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首页
清新动态
走进清新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网络问政
首页 > 政务公开 > 计划规划
清新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0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日期:2011-08-10 00:00 文章来源:清新区发展和改革局 字体大小:【

县 六 届 人 大

五次会议材料(17

 

清新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0

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022日在清新县第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清新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陈建强

 

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我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0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以及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9年,我县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三产并举、富民强县”的工作思路,把扩大内需作为保持经济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攻方向,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速落实各项改善民生举措,经济实现持续较快发展,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较好地完成了县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一)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全年全县生产总值达138.78亿元,增长20.4%,提前一年达到“十一五”规划期末经济总量发展目标,三次产业比例为12.861.52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亿元,增长23.6%;固定资产投资135.96亿元,增长38.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78亿元,增长36.88%,完成年初预算任务的115.18%。商品房销售面积90.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9倍。接待国内外游客463万人次,增长18%。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1.2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9%;贷款余额45.2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8.1%。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5896元,增长12.1%

 (二)农业农村工作成效显著。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农作物播种面积71.78万亩,同比增加1.21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2.35万亩,粮食总产13.41万吨,同比增长9%。蔬菜播种面积17.45万亩,同比增加1.04万亩,总产24.65万吨,同比增加0.42万吨;水果种植面积13.05万亩,总产11.09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3.97%37.08%。生猪出栏量40.53万头,三鸟出栏量1155.01万只,同比分别增长11.96%0.99%。水产养殖面积55086亩,其中优质鱼养殖面积3.15万亩,比上年增加500亩,占池塘养殖面积的67%。农业总产值28.88亿元,增长11.4%。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完成农村沼气建设任务300户,完成自然村公路硬底化建设264公里,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96宗,解决了15.3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

(三)工业经济发展平台进一步拓展。产业转移园区各项工作强势推进。去年26日佛山禅城(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正式被省政府批准认定为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目前已完成征地近2万亩,平整土地近1万亩,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正逐步完善,共有58家企业签约进园,已有7家陶瓷企业动工建设。全县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92.84亿元,增长34.7%。外贸出口总额4.01亿美元,同比减少11.6%。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56亿美元,增长38%

(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扎实开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4000亩,其中生态公益林造林7000亩;义务植树100万株。环保执法检查力度不断加大,继续强化电镀、化工、印染、造纸和水泥等重点排污企业的监督管理,立案查处偷排、违法建设案件9宗。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得到加强,对滨江河流域周边的污染源开展了一次清查行动,依法取缔了一批违法排污企业。污水处理设施进展顺利,太平镇、禾云镇两个污水处理厂的土建工程基本完成。

(五)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清西围、飞水围达标加固项目的土方工程基本完成,县城防洪工程达标加固项目已完成土方工程95%,龙东围除险加固项目、山塘内坑清淤工程等一批水利工程相继完工或开工。电网主网、配网建设进展顺利。110千伏珠坑(军营)输变电工程等9项主网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基本完成;配网项目建设全面提速,建成投运10千伏线路19回、线路总长33.48千米,改造台区233个、低压线路380.15千米,更换配变198台、容量38225千伏安。地方公路路网进一步完善。新“八路二桥”等重点交通项目建设扎实推进。

(六)改善民生举措得到较好落实。低保户的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和农村低保标准每月分别提高了40元和20元,全年共落实保障资金1475.5万元,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县社会福利中心土建工程全面完成,预计春节前投入使用,是目前全市规模最大的县级福利机构­。劳动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30068人次;对6031名农村劳动力进行了劳动技能培训;举办了“春风行动”、“南粤春暖行动”及对口劳务帮扶等招聘会60场,解决就业岗位3515个。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县养老保险参保97231人;医疗保险参保129090人;失业保险参保17883人,增长6.20%;工伤保险参保74601人,增长6.01%;生育保险参保6515人,增长4.69%

(七)各项社会事业有新进步。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取得新进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量和质同步提高,县三中二期工程于去年8月顺利建成,县职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东实训大楼基本完工,县一中创建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后,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去年高考成绩在全市重点中学中排名第二(市一中除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继续深化,教师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及计划生育和人口控制工作得到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公共卫生资源继续优化,基层卫生院业务用房和医疗设备配置不断改善。人口控制工作扎实开展,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 6.45‰。安全生产形势继续好转,安全事故起数、受伤人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同比分别下降34.8%42.9%10.5%22.6%。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督力度加大。价格收费行为进一步规范。粮食储备任务全面完成。

2009年,在肆虐全球的金融风暴和自然灾害等各种不利因素影响下,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来之不易成绩。但另一方面,也存在农村经济不强、部分乡镇经济发展较慢、产业优化升级不快以及环境容量偏紧、熟练工人紧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等方面困难和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办法和措施,尽力尽快破解。

二、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安排意见

根据县委五届八次全会精神,并考虑与“十一五”规划相衔接,2010年我县主要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如下:

——生产总值增长19%以上,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23%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8%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以上;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以上;

——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下;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7‰以下;

为较好地实现以上目标,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积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县委五届八次全会的部署和要求,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入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

1、加强产业转移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A2区、B区、C区及E区的土地平整;完成滨江水厂及配套管网、污水处理厂、云龙产业大道、110千伏珠坑(军营)变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生活配套设施;加快220千伏石潭(茶饼迳)变电站和建材的物流中心的建设进程。

2、加强产业转移园区招商引资工作。瞄准重点地区,精心组织和策划专题招商活动,突出优势产业项目和知名企业的招引;加强对已落户企业的后续服务,用廉洁、优质、高效的服务打动各地投资者,在尽量大的范围内树立园区的良好口碑。

3、积极稳妥推进三旧改造工作。调查摸清三旧现状,做好三旧土地的确权登记工作。以推进三旧改造工作为载体,实现建设用地二次开发,加快县城和乡镇建设,加速城镇化进程,有效吸纳农村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二)加快融入珠三角步伐。

1、抓好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融入珠三角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积极配合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清远水利枢纽、北江航道整治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衔接建设好我县主要出入口,使清新更好地融入珠三角一小时经济圈、生活圈,逐步实现与珠三角交通一体化和同城化发展。

2、抓好产业规划布局,积极参与珠三角产业分工。紧紧围绕珠三角地区建设“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战略定位,以工业为主战场,以佛山禅城(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盈富工业园等园区为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壮大优化传统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和农产品深加工,积极发展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提升旅游业的层次和规模,逐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3、抓好城市规划建设,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按照打造“宜商、宜居、宜旅”城市的总体目标,在抓好普通商品住房建设的同时,适度开发建设高档住宅、商用楼和经济适用房,逐步形成住宅地产、商业地产、高中低端地产配置合理的、具有清新特色的房地产业,吸引广州及珠三角地区居民落户清新。

(三)切实加强三农工作。

1、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切实加强重点现代农业示范区各大功能区的建设,建设一批高标准的示范点和生产基地。抓好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培育发展,提高农业企业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鼓励农民以土地、资金入股等方式参与农业开发建设,实现更大范围、更大面积的农村土地流转,为现代农业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2、抓好动植物防疫体系和农产品质量体系建设。认真抓好全县重大动物疫病和植物病虫害防控工作,集中力量抓好甲型H1N1流感、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主要动物疫病的防控。积极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督设备设施,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正常开展。

3、抓好新农村建设。在抓好示范村、重点村建设的同时,继续抓好推进村、面上村建设,重点抓好石潭镇白湾、浸潭镇桃源移民新村、云龙工业园征地搬迁村的建设。积极筹集和落实建设资金,改善农村生活和生产条件,加快农村巷道硬底化、下水道改造建设和垃圾收集设施建设。

(四)扎实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1、扎实抓好交通设施建设。加紧完善主要工业园区和项目的配套路网,完成云街至龙东公路、云街至黄坑公路、迳口大桥及引道建设工程、X370线军营至石坎改建工程;加快清连高速公路石潭段至S114线连接线公路改建工程和清西产业路升级改造工程建设进度;完成200公里农村公路改造和旅游大道清新段建设任务。

2、扎实抓好水利工程建设。努力克服资金不足的困难,加快飞水围达标加固等3宗列入省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项目建设步伐,确保所有工程项目今年全面完工。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完成龙须带水库和其它11宗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

3、扎实抓好市政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县城中轴线南延段和工业大道建设。加快清西大道扩建工程、笔架南路(清和大道~新宁路)、环城路西延伸段、县城第二水厂和人防指挥所的建设步伐。

(五)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1、大力推进集约用地和节能减排工作。优化工业集中区规划布局,尽快完善工业集中区建设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积极鼓励企业充分利用现有存量土地,优化厂区布局或增加容积率,对到期的闲置土地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积极引导各类企业引进新技术,改造旧设备,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加大节能减排的投入,大力开展节能节水节电节材活动。

2、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环境。继续加大造林营林力度,加快推进林业生态文明万村绿工作,完成2万亩造林任务,积极开展义务植树活动。认真落实环保第一审批权制度和三同时制度,严把项目准入关;加大对滨江河流域综合整治力度,严厉打击危害饮用水源的违法行为;加强环境保护执法,深入开展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专项执法行动;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监测和在线监控,对污染严重、整治不力的企业,坚决关、停或迁移;继续抓好排污管网建设,积极做好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化学物的处置工作。

(六)着力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

1、提高办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加快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力争当年完成总工程量的五成以上。继续实施高中“扩容促优”工程,为2011年全县实现“普高”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启动滨江地区的“创强”工作,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

2、营造良好就业环境。不定期举办劳务招聘会,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有效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继续对农村劳动力实施免费技能培训,实行校企挂钩、定点培训和“送教下乡”的形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就业率。

3、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完善城乡低保制度、五保供养机制和救灾款分级负担体制,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强化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 推进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施。加强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规划建设,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

4、大力发展文化、卫生、体育等其他事业。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市场管理,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疾病防控体系,加强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发展中医中药事业。加强药品和食品安全监管。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扎实推进城乡清洁工程。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体育运动,提高全民身体素质。进一步落实人口计生工作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深入开展创建“镇场无政策外多孩出生”和“村(居)委会无政策外出生”活动,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势头。大力发展妇女儿童事业。抓好档案管理工作。严厉查处各种价格违法行为。全面完成粮食储备任务。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让我们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念,团结一致,开拓进取,努力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将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推上更高一级台阶!

浏览次数:-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网站首页 清新动态 走进清新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