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首页
清新动态
走进清新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网络问政
首页 > 清新区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乡村振兴
清远市清新区乡村振兴工作动态 (2025年第11期)
发布日期:2025-09-19 16:45 文章来源:本网 字体大小:【

丝苗米全产业链闭环 走好丰收“稻”路

       清新区位于广东省北部,农业种植以粮食为主,是清远市重点粮食产区。近年来,清新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和市委、市政府“五大百亿农业产业”各项工作部署,坚持把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严格落实粮食生产党政同责,压实粮食生产责任,确保全面完成粮食生产任务。近三年来,水稻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34万亩以上,其中丝苗米播种面积30万亩以上。2022-2024年我区粮食综合产量分别为13.1120万吨、13.1148万吨和13.8740万吨。2025年水稻全年计划播种面积34.32万亩,据初步统计,早晚稻完成播种面积34.36万亩,其中丝苗米播种面积超30万亩。

       培地力。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清新区历年来始终坚持把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摆在重要位置,常态化对4个省级耕地质量长期监测点进行严密监测,针对监测发现的耕地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把脉开放,精准制定加强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技术推广,提高农民施肥技术水平,用养相结合,使土壤结构始终保持健康可持续耕作状态等措施,2023-2024年,完成建设水稻配方肥示范面积31450.6亩,缓/控释肥料+侧深施肥技术示范2008亩,水稻氮肥定额示范510亩,有机肥替代化肥1002亩,示范面积范围内配方肥到位率100%,化肥用量减少3%以上;实施轮作休耕项目面积2.26万亩。2024年冬天,更是把紫云英推广种植作为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抓手,大力推广冬季紫云英种植,全区种植面积近6000亩,进一步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育良秧。种业是农业的芯片。秧好禾一半。清新区突出品种和秧苗对水稻丰产增收的关键作用,用良种育好秧,加力推进农业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应用。一是用良种方面,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精心遴选出19香、南晶香占、清香优19香、野香优莉丝等高产优质品种作为水稻主导品种,落实落细宣传推广工作,2025年早造水稻种植面积17.15万亩,主导品种种植面积达13.15万亩,占比76.68%。同时,广东种业博览会水稻良种展示活动和广东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连续两年在我区举行,进一步提升了在三坑镇建设的广东省金稻种业有限公司科研育种基地、广东鲜美种苗股份有限公司育种基地、清远市农业推广服务中心育种基地发展水平,也一定程度上使水稻良种建设及推广工作提质增效。二是育好秧方面,清新区抓紧丝广东省丝苗米跨县集群产业园(清远市)总部落户清新的契机,并运用好省级配套资金,加快育秧中心建设步伐。全区共建有4个育秧中心,分别在石潭镇、浸潭镇、三坑镇、山塘镇,每年可育秧苗3.2万亩,其中位于石潭镇的广东省丝苗米跨县集群产业园(清远市)工厂化育秧中心是省内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现代化育秧中心之一,每批次可育秧苗3000亩,每年可满足1.2万亩农田的用秧需求。

       准插播。大力推动水稻生产向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发展,大力宣传农机购置补贴,让农机为现代化农业生产跑出加速度,全区现有插秧机261台。2025年,紧扣粮食稳产保供目标,以省级2025年水稻合理密植提单产项目大力推广水稻合理密植为抓手,推动水稻单产水平跃升,实现粮油作物大面积均衡增产,2025年早稻合理密植实施面积8852.89亩,全区全年将推广合理密植3.3万亩,预计可辐射带动农户实施密植技术10万亩以上,实施面积覆盖辖区八个乡镇,将为清新区水稻大面积提单产提供坚实保障。

精管防。已构建起“区镇村三级联动”服务体系,依托“农业科技特派员(轻骑兵)”队伍,聚焦特色产业,常态化深入田间地头,加大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推广力度,面对面为农户提供精准技术帮扶服务。同时,及时发布相关防治相关情报,为农户做好病虫害监测防治工作,打好“虫口夺粮”保卫战提供专业指导。此外,顺利完成省级农作物病虫疫情田间监测点项目建设,现相关设施设备已投入使用,为我区病虫害预警防控提供更智能化、数字化支撑。

       抢收割。牢固树立减损即增产,降耗亦增收的理念,全力以赴做好机械检修、机手培训、农机调配等工作,大力推广机收减损技术,并通过加大农机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举办技能比武等活动,引导农机手精益求精,为粮食丰收保驾护航。全区现储备中型履带式拖拉机11台,可应急调用农用柴油动力泵13台,履带式谷物联合收割机59台,让全区水稻颗粒归仓跑出农机收获“加速度”。2025年全市水稻机收减损、水稻机械化合理密植技术集成在我区举办,农机手在农田施展浑身解数,以大比武促技术提升,进一步提升粮食丰收归仓的底气。

       稳烘干。当早稻收获遇上台风“韦帕”,烘干中心帮了大忙。农户紧抓时机,赶在台风“韦帕”登陆集中进行粮食抢收,烘干中心破解了“有粮无地晒”的难题,订单爆满。据统计,清新区水稻烘干机械保有量60台,日烘干能力1124吨,加工辐射区域至佛山三水、肇庆四会、广宁、清远周边县区等地。为确保稻谷颗粒归仓,提高粮食烘干和入库效率,在早稻收割前已检修好设备,全力保障粮食颗粒归仓,为从丰收在望到丰收到手提供坚实支撑。

      亮品牌。在积极组织丝苗米企业参加各类展销会、招商推介会等展会的同时,清新区积极引导企业加入清远丝苗米行业协会,提升全区丝苗米产业公共服务能力,持续提高丝苗米品牌知名度、消费者认可度和市场占有率。我区穗源、远良、农昌、谷原、百利金公司及区供销社均按照协会制定的《清远丝苗米团体标准》、《清远丝苗米栽培书规程》进行丝苗米种植、加工,已成功获得“清远好风土”“清远丝苗米”商标授权,拥有“鼎纤米”“煮饭婆”“粤北大农夫”“九牙山”“凤啼鸣”等多个优质品牌等多个优质品牌。2024年,石潭镇联滘村、三坑镇竹楼村2个村被授予“丝苗米产业示范村”,我区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整村全链条打造丝苗米产业,助推丝苗米品牌加快扩大影响,打响清新丝苗米品牌,进一步拓宽市场销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区农业农村局供稿)

清新区探索“公建民营”模式 织密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

       清新区60岁及以上人口超9.8万人,约占全区常住人口的15.85%,已进入中度老年化社会。作为省支持的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地区,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清新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创新养老服务模式,推动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突出夯实基础,构建全方位养老网络。持续加强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和建设,让老年人享受“家门口”的养老服务。一是坚持一盘棋规划。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列入区重大民生事项和“百千万工程”任务清单,建立养老服务工作联席会议等制度,出台养老配套政策文件8份,每年从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中安排不少于55%的资金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夯实“兜住底线、确保基本、普惠均等”根基。二是坚持立体化布局。以广东省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为契机,高标准建成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34个、长者饭堂20间,培育养老机构3家,乡镇及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100%,促进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协调衔接,形成“15分钟养老服务圈”。三是坚持适老化改造。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完成改造1239户,提前超额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依托清远市“智慧养老”等信息平台,一体推进智能化居家改造服务应用,通过安装家庭感官探测器、紧急一键呼叫等设备,实现对居家老人24小时动态管理和远程监护,完成智慧化居家安全守护和上门关爱等服务4000单。

       二、突出便民暖心,拓展多层次养老服务。坚持市场化运营、清单化服务,推动更多服务资源向老人周边、身边、床边聚焦。一是创新公建民营模式。探索政府建场地、机构出服务,以政府购买方式引入养老行业专业集团,委托运营区养老服务中心及指导镇村养老服务站建设,依托企业专业管理体系和服务资源提升养老水平,服务满意度达95%。二是建立养老服务标准。精准识别老年人及其家庭需求,科学制定态度好、安全好、环卫好、膳食好等“八好”养老服务标准,建立包含生活照料、助餐配餐、康复护理等共15个大项、59个小项的养老服务清单,为老年人群提供清单化专业服务,累计服务17万人次。三是满足多元体验需求。聚焦高龄失能及半失能老人群体,打造由专业助浴师上门助浴的“沐浴幸福”特色服务品牌;针对部分家庭短期托养照护需求,推出日托、临托等个性服务。依托区医共体建设,推动辖区医疗机构全覆盖结对服务37个养老设施,切实将优质医疗资源延伸至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率达100%。丰富老年人“夕阳”生活,完善棋牌室、书画室等功能区设置,开办书法班、声乐班等“长者学堂”,累计服务8.5万人次。

       三、突出示范引领,探索多元化清新经验。作为省支持的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地区,清新区积极推进区镇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形成“清新经验”。一是改革案例“双入选”。“清新区探索‘公建民营’模式,推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共建共享”案例入选中国改革2024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和全省基层推进“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民生领域改革十大典型案例。二是领导调研“多满意”。国务院、民政部及省市有关领导先后到清新区调研养老工作,对我区探索形成的养老服务经验予以肯定。三是运营模式“新探索”。太和镇复制清新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公建民营”模式,聘请养老服务集团采取“1+N”模式,运营1个镇级养老服务中心、N个村(社区)级和小区(楼盘)养老服务站,将专业养老服务延伸至社区、小区,周边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养老服务。(区民政局供稿)


浏览次数:-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网站首页 清新动态 走进清新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