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0日在清新县第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清新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陈建强
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我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以及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0年,我县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市委五届九次全会和县委五届八次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和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实现持续较快发展,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较好地完成了县六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一)经济总量不断增大。预计全年全县生产总值达194.7亿元,增长25%,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期末经济总量发展目标。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9.6∶60.9∶2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02亿元,增长25.1%;固定资产投资168.04亿元,增长23.6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39亿元,增长45.08%,完成年初预算任务的125.07%。接待国内外游客526.6万人次,增长13.7%。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1.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5%;贷款余额53.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8.1%。
(二)农业经济稳步发展。2010年农林牧渔总产值达32.77亿元,增长10.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601元,同比增长11.96%。全县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含水果面积)85.56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2.36万亩,总产13.28万吨。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较快,到2010年底,全县拥有各类农业机械38321台(其中收割机16台,插秧机31台,畜牧业机械75台,渔业机械114台)。全年生猪饲养量76.7万头,同比增长7.9%;三鸟饲养量1625.5万只。水产养殖面积5.9万亩,优质鱼养殖面积占池塘养殖面积的比重提高到62%。
(三)工业经济总量提升效益好转。到2010年底,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67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77家。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27.7亿元,增长46.5%。企业经营效益进一步好转,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14.77亿元,同比增长1.05倍。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其生产总量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比例超过五成,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3%。全年外贸出口总额4.9亿美元,同比增长22.09%;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0.79亿美元。
(四)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工作得到加强。《清新县环境保护规划(2011-2020年)》编制工作如期完成。污染减排计划顺利实施,落实关闭工业项目2个。污水管网建设步伐加快,太平镇、禾云镇两个污水处理厂顺利投入运营。各种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得到及时有力打击,合计立案查处违法排污企业12家(次),作出限期治理4家(次)。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0000亩,其中生态公益林造林2700亩;义务植树100万株。建设万村绿示范村20个。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圆满完成。基本完成全县“三旧”改造用地的清查、摸底、核准及标图建库工作,确定改造总面积为6917亩,较好地盘活了土地存量资源。节能降耗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万元GDP耗能为0.98吨标准煤,“十一五”时期年均下降3.2%,全面完成了上级下达的节能任务。
(五)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全县交通条件不断改善。清西大道扩建工程和清西现代农业公路网全面完工,完成通自然村公路硬底化改造100公里;清连高速公路连接线(S114线至海螺水泥厂段)、禾云至龙颈公路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正在按计划实施。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扎实推进,清西围、飞水围达标加固项目的土方工程全面完成,石方护坡工程均以完成总工程量的80%以上。县城防洪工程达标加固项目已完成6.4公里堤围加固。龙须带中型水库和风云水库等12宗小型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进展顺利。电网建设步伐加快。110千伏回澜至禾云输电线路工程和110千伏珠坑(军营)、笔架山输变电工程主体部分已建成投运;配合市供电局完成了110千伏回澜至禾云、浸潭至七拱输电线路工程(清新段)等项目建设;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
(六)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低保户的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和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250元/人月、125元/人月,五保供养标准提高到295元/人月。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计划全部完成,完成职业技能培训5518人次,实现2.3万人转移就业。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县养老保险参保10.05万人,医疗保险参保13.25万人,失业保险参保6.27万人,工伤保险参保7.85万人,生育保险参保1.15万人,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分别完成扩面任务的340.9%和172.8%。教育发展规划的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全县户籍人口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7.5%,“普高”工作各项指标达到省规定的标准和要求,并顺利通过省组织的评估验收。文化体育设施逐步完善。送戏下乡、广场文化等基层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日趋完善,基层镇卫生院三年规划改造方案顺利实施,三坑、太平、浸潭、龙颈四镇的卫生院改造工程基本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9.98%。计划生育和人口控制任务全面完成,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5.91‰。创建药品安全示范县的各项前期工作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事故起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与去年同比分别下降41.8%、55.2%和87.8%,死亡人数与去年同比持平。第四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效明显,审批事项比上一轮精简37.8%。价格收费行为进一步规范。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完成。
二、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安排意见
根据县委五届十次全会精神,并考虑与“十二五”规划相衔接,2011年我县主要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如下:
——生产总值增长20%以上,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22%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3%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以上;
——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增长10%以上;
——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下;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8‰以下;
为较好地实现以上目标,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省委十届八次、市委五届十二次全会精神,积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县委五届十次全会的部署和要求,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完善和拓展工业发展新平台。着力加快“两圈两带”工业集聚区建设。坚持以产业转移工业园为龙头,全力推进佛山禅城(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和太平盈富工业集聚区建设,大力完善园区交通、供电、供水及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按照新时期的节能环保要求,规范园区企业生产经营行为,打造国家陶瓷产业转移示范基地。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支持,加快品牌创建,推动企业产品由贴牌生产向自主品牌生产转变。协助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促使产品提档升级;着力抓好招商引资,力争从分散式招商转向集团式招商,务求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突破。
(二)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以龙头企业带动,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发展“企业+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建设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优质农产品基地;以科技推动,努力构建现代农业体系。抓好农业机械化推广,提高农业机械化生产综合水平。抓好农业科技创新,研发和推广特色、高效的优良品种;以合作社牵动,加快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加强土地等集体资产管理,提高其运行质量和增值水平,组建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价值。把扶贫开发工作与构建农业产业链、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建设新农村和推进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等工作结合起来,增强贫困村、贫困人口“造血功能”,带领贫困地区早日脱贫致富。
(三)稳步推进城镇化进程。做好县城各功能分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加快完善各镇的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区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大各镇(场)城镇建设和改造力度,主要抓好三坑、山塘、龙颈等三个城镇的规划工作,加快太平、禾云两重点镇规划建设步伐。以节地、节能、环保、绿化为导向,积极引导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继续抓好住房保障工作,重视廉租住房建设,对符合廉租住房保障的城镇低保家庭做到应保尽保。抓好飞来湖片区和迳口片区改造,加快洄澜片区规划修编,不断完善城镇配套设施,提高城镇的承载能力和集聚能力。重点抓好县城沿江景观大道、环城路西延段、工业大道、笔架南路、玄真南路、新城路东西段、新宁西路、太和南路、飞水新区生活垃圾中转站等工程建设。积极做好县城中心区域“三边”整治工作,进一步提升县城品位。
(四)设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1、加快交通设施建设。加紧完善主要工业园区和项目的配套路网,完成云街至龙东公路、云街至黄坑公路、迳口大桥及引道建设工程、X370线军营至石坎公路改建工程;加快清连高速公路石潭段至S114线连接线公路改建工程和清西产业路升级改造工程建设进度;力争完成100公里以上农村公路改造任务。
2、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清新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项目实施,抓好农综项目、标准农田等项目建设,抓紧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及防灾减灾工程的验收工作。继续推进农村饮水项目申报,更大范围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抓好茅舍岭泵站建设工作,确保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3、加快市政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县城中轴线南延段和工业大道建设。加快笔架南路(清和大道~新宁路)、环城路西延伸段、县城第二水厂和人防指挥所的建设步伐。
4、加快电网建设速度。做好220千伏石潭(禾云)输变电工程等主网工程的前期工作,为主要工业集聚区以及县重点项目用电提供电源支撑。抓好2011年新建配网工程项目的实施和管理,重点加快工业园区配套项目、农村低电压和配网“卡脖子”项目以及配网转供电等项目的建设。
(五)强化节能减排、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节约用地工作。
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和问责制,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加大节能技术、产品推广力度,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继续推进重点污染源治理,突出抓好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污染减排,改善水、大气和人居环境质量。完善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和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大力培育、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提升林业生态质量和水平。抓好植树造林和林木抚育工作,努力提高森林质量和功能,完成造林6000亩。继续开展林业生态文明万村绿活动。加强土地计划管理和土地审批。大力推进利用园地山坡地开发补充耕地。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严格查处违法违规用地行为。
(六)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1、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按计划全面完成校舍安全工程建设,确保通过省的验收;加强学校信息技术装备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做好何黄玉湘中学的接收工作,因地制宜整合教育资源,缓解县城中小学学位紧缺问题。科学制定实施方案,统筹安排好创建省教育强县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2、加强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完善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加强与就业形势发展相适应的职业培训体系建设,加大实用型人才的培训力度,继续开展农村劳动力免费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竞争力。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制度、五保供养机制和救灾款分级负担体制。抓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新制度实施,积极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实现人人有社保。
3、进一步发展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继续开展送戏、送书下乡活动,加大对“农家书屋”管理的指导力度,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活跃城乡文化生活。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建设。进一步强化药品和食品安全监管。落实人口计生管理目标责任制,深入开展“两无”活动,稳定低生育水平。制定和落实新的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切实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发展体育事业,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价格收费管理,严厉查处乱收费、乱涨价等价格违法行为。加强粮食储备工作,确保粮食安全。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涉黑、“两抢一盗”、“黄赌毒”等严重刑事犯罪和制假贩假、走私贩私、诈骗、传销等经济犯罪活动。加强安全生产,强化交通、消防等重点领域安全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
各位代表!让我们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团结一致,扎实工作,努力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实现我县“十二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宏伟蓝图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