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清远市清新区山塘镇,田间地头稻虾肥美、光伏板下渔歌唱晚,旧厂房里机器轰鸣、古村落中业态焕新。紧扣 “百千万工程”部署,攥紧土地、资产、产业“金钥匙”,用活创新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让“沉睡要素”变身“增收活水”,绘就出一幅宜居宜业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土地活起来・绘就资源一张图
“以前零散的田地、闲置的厂房,现在都成了‘香饽饽’!” 山塘镇以全域统筹为抓手,让土地资源焕发新生机。农业上,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三年流转盘活土地3100亩,“稻薯轮作”“稻虾共生”“稻菜联动”的立体种养模式遍地开花,连片良田变成“四季有收”的聚宝盆,为规模化、标准化农业筑牢根基。工业上,瞄准低效用地“做文章”,推动铨丰等6家企业“三旧”改造,3家已顺利落地;借着增存挂钩、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的政策东风,消化批而未供土地、激活闲置土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噌噌往上涨,绘出镇域可运营资源“一张图”。

恒平村1500多亩良田,通过整治整合现时种植优质丝苗米
业态新起来・培育运营主力军
产业有新意,增收有底气。山塘镇走产业融合路子,让乡村产业既有“土味”更有“科技范”。引入社会资本打造清远首个大跨距柔性支架 “渔光互补”桂花鱼养殖项目,“光伏板晒太阳、鱼塘养鲜鱼”的新模式亮眼十足;再加上先进饲料养殖技术的推广,养殖成本降了40%以上,特色养殖竞争力节节攀升。恒平村靠着“党建+”模式,拉起“支部引领、党员示范、群众共治”的队伍,把“智慧稻”“生态鱼”“古法腊”做成特色品牌,“一村一品”的产业矩阵越做越大,实现项目建成即红火运营。

山塘镇成功探索出清远首个大跨距柔性支架渔光互补项目

华润润阳500兆瓦渔光互补调压站项目
资产转起来・构建运营新机制
“闲置地变金疙瘩,旧厂房换新天地!”山塘镇深化农村集体经济改革,让闲置资产“活”出大效益。恒平村盘活村委会旧址及周边用地,建起腊味第一车间,还拿下全区首例村委会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成了盘活闲置资产的“样板间”;胜利村用闲置用地搞起稻谷烘干项目,新兴村把旧厂房改造成集加工、交易于一体的多功能产业楼,“肥瘦搭配、多元反哺”的运营机制,让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渠道越走越宽。

山塘腊味产业园效果图
保障强起来・破解发展拦路虎
发展要提速,保障得跟上。山塘镇精准发力破难题,为发展保驾护航。聚焦重点项目用地需求,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十四五” 期间累计报批建设用地1415.59亩,让腊味产业园、交通基建、民生工程等项目顺利落地。在资金使用上,规范管理、高效支出债券资金,把钱花在刀刃上,重点投向典型村的村道硬化、污水治理、村容提升等民生工程,让农村环境越来越美,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

山塘镇低地工业园航拍图
这份“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资金促发展”的山塘实践,为乡镇破解发展瓶颈提供了鲜活样本。未来,山塘镇将继续以“百千万工程”为引领,持续深挖要素潜力、创新发展路径,让每一份资源都释放价值,每一个村落都焕发活力,在乡村全面振兴的赛道上加速奔跑,让和美山塘的画卷在实践中不断铺展延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