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首页
清新动态
走进清新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网络问政
首页 > 政务公开 > 部门动态
清远市清新区乡村振兴工作动态 (2025年第3期)
发布日期:2025-07-11 14:57 文章来源:本网 字体大小:【

       ●农业科技特派员下沉一线  精准服务助力“百千万工程”

       ●用好资源“小杠杆” 撬动乡村振兴“大发展”


农业科技特派员下沉一线  精准服务助力“百千万工程”

       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着力推动“2420”具体工作举措和“五大百亿+”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振兴,近日,清远市清新区农业农村局组织联系市、区两级农业科技特派员队伍精准对接典型村,以科技赋能农业产业发展,通过精准对接、下沉服务、示范引领等方式,推动科技助农走深走实。

       一、精准对接,构建全域服务体系

       按照“一村一员、一镇一策”的工作思路,今年2月启动对接工作以来,农业科技特派员团队分赴清新区8个乡镇开展“三个一”行动:一是签订一份服务协议,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二是开展一次实地调研,掌握产业发展需求;三是制定一套服务方案,明确科技帮扶路径。截至2月28日,已完成37名科技特派员与37个典型村、8个乡镇的全覆盖对接,签订服务协议148份,初步形成“区镇村三级联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服务体系。

       二、聚焦重点,深化特色产业服务

       (一)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基地专项帮扶。由市农推中心专家领衔的特派员团队深入龙颈镇军营村清远市有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针对200多亩水果生产基地开展“订单式”技术指导。通过现场示范、案例教学等方式,重点传授柑橘类作物水肥一体化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建立微信服务群3个,发放技术手册100余份,切实提升退役军人创业群体的标准化种植水平。

       (二)典型村产业提质工程。由市农推中心副主任王静带队的专家团队深入浸潭、石潭两镇,采取“三结合”工作法:协议签订与需求调研结合、田间指导与座谈交流结合、技术推广与产业规划结合。在浸潭镇典型村走访中,重点解决稻虾养殖、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等重点、难点问题,实地考察农业经营主体3家,提出种养技术指导建议12条。

       (三)走访指导促生产,科学谋划开好局。走访区内水产企业、合作社和养殖户,指导养殖户根据市场需求,结合自身实际做好今年的生产计划,做好养殖品种(特别是饲料鳜)越冬后的管理工作,做好水产养殖机械(增氧机、投料机等)的检修、用电安全检查等工作,为今年的养殖生产开好头,起好步。

       三、强化联动,凝聚多方工作合力

       建立“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协作机制:一是纵向联动,市、区两级专家组建成种植、畜牧、农机、渔业4个联合服务小组,形成技术互补优势;二是横向协同,联合镇村两级召开对接座谈会5场,区、镇有关领导现场协调解决问题10项;三是社会参与,组织文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邱氏水产养殖清远市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参与服务,通过提供种苗、技术分享、产品包销等方式,坚定不移地走联农带农发展路线。

       四、阶段成效与工作亮点

       (一)服务网络全域覆盖。完成首季度对接目标,实现重点乡镇、典型村100%覆盖,服务触角延伸至产业链各环节。

       (二)科技赋能成效初显。对接示范生产基地3个,解决生产技术难题12个,预计带动示范点区域农业增效15%以上。

       (三)机制创新形成示范。首创"科技特派员+退役军人创业"帮扶模式,打造可复制的科技助农样板。

       (四)农业科技特派员下沉一线助春耕。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特派员作用,通过到村、企业主体开展座谈会、下田间查看土壤作物情况等形式,对全区春耕春种进行实地指导。如,农业科技特派员根据太和镇的粮食生产和特色作物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指导,对太和镇“水稻+”轮作项目以及粉葛、淮山、莲藕“太和三宝”种植项目,在确保高产优质、轮作衔接、选种育苗、田间管理、提升农作物品牌价值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技术指导,为春耕备耕及全年的农作物种植安排形成了较为详细的指导意见。

       下一步,清新区将持续深化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一是健全“订单式”需求对接机制,精准匹配基层科技需求,推动资源共建共享,如通过向各乡镇征集科技需求、选派特派员实现精准服务。二是推广组团式帮扶与产业链服务,鼓励科技特派员组建创新联合体,形成“科技特派员+企业+基地”“科技特派员+合作社+农户”等模式,推动全产业链技术示范与成果转化。三是加强典型宣传与经验总结,宣传优秀科技特派员事迹,总结各地创新模式,形成可复制的制度经验。(区农业农村局供稿)


用好资源“小杠杆”  撬动乡村振兴“大发展”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近年来,石潭镇依托资源禀赋优势,立足“生态农业研学小镇”发展定位,紧抓“百千万工程”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优势,做强做优丝苗米、澳洲坚果、蒲坑茶三大支柱产业,写好乡村振兴的“土特产”文章,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真正撬动乡村振兴“大发展”,激活产业兴旺一池春水,唱响“乡村振兴曲”。

       一、用好“农业资源”,撬动“土特产”发展招牌“破圈出彩”。积极探索以乡贤为抓手,通过盘活农村承包地、农村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闲置学校用地,吸引乡贤返乡创业带动就业,从而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实施“企业+村集体+乡贤”的模式,建成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水西民宿集为一体的田园旅游观光综合体,提供保洁、食宿、售卖等就业岗位,可吸纳60余名村民就业,每人每月增加务工收入2000-4000元。同时,依托农经联公司购销石潭“土特产”,能够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村集体经济壮大提质增效,加快实现强村富民,切实激发联农带农效应。

       二、用好“人才资源”,撬动“智慧团”发展优势“聚光成炬”。清远市蒲坑茶传统制作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黎书辉,作为土生土长的石潭本地人,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惠农政策大力支持下以及南楼村委会、家人的鼓励下回乡创业,石潭镇政府主动协助其成功申请贷款资金,解决了创业资金难题,顺利创办了清远市老茶人茶业发展有限公司。

先富起来的黎书辉打造了200多亩高山茶种植示范基地,向本地茶农提供学习提升种植技能,并积极传授茶叶种植、管理、制作等工艺,大力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用好“技术资源”,撬动“数字化”发展理念“领跑全程”。依托自然条件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大力发展澳洲坚果种植。目前,澳洲坚果已在石潭镇南楼、中和、白湾等村广泛种植,种植总面积达2000多亩。南亚所驻石潭镇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专家组,深入产业一线,深入调研。从澳洲坚果育苗、移栽、种植、到后期管护进行“手把手”现场教学,同时,对产业未来发展中资源保存、品种示范、种苗繁育和产品加工等战略规划方案提出了详细建议,进一步提高种植水平,打通科学种植“最后一公里”,以科技赋能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未来2年,预计全镇澳洲坚果种植面积可达5000亩以上。(石潭镇人民政府供稿)


浏览次数:-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网站首页 清新动态 走进清新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