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清新区人民政府区长 张仁建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清远市清新区创建广东省社区教育实验区动员会,主要任务是部署创建“广东省社区教育实验区”的有关工作。刚才,戴少枚副区长对社区教育的发展状况和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意义作了详细的解读,讲得很好,很到位,我完全赞同,希望大家按照区创建广东省社区教育实验区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部署,贯彻落实相关要求。下面,我就如何抓好创建工作,再强调三点要求:
一、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增强创建工作的责任感
社区教育是面向社会、面向人人的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和延伸。《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到2020年“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促进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市委、市政府也明确提出,今年我区要创建成为“广东省社区教育实验区”。开展广东省社区教育实验区创建工作,既是上级的明确要求,也是我区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助力创文创卫活动、提高社区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现实需要。今天,我们提出创建广东省社区教育实验区的任务,不仅是教育事业新一轮发展的动员令,也是进一步提升全区社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抓手。我相信,只要大家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继续发扬开拓进取的精神,我区社区教育水平必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因此,各成员单位一定要充分认识开展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创建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确保我区创建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取得成功。
二、把握全局,突出重点,确保创建工作的实效性
开展创建活动是对我区社区教育工作一次全方位的排查和提升,各镇(场)及成员单位要迅速组织召开动员会,认真对照实施方案开展自查自评,找准努力方向,加强统筹协调,突出工作重点,做到有的放矢, 稳步推进。
一是要抓住总体目标,为实现年内成功创建“广东省社区教育实验区”,12月份前向市教育局递交申报材料,并报省教育厅督导验收。由于创建活动时间紧,任务重,各成员
单位一定要集中力量,盯紧目标,控制节点,确保按时完成各个阶段的工作。
二是要明确重点任务。创建省社区教育实验区评估标准共有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16项,三级指标40项,其中有9项三级指标为核心指标;评估总分满85分,且核心指标不低于分值的90%才能过关。因此,各成员单位在开展创建工作过程中,要认真对照各项指标要求,查漏补缺,逐项分析,抓好整改提升,按时保质提供佐证材料,尤其要加快建立区、镇(场)、居(村)三级社区教育系统(即社区学院、社区学校、社区教育学习点)和社区教育网,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培训与学习活动,健全相关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形成自己的社区教育特色。
三、完善机制,强化保障,提高创建工作的执行力
目标已经明确,关键在于落实。各有关单位必须加强协调,密切合作,完善机制,着力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目前,区政府成立了创建广东省社区教育实验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区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和督导检查,我担任组长,分管教育工作的戴少枚副区长任副组长,成员单位包括区部分部、委、办、局等职能部门和各镇(场)及辖区内部分企业,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教育局。希望各成员单位认真履行职责,落实负责领导,按照分工安排加快推进各项工作。尤其是区教育局要担起牵头抓总的责任,及时做好督查指导、资料整理、组织申报等工作。各镇(场)要参照区的做法,成立相应领导机构,落实专门负责人员,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是要强化舆论宣传。创建省社区教育实验区是今年我区教育事业的中心工作。另外,社区教育对很多人来说仍然是一个新事物,包括我们在座的许多同志,对它的理解也还不够深透,做好社区教育的宣传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区宣传、文化部门要采取报纸、电视和网络等多种方式,全面报道我区创建工作的积极措施和最新进展情况,营造社区群众广泛知晓、共同推进创建工作的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大力宣传社区教育的方针政策,广泛宣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和社区教育的先进典型,激发社区居民自觉学习、终身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社区教育的参与率和认可度,营造人人了解、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社区教育的良好创建氛围。
三是要完善工作机制。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要建立目标责任制,明确各项任务的责任单位、阶段目标、推进措施和保障机制,会同区委督查办加强督查督办,加大考核问责力度,对在创建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通报表彰;对创建工作不力、影响整体创建进度的单位或个人,要进行通报批评,必要时提请区委、区政府启动问责机制,确保创建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为确保创建工作扎实推进,财政、宣传、文广新、人力资源等相关部门和社区要通力合作,凝聚合力,为创建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同志们,创建广东省社区教育实验区,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我们一定要发扬更加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拿出更加积极有力的工作举措,确保圆满完成创建任务,为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推动建设和谐清新、幸福清新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