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首页
清新动态
走进清新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网络问政
首页 走进清新
清新区的行政区域经历多次变更。1988年1月,原清远县除清城、附城、洲心3个镇外,其余25个镇归清郊区管辖。1988年6月,原属清郊区管辖的高田、回澜、山塘、太平、秦皇、三坑、石角、龙塘、源潭、江口、升平、高桥12个镇和银盏、华侨、天堂山3个农林场,以及飞霞管理区划给清城区管辖;清郊区设立太和镇,管辖原属清城区清城镇的黄坑、乐园、周田3个村委会。调整后,清郊区管辖太和、珠坑、鱼坝、禾云、石马、南冲、龙颈、石坎、沙河、新洲、浸潭、石潭、白湾、桃源等14个镇和笔架山林场。全区所辖面积1875平方公里,164个村民委员会,13个居民委员会,243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约35万人。1989年1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原由清城区管辖的回澜、三坑、太平、山塘、秦皇、江口、高田、高桥、升平、华侨农场共10个镇场划归清郊区管辖,同年6月6日,市委、市政府决定,高桥镇划归清城区管辖。同年11月,省民政厅批复回澜、三坑、太平、山塘、秦皇、江口、高田、升平8个镇和华侨农场、天堂山林场划归清郊区管辖(天堂山林场,为市林业局直管的国有林场。在今飞来峡镇境内,面积约12平方公里,人口约300人,原清远县、原清郊区、今清新区均不列入镇、场序列)。1995年7月,升平镇划归飞来峡区管辖,2000年5月,华侨农场改设为清侨镇(保留华侨农场牌子)。2001年11月,升平镇重新划归清... 详情 >
【地理位置】  清新区境位于北纬23°32′46"—24°19′04",东经112°23′41"—113°20′55"之间。地处广东省中部,北江中下游,是珠江三角洲与粤北山区的过渡地带。全区总面积2353平方千米,东邻英德和清城区,西连广宁、四会,北接阳山,南面紧靠清城区。城区内太和镇距广州市68千米。距广州新机场40千米。境内交通四通八达,107国道、清连高速公路、清四一级公路、清佛公路等相通。【地形地貌】  清新区境南北长约85千米,东西宽约55千米。北部是典型的石灰岩山区,中部是中低山区,南部以平原为主。最高峰是位于龙颈镇和浸潭镇之间的平坑顶,海拔1181米。【气候】  清新区境靠近北回归线,属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热,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21.5℃,无霜期330天以上。降水丰富,全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977毫米。降雨量时空变化不均匀,降雨量主要集中在每年4—9月的汛期,约占全年降雨量的80%,暴雨频繁。【水文】  清新区境雨量充沛,河流众多。集水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干支流共有12条,主要有北江、滨江及其支流秦皇河、威整河等,均属珠江流域,北江水系。北江,是流经区境的第一大河,也是广东省主要... 详情 >
清新区居民绝大部分为汉族,占99%以上。全区有姓氏300多个,其中,万人以上的姓氏约20个,以陈、黄、李、梁、刘、罗、朱、曾、潘、何等姓人数较多。大多数居民以近似广州话的清远白话为日常交际语言,亦有小部分居民讲客家话及鹤话,讲客家话及鹤话的居民大部分能讲流利的清远白话。2023年末,清新区常住人口为61.86万人。 详情 >
【农业资源】  清新区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北部山多田少,部分镇为石灰岩山区;中部以低山丘陵地为主,部分山冲田段;南部比较平坦,有部分河流冲积田。清新区属中亚热带气候,农作物品种繁多,土地资源丰富,农村劳动力充裕。清新区农业以粮食生产为主,特别是水稻种植面积较大;山区以旱粮为主,特别是玉米种植面积较多,是清远市重点粮产区。2023年,清新区农作物播种面积6.35万公顷,水稻种植面积2.28万公顷;建有清远市现代农业示范区,传统和新兴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发达;先后获得“中国笋竹之乡”“中国冰糖桔之乡”“中国乌鬃鹅之乡”“中国黑皮冬瓜之乡”“中国优质冰糖桔基地重点县”等称号,“清远乌鬃鹅”“清新冰糖桔”和“清新桂花鱼”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清远鸡、乌鬃鹅、笔架茶、麻竹笋、桂花鱼为传统土特产。【林业资源】  截至2023年底,清新区森林面积为16.01万公顷,森林蓄积量为862.9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68.02%,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面积5.99万公顷,其中国家生态公益林2.01万公顷,省级生态公益林3.98万公顷;全区林业用地面积约16.47万公顷,共有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广东清新白湾)、市级自然保护区3个(笔架山、桃源燕子岩、滨江水生生物)、县级自然保护区3个(太和洞、明霞古洞、三坑温矿泉)和省级森林公园2个(太和... 详情 >
1988 年 1 月,国务院批复撤销清远县,设立清远市,原清远县划分为清城区、清郊区两个县级区,隶属清远市管辖。同年 6 月 28 日,中共清郊区委、清郊区人民政府在原清远县干部职工疗养院(现清新县第一中学内)举行区委、区政府成立挂牌仪式;1992 年 6 月 13日,清远市政府根据国家民政部1992 年 5 月 18 日的批复和省民政厅 1992 年 6 月 10 日《关于清远市撤销清郊区设立清新县建制的通知》,发出关于《撤销清郊区设立清新县建制的通知》,通知撤销清郊区,设立清新县,其行政区划不变,县人民政府驻太和镇。同年 6 月 28 日,在府前路举行县委、县政府成立挂牌仪式;2012 年 11 月 15 日, 国 务院批复同意撤销清新县,设立清远市清新区,以原清新县的行政区域为清新区的行政区域。2013年 1 月 16 日,位于太和镇府前路 3 号的清新区人民政府正式挂牌成立。 详情 >
何文献(1906—1951年)太平镇天井坑村人。他在清远县立师范讲习所毕业后,报考广州警官学校,毕业后被政府派往日本明治大学攻读法律。民国20年(1931年),毕业于日本明治大学法律系。民国24年(1935年),任国民革命军交通兵团翻译员。历任国民党第五战区的司令部政训处中校政治科长和国民党第四战区中校政治科长。同时担任日文翻译员。民国27年(1938年)何文献跟随将军李宗仁,坐镇徐州指挥著名的“台儿庄战役”。在开赴抗日前线前夕,他曾专程回到家乡,激励不少热血青年奔赴抗日前线。民国30年(1941年),应乡亲请求,辞去军职,回乡办学,任岐新中学(今太平中学)筹委会主任。民国32年(1943年),任岐新中学首任校长。何文献亲自为岐新中学谱写校歌。民国33年(1944年),被推选为县临时参议会议员。1950年,出席清远县第一次全县农民代表大会。1951年7月,何文献病逝。何文献祖辈出过秀才、贡生、举人、会元(何尚万)和武状元(何宗鳌)。    唐寿仁(1878—1952年)字畅徽,新洲(今禾云镇)人。19岁时,在丘昭文的父亲丘艺芳馆下读书,后考取清远县第二名秀才。翌年回乡设馆教学,历时十载。清宣统元年(1909年),唐以《汉宣帝置廷尉平论》考取清远县己酉科第一名拔贡。辛亥革命后,唐入北京法政大学攻读数年,为... 详情 >
【主要经济数据】  2023年,清新区完成生产总值324.8亿元,增长4%;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03.3亿元,同比增长1.9%;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9.2亿元,同比增长3%;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1.4亿元,同比增长4.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1亿元,同比下降5.3%,其中税收收入11.4亿元,同比增长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3亿元,同比增长9.5%;外贸进出口总额71.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3亿元。【三产构成】  2023年,清新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分别为61.1亿元、123.8亿元、139.9亿元;三产比例为:18.8:38.1:43.1。【产业发展】  2023年,清新区内总投资约104.8亿元的经开区基础设施项目成功纳入市产业转移主平台项目库,成功为经开区云龙产业大道一期、富康路等项目申请专项用地指标220亩;园区市政配套设施、供水提质改造及智慧园区建设3个子项目年内开工,完成新旧2家滨江水厂收购、禾云片区倚云路以及太平片区大笪路建设;打造华南地区首个消防应急产业园,已储备意向落户消防应急制造企业11家;推动粤检消防检测中心、盛同供应链等25个项目动工建设,敏实二期、清新水泥二期等35个项目建成试产;40个区重点项目全部动工建设,年内... 详情 >
2023年,清新区投入42.13亿元大力发展社会民生事业,占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2.01%;“十件民生实事”基本完成;落实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54亿元,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人员、孤儿养育等底线民生补贴,全区首个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投入运营;“春风工作站”实现镇级全覆盖;发放就业专项资金1512.35万元、创业担保贷款3053万元,开展各类招聘会47场,提供岗位6万多个,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065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399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640人,分别完成目标任务109%、109%、356%;区职校新校区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建区实验学校,改(扩)建三坑镇中心小学、区二幼、区三幼,新增优质公办学位5220个;启动区人医创三甲工作,推进区疾控中心、区医共体总院(区人医)升级项目建设;理论宣讲活动覆盖线上线下群众超20万人;协调解决269宗群众的“微诉求”;清新区获2022年度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A级等次,排名全市第一;成为全市首个也是唯一获评“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县”的县(市、区);深化“两化”“两员”工作体系建设;统筹抓好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城镇燃气、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森林防灭火、旅游景点、地质灾害隐患点、“三小”场所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工作;抓好校车安全、防校园欺凌和防溺水等工作;区消防救援大队成功获评全国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先进... 详情 >
主题服务
中国县域旅游品牌百强县
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
中国奇洞之乡
中国温泉之乡
中国优秀旅游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