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首页
清新动态
走进清新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网络问政
首页 > 政务公开 > 乡镇动态
“闲置地”变“聚宝盆”!浸潭镇六甲洞村打造乡村运营“清新样板”
发布日期:2025-08-25 15:30 文章来源:清新新闻 字体大小:【

       当晨雾漫过小华山的山脊时,当金龙洞的地下河泛起粼粼波光时,浸潭镇六甲洞村的一天,从乡村运营中心的第一缕灯光开始苏醒。

       这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办公室”,而是一座连接山水与人心、串联资源与希望的“乡村枢纽”——它让散落的风景成了“聚宝盆”,让村民的手艺有了“大舞台”,更让每一个走进六甲洞村的人,都能读懂这片土地的诗意与活力。

       “以前游客来,看完溶洞就走了;现在拿着这张卡,能摘果、攀岩、住民宿,还能泡汤泉、学做竹编,玩一整天都不够!”村民邹伯指着运营中心墙上的“全域游览地图”,笑得合不拢嘴。

       运营中心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给六甲洞的山水“重新编曲”它把小华山的云海、金龙洞的钟乳石、下迳村的农耕文化、醒狮文化这些“珍珠”,用“一卡在手,玩转六甲洞”的创意串成了线。

       游客走进运营中心,既能通过宣传手册直观规划行程,也能现场买票体验不同游玩项目,甚至能直接拎走村民现做的“客家有心糍”——曾经“各美其美”的分散资源,如今成了“美美与共”的全域旅游体验。

       午后的运营中心,展架上陈列的不仅是竹编篮、蜂蜜罐,更是一个个“山水变现”的故事:小华山脚下的农家乐,因运营中心牵线对接旅行社,旺季时座无虚席;村民采的野菜,通过运营中心的农产品柜台,第二天就出现在城市的餐桌上。

       “每月能领分红,还能在自家门口上班挣钱,这样的日子,以前真是连想都不敢想!”在运营中心孵化的民宿里做保洁的陈阿姨,算起如今的收入,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线。

       运营中心的“秘诀”,藏在那支“村委+项目管理人+专业人才”的团队里。他们不搞“包办代替”,而是手把手教村民做运营:帮返乡青年的民宿设计“农耕体验套餐”,带手艺人对接市场需求,改良竹编样式,甚至请专家来给果园支招“认养模式”。如今,村里28个入库项目里,一半以上是村民自己牵头的,从“等着帮扶”到“主动闯市场”,村民的腰杆挺得更直了。

       傍晚时分,运营中心的会议室里常挤满人:有人来问自家茶叶怎么定价,有人想报名参加直播带货培训,还有老人来打听下个月的集体分红——这里早已不是冷冰冰的办公点,而是村民们商量事、谋发展的“暖心屋”。

       “我们要的不是‘昙花一现’的热闹,而是让六甲洞村的好日子长长久久。”六甲洞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邹瑞文指着“一带四核八驱”规划图,眼里有光。

       依托“山水秀丽·和美浸潭”示范带,运营中心正把农、文、旅、康四大产业做深做透:春天推“赏花+农耕”,夏天做“避暑+溶洞探险”,秋天搞“丰收节+市集”,冬天办“汤泉+非遗”——四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

更妙的是,这些项目都连着村民的“钱袋子”:蔬果园供民宿客人采摘体验,村民的旧屋改造成农家书屋,连村中的墙面都被暑期“三下乡”的大学生们画上画,成了热门打卡点。

       “下一步,我们计划以乡村运营中心为核心枢纽,系统布局桑芽菜标准化种植、桑叶生态养蚕与森林康养三大项目。”邹瑞文进一步介绍,桑芽菜种植将依托运营中心的技术指导团队,推行“统一育苗、统一种植、统一收购”模式,规划种植1000亩桑芽菜,预计年产量可达300万斤;桑叶养蚕项目将联动现有桑芽菜种植基地,建设年产25万斤蚕茧的养殖基地。

       康养板块则深度融合六甲洞村的古道禅意文化与田园风光,规划建设中医理疗馆、森林步道与农耕体验工坊,打造“日间康养+短途旅居”的复合型产品。通过这三类业态的联动发展,预计可盘活闲置土地2000余亩,新增就业岗位200个,带动村民年人均增收超3000元,真正让乡村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本,让村民在产业振兴中共享红利,持续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根基。

       附图:

ed412d10740b422520f11164d9f9289f_compress.jpg422561062b4b5b673f6b9631e93cecbf_compress.png7d96b514d02a79ba18a76beabacb33b0_compress.png38af6017035ba163795c61cd0a0ad02b_compress.png

浏览次数:-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网站首页 清新动态 走进清新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