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 六 届 人 大
二次会议材料(17)
清新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8年
计划草案的报告
——2008年1月16日在清新县第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清新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陈建强
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我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8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
一、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7年,我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建设富裕清新、和谐清新为目标,不断壮大龙头产业,积极推进各项改革,着力改善人民生活,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实现全面进步,圆满完成了县六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生产总值100.3亿元,比上年增长30.3%(下同),超过计划增速10.3个百分点;
——工业增加值50.48亿元,增长62%,完成年度计划的 123.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05亿元,增长52%,完成年度计划的122.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82亿元,增长24.3%,完成年度计划的105.8%;
——出口总额6.8亿美元,增长30.2%,完成年度计划的 103.9%;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18亿元,增长50.48%,完成年度计划的125.6%;
——城镇户籍人口登记失业率2.7%;
——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6.07‰。
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实力显著增强,产业逐步升级,民生不断改善,社会和谐进步。
(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三次产业同步发展。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7.5亿元、54.3亿元、28.5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0.8%、41.5%、29.5%。财政总收入9.05亿元,增长32.09%。新签项目合同外资金额1.9亿美元,比上年增加256.3%。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新增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3859户;注册资本总额17.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6.7%。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城镇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21414元,增长1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568元,增长 10.5%。
(二)产业结构继续优化。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由上年的20︰51.2︰28.8调整为17︰54︰29。农业生产结构进一步调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57.3万亩,总产20.2万吨;蔬菜种植面积22万亩,总产38.9万吨,同比增2.5万吨;新种水果1.84万亩,投产面积达到10.39万亩,总产增长18%。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29.28亿元,比上年增长10.76%。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壮大。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212.98亿元,比上年增长79.1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1.87亿元,增长81.3%。创建“中国旅游强县”工作圆满完成,于去年12月5日被国家旅游局正式命名为“中国旅游强县”;旅游业总收入21.5亿元,比上年增长32.7%。
(三)招商引资再创佳绩。
全年共新签投资项目109个,合同投资金额141.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2%。其中,合同投资超亿元项目31个,合同金额116.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6亿美元,增长38.3%。
(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新台阶。新“八路一站”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清远市城北汽车客运站于去年12月15日通过省道路运输协会站场级别验收专家组验收。地方公路建设完成投资1.3亿元,新建改建公路236.4公里,其中农村公路200多公里。到去年底止,农村公路硬底化累计完成700多公里,全县224个行政村已全部修通了水泥路,提前一年完成省下达的农村公路硬底化建设任务。在全省山区县中率先完成“县通镇”项目建设。
电网规划与电网建设不断完善。完成了“十一五”主网规划的修编;新建和改造110千伏线路34千米、10千伏线路82.15千米、10千伏台区61个;110千伏笔架山输变电工程基本建成。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稳步推进,侨远电厂的前期论证工作有序进行。新建成水电站14宗,新增装机容量0.92万千瓦,年末小水电总装机容量9.2万千瓦,年发电量2.5亿千瓦时。
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清西围已完成秦皇堤段加固7.1公里,威井堤四、五标段的土方工程完成70%以上;大厂围完成1.7公里土方加固;县城防洪工程建设已完成加固4.57公里,占总工程量的59.74%。
县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完成了体育馆内部装饰及周边亮化工程,青少年宫休闲广场建设完成,建设南路(新宁路至站南路)、站南路(中轴线至建设南路)、二渡河景观河堤(玄真路至笔架路)、新宁东路(建设南路至中山南路)、清泉南路(明霞东路至学前路)、明霞西路(中山路至建设路)等道路相继完工;清和大道(黄坑桥至中轴线)、府前东路、培英路(玄真路至笔架路)等路段的人行道改造工程亦已经完成。
(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清新县环保年实施方案》得到较好落实,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县城空气质量污染综合指数比上年略有降低,县城居民饮用水源水质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水质标准,城镇道路交通噪声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对重点污染行业和重点区域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立案查处7家违法排污企业,关停企业1家。太平龙湾、山塘低地工业园排污管网和县城排污管网建设稳步推进。
林业重点生态工程进展顺利。全年造林面积9.04万亩,完成育苗370亩,苗木出圃800万株,完成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中、幼林抚育7100亩。
(六)社会事业不断进步。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基础教育“五项工程”有效实施。太和、山塘、太平、三坑等镇创建教育强镇工作成效显著,太和镇顺利通过市教育强镇督导验收组的督导验收,成为我县第二个市级教育强镇。规范化学校的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全县已有24所中小学校达到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新装备”工程建设共投入450多万元,建成了一批多媒体电教室和理化生物实验室。农村义务教育学校C、D级危房改造已基本完工,拆除D级危房112幢,维修加固C级危房66幢。制定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规划方案,县一中扩建工程顺利推进,何黄玉湘中学新校区建设全面启动。职业教育有新发展,县职校创“国家重点”已进入实质性创建阶段。
卫生文化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公共卫生应急机制不断完善,重大疾病的防控能力逐步加强;薄弱卫生院改造力度加大,配备医疗器械7批次,总金额362万元。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卓有成效。“闹元宵”大型文艺晚会、“公益助残”文艺联欢活动、“莲花初绽·廉政文化进校园”、“喜迎十七大文艺晚会”等文化活动办得有声有色,农村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企业文化日趋活跃。全民健身活动和“体育三下乡”活动广泛开展,成功承办了“清新古龙峡杯·2007年全国自然水域漂流大赛”。
其它事业取得新成绩。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以巩固“创优”成果和创建省一类县为目标,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深入开展创建“两无”活动,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人口控制计划。出生率为11.69‰,计划生育率为85.6%。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稳步推进,全年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34848人次,完成全年任务的108.9%。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4397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全县参加农村合作医疗520023人,占农村常住人口的99.3%,比2006年提高了38.9个百分点。
2007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与挑战:公共产品和服务质量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和谐社会建设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土地等资源因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日益明显,部分重点项目进展缓慢;环境保护和资源集约利用的任务还很艰巨,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认真应对。
二、2008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根据县委五届四次全会精神,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2008年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性指标安排如下:
——生产总值增长20%以上,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以上,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34%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0%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8%以上;
——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9%以上,城镇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增长10%以上;
——外贸出口总额增长20%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5%以上;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6‰以下;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7%以内。
三、实现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主要措施
为实现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我们要按照县委的工作部署,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加快新型现代农业发展。进一步加强同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联合与协作,大力引进推广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新品种。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着重抓好特色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促进农业区域结构、产业结构、品种结构的不断优化。加强畜禽养殖大户的培育,建设一批绿色、生态畜禽产品基地。进一步加快农业系列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步伐,促进标准化生产的推广和普及,实现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全程质量监控,努力做到按标生产、按标流通。
进一步壮大工业经济。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电子、服装、制鞋、食品和建材五大产业的规模和效益。整合外资企业资源,促进现有企业增资扩产,提高外资项目的综合竞争力。尽快确定清新水泥项目的受让主体,抓紧抓好越秀水泥项目的前期工作。推动诚田皮具、铨丰运动器材、简一陶瓷、富元服饰等项目加快建设,争取更多大项目今年投产。加快云龙产业基地的建设,尽快提供可承接大项目的连片土地。
促进旅游业更好更快发展。进一步完善旅游设施设备,改善旅游环境,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服务管理水平,打响“中国旅游强县”的招牌。加强对旅游资源的规划和管理,合理规划旅游线路。加强与珠三角和港澳等地的区域联合,实现产品与市场共享。抓好飞来峡温泉度假区、金碧桃源天下、飞来峡南欧式旅游小镇、清新温矿泉旅游项目扩建等新增旅游项目的规划建设。
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积极发展物流配送、质量检测、法律会计、营销策划、技术支持、金融保险、管理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建立起与本地制造业相适应的服务经济体系。加大公共资源配置对金融、物流、文化、旅游、商贸、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领域的支持力度,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丰富消费性服务业,推进以城镇社区和农村商业为基础的商品流通网络建设,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推动居民消费升级。
(二)加强公共设施建设。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认真抓好清四一级公路、云龙工业大道、龙湾工业大道延伸线等重点项目的建设工作。加快农村公路建设进程,完成农村公路硬底化改造150公里。协助做好清连高速公路清新段建设以及昆汕高速公路、揭茂高速公路、京珠复线清新段等高速公路的筹建工作。
加快电源电网建设。加快110千伏笔架山输变电工程的施工进度,争取今年初建成投运;力争完成110千伏珠坑(军营)和110千伏龙湾输变电工程及110千伏三坑变电站扩建工程,积极推进220千伏滨江输变电工程的前期工作;全面完成2007年配网项目跨年度部分的工程任务,抓好2008年配网项目的规划、建设工作。继续协助相关单位做好抽水蓄能电站、侨远火电厂的前期建设和相关准备工作。
全面推进各项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清西围达标加固工程建设,做好已建工程竣工验收工作,争取六、七标段早日动工。积极筹措资金推进大厂围除险加固工程。加快龙须带水库、风云水库、飞来峡水利枢纽下游堤坝等水库、堤围除险加固;争取年底前全部完成县城防洪工程。扎实推进省人大议案机电排灌工作,按计划完成太和镇水古岗、山塘镇孔塘、飞来峡镇岗咀、禾仓等4宗电排站扩容改造工程。
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启动县城中轴线南段建设,力争明年初实现全线贯通。争取完成县城工业大道建设,连通环城路。完成环城路与北江三桥连接线(清新段),接通笔架路和新宁路。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抓好农综开发项目和农田水利人大议案项目年度项目建设。实施清洁能源生态工程,推进以沼气为主的农村能源建设。抓好全县自然村的新农村规划建设工作,突出抓好示范点,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继续改善石灰岩地区和革命老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着力解决食水难、行路难等问题。
(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引导企业建设多层厂房,改造单层旧厂房,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积极鼓励企业应用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回收处理和再制造技术。尝试在建筑领域实施节能示范工程。加大力度推广清洁生产,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推动工业废物循环利用,推广循环用水。积极引进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资源的使用效能。继续开展节能宣传教育活动,大力提倡绿色消费,倡导节约资源的良好风尚。
切实加强环境保护。认真落实环保第一审批权制度和“三同时”制度,继续严把环境准入关。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加快县城污水管网建设和县城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建设;积极做好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化学物的处置工作;力争解决飞来峡、太平、山塘、三坑等镇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力度。继续深入开展以水泥、造纸、印染等行业为重点的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专项执法行动,对一些污染严重、整治不力的企业,坚决关、停或迁移。认真做好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
加大造林营林力度,提高森林生态功能等级。扎实推进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提高县域森林质量和效益,继续巩固林业生态县成果。今年完成义务植树任务120万株,幼林抚育8万亩,育苗500万株;完成“八个五”工程造林任务3万亩。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创建生态示范村、镇活动。抓好白湾自然生态保护区建设。
(四)强化各项公共服务。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构建优质均衡的教育体系。推进“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培养工程和“强师兴教”工程,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的业务水平、职业道德水平。以创建规范化学校、教育强镇为抓手,推动教育强县建设。尽力把太和镇创建为省级教育强镇,太平和三坑两镇创建为市级教育强镇。加快县一中扩建与何黄玉湘中学新校区建设,争取启动四中建设,为实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规划打好基础。巩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危房改造成果,优化学校布局调整,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协调发展。进一步办好职业教育。加快县职校的设施设备建设,力争将其创建成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今年计划招收小学、初中、高中新生9005人、15438人和4100人。
大力发展文化卫生体育和妇女儿童事业。继续精心组织和策划好以宣传党的“十七大”路线、方针,实践“三个代表”为主题,以歌舞、相声、小品、曲艺等多种形式的创作,活跃山区文化生活。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应急机制,提升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加强基层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仪器设备,改善业务用房;落实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缓解群众的看病贵和看病难问题。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巩固体育先进县的成果。改善妇女儿童生存、发展环境,切实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坚持“三为主”的方针抓好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推进制度创新,稳定低生育水平,为创一类县打好基础。今年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1.7‰以内,计划生育率89%以上。
抓好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开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新局面。努力完成3.2万劳动力转移就业任务和4200人的劳动技能培训任务。
(五)推进和谐清新建设。
加大综合治理和专项治理力度,完善社会治安群防群治的长效机制。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坚决遏制“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积极解决征用土地、城镇房屋拆迁等事务中损害群众利益及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稳定因素。完善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进一步规范医药购销行为。积极解决好困难群众在医疗、子女读书等方面问题,保障特殊困难家庭的基本生活。大力维护正常价格秩序,严厉查处各种乱涨价、乱收费等价格违法行为。加强劳动者的权益保障,打击企业恶意欠薪、逃薪违法行为。巩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成果,落实食品进货索证制度。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和专项整治力度,高度重视重大自然灾害预防和减灾赈灾工作,确保粮食安全。切实抓好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工作,着力解决信访突出问题,维护社会稳定。
各位代表!让我们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握机遇,团结奋进,真抓实干,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努力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建设更加美好的清新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