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施工期 1、陆生生态 ①施工现场应保持路面平整,土方堆放坡面也应平整,施工完成段,对裸露地面应及时进行恢复。 ②雨季施工时,应备有工程土工布覆盖,防止汛期造成水土大量流失,平时尽量保持表面平整,减少雨水冲刷。 ③对施工弃渣、弃土严格管理,严禁随意堆放。用于平整土地或回填的,应堆放在固定的地方,并加盖塑料膜等,以减少风吹损失。 ④项目完成后要对水土保持工程及绿化设施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 2、水生生态 ①施工废水禁止排入周边水体。 ②施工结束后恢复鱼塘生态。 3、地表水环境 ①含油施工废水经隔油+沉淀处理后回用;②生活污水经临时三级化粪池处理后用作项目周边农作物的浇灌;③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雨季时尽量减少土地开挖面,施工场地尽量远离山塘内坑;④施工期间严禁泥沙、施工机械矿物油流向河流,施工废渣应当及时运至指定的弃堆场地处理,确保不会对山塘内坑产生污染;⑤施工场地应建立排水沟和截水沟,防止施工废水排入山塘内坑;⑥定期清洁建筑施工机械表面不必要的润滑油及其它油污,对废弃的用油应妥善处置;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避免施工机械在施工过程中燃料用油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对施工期含油废水作隔油、沉淀处理后回用;⑦施工开挖过程产生的泥浆水禁止乱排,收集经沉淀处理后回用;⑧确保施工范围不涉及、不得影响山塘镇北江山塘水源地保护区;⑨施工废水不得排入山塘镇北江山塘水源地保护区。 4、噪声 ①施工单位应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禁止夜间(22:00-06:00)施工;②对施工机械合理布局;③施工区域两侧应加装施工围挡;④尽量采用先进低噪声设备,对产噪施工设备应加强维护和维修工作;⑤施工单位应加强与施工点周围居民和单位的沟通和联系,讲清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⑥施工单位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教育,提高作业人员的环保意识。 5、大气环境 ①配置工地细目滞尘防护网,设置符合要求的围挡;②易产生扬尘污染的场所应采取封闭、喷淋及表面覆盖等防尘措施,其堆放场所尽量远离附近居民区;③在施工期应对道路进行硬化,落实路面保洁、洒水防尘制度,减少运输道路扬尘污染等;④临近环境敏感点的施工,需设置围蔽施工,并设置边界水喷淋雾化装置;⑤限制施工区内运输车辆的速度;⑥运输车辆应当在除泥、冲洗干净后,方可驶出作业场所。同时粉状材料禁止散装运输。加强对运输车辆和施工机械的定期维护保养,禁止车辆超载行驶。⑦临时堆土场应尽量远离周边敏感点并加盖篷布进行覆盖暂存,同时加强堆场表面喷淋洒水抑尘措施。 6、固体废物 ①土地开挖产生的土石方应集中收集堆放,并优先作为回填的材料;②对产生的建筑废料,要尽量回收和利用其中的有用部分,剩余废料由施工方统一回填或者清运到城市市容卫生管理部门指定地点,严禁乱堆乱放;③对会引起扬尘的建筑废物采用围隔堆放处理,加强对建筑余料或建筑材料的管理,确保土石方运输沿途不洒漏,不扬尘,严禁随意装运和乱倒乱卸,运输车辆不可随意改变运输路线;④要在施工现场统一设置垃圾箱等环境卫生设施,集中收集的生活垃圾定期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置,不得随意倾倒,以免污染当地环境和影响景观;⑤施工过程中严格限制施工范围,严禁随意堆放弃渣,严禁弃渣下河;⑥施工期间设置的临时堆渣点需要远离或者避开山塘内坑,避免固体废物流失进入山塘内坑。 二、运营期 1、陆生生态 ①恢复绿化;②定期对升压站周边绿化进行养护。 2、水生生态 渔光互补区在四周留有足够的水面,供鱼类活动,光伏方阵与水面留有足够的高度,减少生产活动对水生生物的干扰,鱼塘内选择合理的水生生物品种,保证项目所在地的生态平衡。 3、地表水环境 员工生活污水经三级化粪池+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后,全部回用于升压站绿化的浇灌,不外排地表水体。 4、噪声 ①箱式变压器、主变压器底部基安装减振垫;②优先选用低噪声设备;③定期维护设备;④合理布局;⑤种植绿化隔离带。⑥运营期常规监测1 次/季度 5、废气 项目无废气产生及排放。 6、固体废物 ①废变压器油、废铅蓄电池和废含油抹布暂存于危废暂存舱,定期交由有相应资质的危险废物处置单位进行处理;②废旧光伏组件贮存支架临时堆放区,最后统一由厂家回收;③员工生活垃圾暂存于生活垃圾临时分类区,由环卫定期清运处理。 7、电磁环境 ①选择低电磁辐射的设备GIS;②对设备的金属附件确定合理的外形和尺寸,避免出现高电位梯度点;③做好设备的检修,确保设备在良好状态下运行;④加强对工作人员进行有关电磁环境知识的培训,加强宣传教育。 8、环境风险 ①光伏区中箱式变压器平台四周设置环形沟;②主变压器底部设有贮油坑,坑底设有排油管,在升压站设置事故油池;③危废暂存舱严格按照防渗、防风、防雨、防泄漏等要求进行设置;④主变压器采用自动报警系统,其余电气间均设置温感自动报警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