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文化教育1: 清远市清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石潭猫头狮
文/图:陈露
一、猫头狮的起源
关于猫头狮舞的起源版本很多,但主要有有二说:一说是客家人从中原迁徙岭南时带来;一说是粤人吸收中原文化而创造的。然而,就清新县石潭镇考察情况来说,两者成份皆有。石潭镇有22个村委会,每个村委会就有不少于两个猫头狮队,全镇就有不少于四五十支狮队。其广泛性不言而喻,其根系性暨有客家人传入,也有自身改良性。从历史来看,清新县滨江山区居民本质是客家人。首先是其客家语言,其次是其生活习俗和信仰等,可以说,滨江山区人民,当然包括石潭镇,以客家人居多。从这个角度来看,猫头狮是客家人从中原传入的有其合理性。
二、何谓“猫头狮舞”
1、猫头狮是由“猫形”与“狮头”结合起来的一种“动物”,可能是先民对动物崇拜的象征。因为传说中,猫有“九条命”,狮子则是凶猛、威逼、刚强,两者“结合”,意即“长寿、吉祥、劈邪,避凶”之象征。
2、与猫头狮相伴的还有两个动物象征,一是“猴头”,象征齐天大圣孙悟空,二是“和尚头”,象征《西游记》里的沙僧。“猴头”与“和尚头”的寓意还在待进一步探索与考证。
3、猫头狮还有一支敲打乐队,多由小鼓(鼓仔)、铜钹、大铜锣、小铜锣组成。有固定的敲打音乐调式,一般节奏为“咚咚喳咚咚咚叮,叮叮咚咚咚咚喳······”。
4、猫头狮舞有一套完整的舞蹈动作,其基本规律是以弓字步为核心,在“猴头”与“和尚头”的引领下,绕着“训导人”舞出如“拜候”、“问安”、“吉祥”、 “如意”、“兴旺”、“发达”、“长寿”、“多子”、“多福”等等各种象征寓意的舞蹈动作。
5、猫头狮舞动起来时,特别是在年节期间的活动,通常还有一支武术功夫队,在行进或表演时,功夫队便使出十八般武艺,以壮猫头狮。
三、猫头狮造狮人
位于石潭镇东安街,有一位猫头狮造狮人,他叫梁木桂,现年55岁,据其自我介绍,已是梁氏第六代造狮人。原籍英德九龙迳人,改革开放初期,为谋生迁至今清新县石潭镇。开始以专门制作猫头狮为业,后渐转做其他小生意,业余制作猫头狮。现今,梁木桂每年大约可接到十只猫头狮制作的“订单”。由此,其式微之势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