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新区司法局以“平安夜话”“乡村绿化”“公证法援”为三大实践抓手,立体推进党建品牌价值转化,让民声入“耳畔”、绿意映“眼底”、服务落“掌心”,打造可听、可见、可感的“党建引领·司法为民”司法行政特色党建品牌。
架起平安夜话“收音器”,让人民群众“敞开心扉”。“最近生活工作各方面顺利吗?有需要帮助的地方可向我们提出,我们一定按政策为您争取。”“现在还是服刑期间,要严格遵守每天定位打卡、每月签到和参与教育学习等相关规定,积极改造”……3月31日晚上,党组成员、副局长梁志飞以“平安夜话”为契机带领党员干部夜访社区矫正对象,及时了解其思想、工作及家庭生活等情况,告诫他们要遵纪守法,早日回归社会。接下来,区司法局“平安夜话”行动将融合矛盾纠纷排查、普法宣传等工作,通过“拉家常”“唠唠嗑”的方式,及时倾听民意、收集民声、宣传政策,用好平安夜话“收音器”,推动党建品牌创建与民生服务深度融合,架起党群“连心桥”。
(3月31日晚上,开展“平安夜话”行动)
植树添绿共建“法治林”,让乡村绿化“一目了然”。3月11日,区司法局组织开展“联建共建推进乡村绿化”义务植树活动。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在龙颈镇白芒村村道两旁植下50株承载着绿色希望的“树苗”,为乡村带来一抹新绿。与此同时,党员干部在乡村法治领域精耕细作,联合“法律明白人”队伍一同化身普法志愿者,积极投身乡村绿化普法宣传活动,将法律知识送到群众家门口,让普法宣传接上“地气”,聚起满满的“人气”,真正打通法治乡村建设的“最后一公里”。不仅如此,区司法局还联合区农业农村局打造学法用法示范户队伍,将“法律明白人”作用发挥突出的家庭列为示范户,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据悉,全区已培育837名法律明白人,遴选出“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共716户,从单一的普法主体转变为多元化、立体化的普法网络,将法治宣传工作从“一家独唱”变为“众人合唱”。
(3月11日,开展“联建共建推进乡村绿化”义务植树活动)
织密公证法援“保障网”,让法律服务“触手可及”。党建品牌创建以来,区司法局始终坚守司法为民的初心,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耕公证、法援等法律服务领域,为群众提供专业与热忱法律服务,送上一次次专业暖心法律援助和一份份安心可靠的公证书,切实提升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法援处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事项,全力推进便民利民服务机制落地落实,主动降低法律援助申请门槛,为困难群众打开维权大门;同时,开辟“绿色通道”,推行“市域通办”与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简化流程、提升效率,让法律援助触手可及。2025年共办理法援案件126件,法律咨询221,见证认罪认罚72件,把实事办实、难题解透,以法治力量守护民生福祉。公证处进一步落实公证领域“放管服”改革要求,全面推进“最多跑一次”,实行公证事项证明材料清单制度,落实公证业务首问负责制,加大减证便民力度,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公证服务。2025年以来已办理公证281件。
法律是丈量文明的尺,党建是焐热尺度的光。当党旗红浸润法治蓝,冷硬的法律条文便有了民生温度,区司法局将继续高扬党旗,俯身为民,砥砺奋进,让法治之光洒满为民服务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