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部门乡镇 > 乡镇 > 三坑镇 > 规划计划 > 工作计划及总结

2011年三坑镇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 2012-01-06 00:00   来源:清新区三坑镇   发布机构:   点击:-

各位代表:

现在,我受三坑镇第十四届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三坑镇在应对各种严峻挑战中不断夯实基础、奋力开拓的五年,是探索发展新路、积极谋划跨越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镇人民,团结拼搏,克难攻坚,加压奋进,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开启了“十二五”发展的新征程,全镇上下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过去的五年,是实现跨越发展,综合实力得到显著增强的五年。五年来,全镇上下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建设“宜农、宜旅、宜居”的工作思路,全力以赴抓项目、增投入、强效益,不断推动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2010年,全镇实现社会生产总产值19.31亿元,比2005年增长3.64倍,年均增长29.4%,其中工业产值16.1亿元,增长2.9倍,年均增长23.7%;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4亿元,比2005年增长4.45倍,年均增长34.8%;完成税收2037.7万元,比2005年增长4.53倍,年均增长35.3%;农民人均纯收入6374.5元,比2005年增长1.63倍,年均增长10.3 %。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五年来,全镇共引进投资项目63个,合同投资金额40多亿元。其中,清新温矿泉增资扩建项目首期投资8.3亿元;厚达帽业合同投资金额1.6亿元;协兴日用品合同投资金额1.2亿元;博益投资公司计划总投资1.2亿元;大辉鞋业合同投资金额3000万元。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五年来,全镇共发展各类农业项目面积3.23万亩,其中,水产养殖面积1.84万亩,水果种植面积1万亩,药材基地3000多亩,无公害蔬菜基地900多亩。新增了强力凉茶和文坚农业等两家县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新成立了三坑镇沙糖桔专业合作社、辉强种养殖等一批专业合作社。农机拥有量居全县第二,机械耕作面积达2.2万亩,占粮食作物面积的80%。

旅游经济保持兴旺。清新温矿泉、名将俱乐部、田园牧歌等旅游项目加快发展,其中,名将俱乐部荣获2009年度广东最受欢迎温泉景区;清新温矿泉增资扩建项目进展顺利,一期征地工作已基本完成,前期施工工作逐步开展。以清羡园为主的农家乐不断发展壮大,一批旅游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旅游接待能力不断增强。“十一五”期间,全镇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94亿元。

-----过去五年,是实现统筹发展,城乡面貌得到显著改善的五年。城镇建设明显加快,2008年共投入300多万元完成了镇标、路标等建设。2010年对圩镇内所有下水道进行全面清理,在圩镇主要街道安装近百个环保型垃圾桶;对旧市场两旁横街进行水泥硬底化重新铺设,对部分街道安装新路灯,圩镇环境焕然一新。新农村环境日益改善。五年来,共投入330多万元,先后建成亨图、新寨等6个文明村;全面完成龙田、新寨等示范片工作及6宗新农村建设工程。

-----过去五年,是实现协调发展,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加快农村公路发展,“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村级公路建设68.6公里,比“十五”末增加72%;全面完成乡村公路候车亭建设工程,实现乡村公路候车亭全覆盖。高度重视群众饮水问题,投资995万元,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8宗,解决了9个村1.88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00多万元,完成九牛洞和西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清西围三坑支堤北围五十年一遇达标建设;全面修复2006年特大洪涝灾害水毁水利设施;新增庆丰电排站两台合共500千瓦机组;清淤维修镇内排灌渠道14.6公里,改善排灌面积3万多亩。加强电力设施建设,全面完成108个自然村的电网改造工程。

-----过去五年,是实现和谐发展,各项事业得到全面进步的五年。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低收入家庭实现了应保尽保;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取得新实效,我镇被授予2010年清远市“先进驻村工作组”光荣称号。人口计生工作扎实开展,符合政策生育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等指标完成良好,并荣获2010年清远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综合先进奖”。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2008年创建为清远市教育强镇,2010年成功创建为广东省教育强镇。卫生医疗条件明显改善,2010年镇卫生院改建工程顺利竣工。创建了全县首个“广东省巾帼种养示范基地”、“广东省巾帼示范村”和“清远市平安家庭”示范村。注重维护社会稳定,突出抓好信访、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工作,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经过五年的奋斗,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奋斗伴随艰辛,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县委、县政府和镇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镇人民上下齐心协力、奋力拼搏的结果,也是各位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镇政府,向各位代表和全镇人民,向所有关心和支持三坑建设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是:经济总量小,城镇化水平还不够高;经济结构不够合理,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社会维稳工作仍比较严峻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未来五年,是三坑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也是跨越赶超、大有作为的黄金发展期。展望“十二五”,产业转型升级、生态文明建设、更加关注民生、强化社会管理等将成为最重要的阶段性特征。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必须把握新机遇,谋划新蓝图,加快新建设,全面开创三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

“十二五”时期主要指导思想是: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主题,紧紧围绕建设“宜旅、宜居、宜农”名镇的目标,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合理统筹城乡发展,努力改善社会民生,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协调发展,努力打造科学型、和谐型、幸福型三坑。

“十二五”时期预期目标:到2015年,全镇生产总值突破46.07亿元,比2010年再翻一番,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9%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300元左右,年均增长率保持在8%左右。

为实现上述目标,未来五年,我们必须在更高的层次上大力实施四大发展战略:

(一)大力实施旅游强镇战略,着力打造“宜旅名镇”。

1.抓好招商引资,提高经济发展活力。加大招商引资的工作力度,突出“以商招商、以特招商、以大招商、以优招商”,促进镇域经济科学协调发展,带动经济发展大提速。根据我镇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及发展定位,引导资金主要投向旅游、城镇建设、现代服务业及农业。重点引进和培育投资额度大、带动作用强、生态影响小的龙头型项目。力促清新温矿泉扩建、博益投资公司一期工程等项目尽快动工兴建;厚达帽业、高扬电子尽快投产以及名将俱乐部的增资扩建项目尽快动工。

2.凸显生态优势,促进旅游经济发展。依托镇内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整合、包装、提升现有的旅游资源和已建成的景点景区,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加快旅游项目建设。重点以清新温矿泉景区为龙头,合理规划并进一步扩建、改造、完善景点景区的配套设施与功能;加大旅游整合力度。以原有景点为载体,以整体资源为手段,初步构建起“温泉、度假、生态、休闲”为特色的旅游区。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加快农村公路绿化工程,力促清四公路太平盈富路口至三坑段尽快动工扩建。因地制宜发展“农家乐”,积极创建特色旅游村、各类型的旅游示范基地。加强与珠三角和港澳地区的合作,全面推进生态旅游休闲发展计划,带动第三产业协调发展。

(二)大力实施城建美镇战略,着力打造“宜居名镇”。按照“科学规划、适度超前”的原则,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力和承载力。进一步抓好城镇建设。按照“一轴三点两组团”(一轴——即建设三坑城镇中轴线,三点——即建设新镇标、新文化广场及新绿道公园,两组团——即生活商贸组团及综合服务组团”)的定位思路,着力打造“温泉旅游特色小镇、田园生态水城”,突出“绿、水、商”三大主题,在水景、植被以及城镇商业发展上大做文章,打造山水生态的最佳载体,力促城镇建设上规模、上档次、上品位。进一步完善交通配套设施建设。在村村通公路的基础上,加快汽车客运站的规划和建设步伐,构筑一个较为完善的运输网络。

(三)大力实施农业兴镇战略,着力打造“宜农名镇”。围绕“做强品牌、做大基地、做活流通、推进改革”的发展思路,全力打造“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示范型农业。抓好农业基地建设。在现有无公害蔬菜基地的基础上,重点打造绿恒、兴叶、溢丰、健叶连片1500亩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在现有沙糖桔种植面积上万亩的基础上,逐步探索种植香瓜、西瓜、火龙果等多样化果类发展;逐步完善花卉、水产、中药材、养猪等示范基地,以基地推广种养技术和带动农户发展。抓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市级基本农田5000亩保护示范区建设,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议案项目,抓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实施,全面完成城乡减灾防灾工程、镇内水库除险加固、三坑河治理及三坑河南堤加固工作。

(四)大力实施民生攻坚战略,着力打造和谐三坑。积极推进民生工程,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维护社会平安稳定,努力打造和谐三坑。优先发展教育。力争在2011年底前,完成1所公办规范化中心幼儿园建设;到2015年,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达标率为100%,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毛入学率98%以上,初中毕业升学率达到95%以上。完善公共卫生医疗体系,全面完成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和仪器设备配套建设,继续完善乡村卫生站的建设和管理。加强急救网络建设,提高应急抢救能力,提升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救治水平。加强人口计生工作,逐步建立起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人口计生基层管理服务体系,形成调控有力、管理有效、服务优质、群众满意的人口计生基层基础工作新格局。深入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确保今年基本完成“双到”工作任务。进一步抓好社会稳定工作。认真落实定期排查、领导包案、责任追究等制度,大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2012年工作设想

 

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做好明年的各项工作,对于加快新一轮发展,全面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2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镇第六次党代会的部署,以建设“宜旅、宜居、宜农”名镇为目标,以财政增长和农民增收为重点,切实抓好“旅游经济、城镇建设、农业产业化、社会民生、安全生产及社会稳定”等六方面工作,实施科学管理,务求真抓实干,为实现镇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财政收入达到    8034万元,增长20%以上;实现招商引资实际投资55亿元,增长35%以上;社会固定资产投入19.5亿元,增长12.6%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435元,增长8%以上。

2012年,我们将重点抓好七件实事:一是继续实施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全面完成布坑新寨示范片二期工程;力促完成崩坑村示范村工作。二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促全面完成枫坑西坑灌区4000亩农综项目改造工程。三是加快农业产业化示范点建设。全面完成市级基本农田5000亩保护示范区建设;力促建成1500亩蔬菜基地。四是不断完善教育卫生项目建设。五是加快旅游业的发展。力争清新温矿泉扩建工程度假酒店动工兴建;因地制宜发展1—2家“农家乐”。六是加快城镇建设的规划改造。七是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力争2012年建设村级公路10公里以上;清四公路盈富路口至三坑段扩建动工。

 

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各位代表,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政府重任在肩,责无旁贷。我们必须切实加快政府转型,不断提升政府创造力、执行力、公信力和公共服务能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一)坚持解放思想,构建创新型政府。必须形成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经济大发展的共识,以更加广阔的胸襟、开放的气度,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坚持学以致用,紧密联系实际,改变传统的思维、行为方式,大胆地闯、大胆地试,满怀激情的团结带领广大群众迅速掀起新一轮经济发展热潮。

    (二)坚持真抓实干,构建服务型政府。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要适应新的形势要求,深入到困难多、问题多、矛盾多的地方,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疾苦,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做群众之所需,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三)坚持团结协作,构建务实型政府。在发展经济、推进工作中,既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加强协作,搞好配合,特别是要以大局为重,打好总体战。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加快经济发展上来,深入研究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狠抓影响发展的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及时解决落实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四)坚持廉洁自律,构建清廉型政府。牢固树立宗旨意识,以群众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政府工作的标准,努力做到尊重群众,依靠群众,善待群众,重点解决群众关心的热难点问题。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大力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积极构筑警示训诫防线,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以卓有成效的反腐成果取信于民。要履职尽责,清正廉洁,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利,堂堂正正做人,扎扎实实做事,清清白白从政,努力当好人民公仆。

   

各位代表!完成“十二五”规划,实现新的更大跨越发展,是全镇人民寄予的殷切期望。重担在肩,我们责无旁贷;任务艰巨,我们使命光荣。新的时期,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及镇委的正确领导下,励精图治,积极进取,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高昂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切实承担起新的使命,为开创三坑镇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建设更加美满幸福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您已选择离开清新区政府门户网站,接下来跳转至的页面与本站无关。 4秒钟之后将自动跳转到新页面,请您稍候…… ×

网站导航

底部

清远市清新区人民政府主办 清远市清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

清远市清新区综合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管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运维电话:(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电子邮件:

粤公网安备 44180302000001号         网站标识码:4418030003

[粤ICP备050579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