“零容忍”。三是规范药房承诺安全。针对规模养殖场,推行药房规范化建设与管理,落实“独立设置、专人管理、制度上墙;配备专用药柜,分类存放;建立详细的药品出入库台账;配备防护用品和废弃物收集设施”等要求,目前,全区规模养殖场药房规范化建设已实现100%达标。落实质量安全承诺制,指导养殖主体签订《水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承诺遵守法律法规,规范使用投入品,落实休药期制度,强化主体责任。据统计,清新区水产品产地抽检合格率已连续三年保持在98%以上,各类水产品美誉度与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

通过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化、科技化、品牌化发展之路,清新区水产养殖业正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驱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绘就清新美丽乡村新画卷的强劲引擎。接下来,清新区将继续以“百千万工程”为统领,持续巩固和深化“三个聚焦”成果,推动水产养殖绿色转型迈向更高水平。(区农业农村局供稿)

“三块地”改革: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明确提出以承包地、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简称“三块地”)改革为突破口,激活农村要素资源。近年来,清远市清新区太和镇积极推进“百千万工程”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探索农村“三块地”改革,在整合耕地、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盘活闲置宅基地等方面下功夫,创新机制、整合资源,让乡村“沉睡资源”迸发新活力,走出一条“改革赋能、产业升级、村民共富”的乡村振兴路径。

       一、整合耕地流转:破解碎片化难题,绘就农业新篇。针对黄岗片区新洲、白莲、五星、井塘四村长期受土地碎片化制约农业发展的困境,太和镇创新构建“镇级统筹+村级实施+村民参与”三级联动机制。全面摸排4村36个村民小组种植意愿,全覆盖建立9582亩耕地详细数据库,组织专业土地流转服务队开展政策宣传引导,有效推动土地集中整合流转,并成功整合连片耕地9032.36亩。联合市农投集团、区供销社等企业,通过“公司+合作社+种植大户”的发展模式,采用“水稻+蔬菜+油菜花”科学轮作方式打造示范基地,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其中,五星村1700亩油菜花田通过农旅整合开发,成为区域网红打卡,今年春季日均接待游客5000人次,带动沿线农家乐营业额同比增长200%,探索出“特色种植+观光旅游”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唤醒沉睡资源,点燃发展引擎。在《清远市清新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实施细则》政策引领下,太和镇成功助力清新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三坑滩村委会约2000平方米集体土地入市,成为清新区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这一创新举措突破传统模式,允许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交易(无需先征收为国有土地),赋予农村土地与城市土地平等市场地位。通过引入优质文旅项目,不仅盘活了长期闲置的低效集体土地,更是实现从“沉睡资产”到“活力资本”的价值跃升,为农民增收开辟新渠道,为乡村振兴注入可持续的内生动力,推动清新区从“以城吸乡”向“城乡共荣”转变。

       三、宅基地制度改革:唤醒“空心房”,激活乡村新价值。在宅基地制度改革方面,太和镇多措并举推进农村土地资源盘活利用。一是扎实做好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2023年至2025年5月累计完成农村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三级认定4894宗,切实保障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宅基地使用权。二是创新宅基地利用模式,通过政策引导、典型示范等方式,鼓励、引导村民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发展民宿、农家乐等乡村新业态,激活农村“沉睡资产”的同时提高村民收入。例如三坑滩村依托古龙峡景区的独特优势,引导村民通过自营或出租等方式开办民宿、农家乐,盘活了闲置的宅基地,大力发展旅游业。截至2025年5月底,三坑滩村共有备案民宿41家、特色山庄32家,半年接待游客6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达900万元,昔日的“空心村”成功蜕变为“网红民宿村”,闲置农房变身村民“创富巢”。(太和镇人民政府供稿)


浏览次数:-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网站首页 清新动态 走进清新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