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 六 届 人 大
四次会议材料(17)
清新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9年
计划草案的报告
——2009年4月9日在清新县第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清新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陈建强
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我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9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以及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8年,我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争当全县山区科学发展排头兵的目标,抓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两个关键,在更高层次上实施“三化一园”发展战略,在更广的领域着力改善民生,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圆满完成了县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一)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全年全县生产总值增长 20.3%,总量达130.8亿元。全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8%,比上年上升3.4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2%。财政收入大幅提高。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45亿元,增长40%。金融运行总体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2.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7.8%;贷款余额30.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1.5%。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城镇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22300元,增长1.7%;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5259元,增长14.5%。
(二)农村经济和农村事业稳步发展。农业生产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去年农作物播种面积78.81万亩,同比增加5.65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5.99万亩,同比增加0.18万亩,总产增加0.64万吨;新增水果种植面积1.38万亩,投产面积达11.95万亩;新增生猪出栏1.83万头;优质鱼养殖面积同比增加2000亩。农村各项补贴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全年共发放种粮综合直补资金2343万元、生猪补贴资金27万元、渔船柴油补贴资金104万元。新农村建设工作扎实开展,“面上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启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全年共加固堤围66.97公里,改造中低产田1.4万亩,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72公里,解决农村573人饮水安全问题。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人数为596444人,常住人口覆盖率达到100%。
(三)工业和外贸经济发展形势良好。铨丰运动器材等一批工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63家,全年工业经济实现增加值72.2亿元,增长26.8%,占生产总值比重达55.2%,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外贸出口总额7.22亿美元,增长5.9%。利用外资平稳增长,全年全县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2亿美元,增长10.4%。
(四)环境友好型和节约型社会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完成造林面积70207亩,其中市肺工程造林1500亩,生态公益林林分改造4400亩。认真实施《广东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效,全县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6%。污染源普查工作正在按计划进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加大,与城区合建的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稳步推进,太平镇、禾云镇两个日处理能力1万吨的污水处理厂筹建工作全面铺开。
(五)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县城市政路网进一步完善,观景台二期工程等一批休闲场所和美化、亮化工程相继完工。“八路二桥”等重点交通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新建改建地方公路200.1 公里。110千伏笔架山变电站及110千伏禾笔线建成投运,县城供电可靠性大大提高;完成了10千伏西沙干线等配网建设,山塘低地工业园、太和万寿工业园和太平盈富工业园的用电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六)民生得到较大改善。城乡低保标准逐步提高,城镇和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210元/人月、105元/人月,全县22866名符合低保条件的城乡居民实现应保尽保。劳动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共培训农村劳动力455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3.38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105.6%;190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县参加企业养老保险 83510人、基本医疗保险81868人、工伤保险70369人、生育保险6223人、失业保险 16839人,比上年底分别增长2.2%、7.2%、8.7%、5.2%和7.9%。
(七)社会事业继续进步。教育事业发展加快。全力推进普通高中“扩容促优”工程,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步伐大大加快,新三中首期工程建成启用,县职业技术学校通过了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评估验收;教育强镇创建工作有序开展,三坑镇于去年7月中旬通过市级教育强镇评估验收。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和人口工作得到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农村和城市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加快。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公共卫生体系进一步完善,县人民医院新住院大楼建成启用,基层卫生院业务用房和医疗设备配置逐步改善;严格执行农村卫生站医生的财政补贴政策,强化了乡村卫生站的公益性功能。计划生育工作扎实开展,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6.07‰。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督整治成效明显。
2008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制约我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矛盾和问题,较为突出的是:经济结构不够优化,发展成本持续上升;经济社会的人均发展水平仍然偏低;部分地区发展基础薄弱,乡镇经济仍待加强;资源和环境约束趋紧,可持续发展的压力较大;社会治安、食品药品安全、医疗卫生、就业社保、安全生产等方面问题依然不少,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对此,我们要集中全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认真解决。
二、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安排意见
根据县委五届六次全会精神,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2009年我县主要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如下:
——生产总值增长18%以上,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23%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6%以上;
——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
——外贸出口总额增长5%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7%以上;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以上;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73‰以下;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切实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按照县委五届六次全会的部署和要求,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增加投资扩大内需。
1、做好中央投资项目申报工作。各地各部门要认真领会中央“保增长”的精神,及时了解中央资金的投向,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项目建设规划,加快项目可行性研究,完善环评、规划、用地等手续,落实地方配套资金,争取有更多的项目列入中央投资计划,掀起我县基础设施建设一轮新高潮。
2、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进一步加快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工作,协调处理好建设单位与项目所在地周边群众的关系,协助项目单位尽快实现通路、通电,着重加快抽水蓄能电站、清新水泥项目和广英水泥三期工程等重点项目的建设进程。继续协助市有关单位做好飞来湖、清远水利枢纽等项目的建设工作。
(二)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年度项目、标准农田整治年度项目以及省人大议案农田基本建设项目为抓手,大力实施土地治理,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堤围达标整治、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电排灌站技术改造。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继续完善动植物防疫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
2、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引导现有龙头企业加快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积极发展深加工产业,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和优质农产品产业带,加快建设农产品流通设施。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采取转包、转让、互换、入股、出租等多种形式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森林资源的合理流转,逐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3、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加强对务农农民适用农业科技培训和转移就业、创业农民的技能培训。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管理和保障水平。继续推进农村公路路面硬化工程。
(三)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
1、努力实现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一是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着重抓好盈富、云龙工业园建设,把两大园区打造成我县新一轮发展的增长极和品牌工业园。二是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项目质量。加强对引进项目的评估和审核,把好工业项目的准入关。三是进一步加大项目落实力度。集中力量,创新方法,着力解决项目建设过程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各工业园新引进的项目全面动工投产。重点推动清新水泥、富元服饰等项目建成投产,切实解决中旺食品、长科电子等企业复产问题。
深入实施旅游旺县战略。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进一步打响国家旅游强县品牌。加强旅游资源的规划和管理,合理规划旅游线路,打造“温泉之旅”、“漂流之旅”、“探险之旅”、“休闲体育之旅”、“自然生态之旅”等特色旅游。积极推进佰合谷旅游度假区、清泉湾生态旅游度假区和清新温矿泉旅游项目扩建等新增旅游项目的规划建设。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落实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发展金融、物流、会展等生产服务业,大力推进生产流通服务一体化。以流通信息化为带动,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现代物流、现代批发市场和电子商务,有效降低流通成本。壮大旅游、文化、信息、房地产等服务业,巩固提升居民服务、餐饮旅馆等传统服务业。
(四)进一步加快各项基础设施建设。
1、加快交通设施建设。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全力推进新“八路二桥”重点项目建设步伐。加快云龙、盈富及龙湾等三大工业园区道路的规划和建设。积极争取省、市主管部门支持,稳步推进通自然村公路建设,逐步完善条件成熟的自然村公路网络,力争建成300公里农村公路。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客运候车亭的建设,争取在年底前完成231个行政村客运候车亭建设任务
2、加快电网建设改造。主网方面:新建220千伏石潭(禾云)输变电工程和110千伏珠坑(军营)输变电工程,有效解决禾云片、浸潭片、石潭片工业园区,特别是云龙工业园的用电问题。配网方面:新建110千伏珠坑(军营)变电站10千伏四回线路,满足云龙工业园B、C区基建用电需求;新建县城多回10千伏线路,进一步提高县城环网供电和转供电能力,改善县城配网供电可靠性。
3、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加快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抓好清西围的达标加固建设,力争把黄岗联围和飞水围列入省的除险或达标加固计划;加快龙须带水库及其他17宗小型水库立项报批等前期工作,尽力按时完成龙东围和风云水库除险加固建设任务;抓紧落实已获省批准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项目;加快实施省人大农村机电排灌议案项目建设,争取在今年汛期前完成47宗电排的技术改造任务。
4、加快市政设施建设。加快县城中轴线南段,工业大道、清西大道及环城路西延线等市政工程的建设进度;加快环城东路建设,接通明霞大道和凤城大桥连接线;大力推进云龙工业园首期市政配套设施和县城第二水厂建设。
(五)更加重视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工作。
1、切实抓好造林绿化工作。完成冰冻灾后生态修复工程造林5000亩(其中“市肺工程”造林2363亩),“市肺工程”补植抚育2137亩。中幼林抚育6.6万亩,全民义务植树100万株,育苗800万株。抓好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的广东省石灰岩地区造林树种选择和造林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实施。
2、加大保护环境力度。严把项目环保审批关,严格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对全县污染企业、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及生猪养殖场进行全面清理整顿,减少环境安全隐患;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严惩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加快推进实施《广东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加强重点耗能企业监管,推动企业建立健全节能管理制度,开展节能技术改造,加强节能新技术的推广。切实抓好水源保护区保护,完成禾云镇、太平镇污水处理厂建设。
(六)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1、推进教育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创强建规”工作,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加强规范化学校建设,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加快普及高中教育步伐,力争在今年8月底前全面完成县三中建设;尽快建成县职业技术学校东实训大楼,促进职业教育加快发展。
2、促进充分就业。深入实施百万农村青年技能培训、智力扶贫、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高技能人才培养和创业富民五大工程,完成4500 人的技能培训任务。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就业援助制度,重点帮助下岗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残疾人、农村贫困家庭、被征地农民就业。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
3、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推进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做好农村养老保险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加强保险基金征收和监管。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关爱困难群众,完善五保供养机制和城乡低保制度,使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应保尽保。抓好住房保障制度的落实,加强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规划建设。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发展社会福利和残疾人事业,加快县福利中心建设。
4、加快文化、卫生、体育等其他事业发展。扶持民族传统和公益性文化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农村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和疾病防控体系。加强卫生监督执法和药品监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扎实推进城乡清洁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推进全民健身。完善和落实人口计生工作层级动态责任制,建立完善“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发展妇女儿童事业。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抓好档案管理和档案馆晋级工作。维护正常价格秩序,严厉查处各种价格违法行为。落实粮食储备任务,保障粮食安全。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推进平安清新建设。
各位代表!让我们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解放思想,同心同德,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共同谱写我县科学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