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们司法局啦,之前老板拖着我们的工资,现在终于能解决了”。工人们不约而同地向调解员表示着感谢。原来,他们都是某工地的工人,因开发商资金周转不灵,部分工资被拖欠,多次讨薪均无果。工人代表直接到清新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反映问题,在清新区司法局多元解纷工作站等部门的协调下,该纠纷成功化解。

入驻清新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以来,清新区司法局多元解纷工作站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依托1+6+N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不断推进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
“零延迟”筑起法治保护盾,审查前置夯实文本根基。该案件涉及人数多,工人缺乏专业法律知识,为更有力保障工人权益,捍卫工人劳动尊严,工作站说服工人采用“调解+司法确认”模式。在工作站草拟协议书、司法确认申请书等资料后,邀请法院工作人员现场指导,避免因文书格式不规范、法律表述不严谨等瑕疵导致工人反复奔波修改,为后续司法确认顺利申请打下扎实基础。
“聚合力”打造攻坚共同体,共同按下调解加速键。“工人人数较多,我们需要支援”,面对十余名等待中的工人,工作站立即向太和镇综治中心发起“集结号”,八名中心工作人员火速到位,协助工作站开展调解工作。在工作站的统筹下,十余名工作人员有序分成登记组、笔录组、信息收集组、秩序组等组别,“链条式”完成协议书及司法确认申请各项环节,无缝衔接快速推动调解进程,极大地节约了调解时间。有工人笑着说:“我还赶得及接孩子放学”。
“帮跑腿”搭建服务连心桥,司法温度延伸至“最后一公里”。“这些文书资料,我帮你们跑”。工作人员秉持“群众少跑腿、服务加速度”理念,在签完各项文书后,工作人员引导工人们先行离开,自己则立即从调解员转变成“快递员”,用“服务跑”代替“群众跑”,主动承担起运送法律文书的责任,将十余名工人的材料送至一公里外的清新区人民法院。这一公里的服务延伸,传递的不只是文书,更是司法为民的温度与担当。
据统计,2025以来,清新区司法局多元解纷工作站共计化解矛盾纠纷173宗,为当事人申请司法确认130宗,涉及金额近500万元,促进超200余名纠纷当事人握手言和,为筑牢社会治理发挥司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