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部门乡镇 > 部门 > 清新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 规划计划 > 工作计划及总结

清新区工业和信息化局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计划

时间: 2022-06-30 20:40   来源:本网   发布机构:   点击:-

  今年以来,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市委“十大行动”、区委“五大行动”实施方案,不断推进清新区经济高质量快发展。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亮点及措施

  今年以来,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围绕市委“十大行动”、区委“五大行动”实施方案,不断推进清新区经济高质量快发展。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党建引领工作

  一是局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压实主体责任,认真开展落实模范机关的创建工作,突出抓党建主业和各党支部责任分工,将主题教育推向纵深发展,在开展好党员“三会一课”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了警示教育、廉政教育、责任意识和意识形态思想阵地教育工作。二是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我局紧紧围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点工作,强化班子建设,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壁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落实疫情防控的物资保障、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境外疫情“防输入”工作等。

  (二)紧盯经济发展目标,主动担当作为

  紧紧围绕稳增长预期目标,落实一把手主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股室负责人配合抓的经济运行分析调度工作责任机制,压紧压实工作责任,确保目标任务完成。

  工业生产方面,2021年,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402.21亿元,同比增长17.5%,规上工业增加值111.36亿元,同比增长9.2%。

  工业投资和工业技改投资方面,工业投资同比增长5.56%,工业技改投资同比下降8.87%。

  外资外贸及商贸运行方面,2021年,实际利用外资2.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3.88%。进出口总额75.13亿元,同比下降8.2%,其中出口总额51.10亿元,同比增长1.1%,进口总额24.03亿元,同比下降23.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6亿元,同比增长13.3%。

  (三)切实推进市委“十大行动”和区委“五大行动”等重点工作落地落实

  1.成功申报省经开区。在4月25日,经省政府批准成立广东清远经济开发区,以“一区两带三基地” 的总体布局,打造飞水片区的现代服务创新基地、太平片区的先进制造基地和禾云片区的新材料产业基地,为清新区产业发展打造更好的产业平台。

  2.强化产业招商,提高招商质量和成效。以广东清远经济开发区批准为契机,依托清新现有的产业发展优势,主动对接珠三角地区产业外溢布局,实施错位发展,努力引进一批优质项目,不断壮大工业增量。今年全区新签投资万洋众创城、华伟达、汇泰隆、鑫堡、米墅、膜法科技等项目,总投资额54.2亿元。与海大集团签订投资35.2亿元的海灏(清新)产业园框架协议。

  3.加快产业项目建设。今年以来,推动了盈富工业园的海龙二期、海大禽畜动保、弘盛鞋材、铁夫尼斯皮具,龙湾电镀基地的益安科技、石元汽配、咏鑫电镀、鸿力表面处理,云龙工业园的德拉尼家具、球霸体育用品,龙颈、太平镇的华润风电竹岭项目等10多个项目动工及加快建设,敏实二期、万洋众创城等项目开展土方平整等前期工作,将陆续动工建设;推动了容海水产品加工流通、华昊无纺布、新力通、浪美新材料等项目投产;敏实汽配、海龙生物、南方制版、华润风电、建乐玩具等一批新投产项目上规达产,全年“小升规”企业预计8家。

  (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按照“强基础、补短板、重特色”的要求,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力度,对照创新载体认定标准,列出问题清单,采取点对点辅导帮扶,推动企业创新发展。今年以来,组织了3人申报国家重点人才项目;现有高新技术企业44家,其中今年新认定21家;2家企业通过省级工程研发中心认定;2家企业通过市级工程研发中心认定;2个项目获2021年省大专项立项,其中省级农业科技园区项目获得300万财政资金;24个项目申报2022年市级科技计划项目,5个项目获2021年区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

  (五)推进现有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企业技术水平提档 

  加快实施扶扰计划,目前已有海贝、先导、万邦3家企业入选市扶优计划;落实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政策,推动传统优势产业不断做大做强。今年以来,新增技改备案项目22个,完成投资额4.34亿元,6个项目列入省级技术改造资金项目库;实施“工业强基”“专精特新”工程。目前我区正代机械有限公司已被省认定为“专精特新”企业;以“一进两送”系列活动为契机,务实精准高效服务企业。今年以来,我区工业企业获省、市技术改造、产业共建、小升规等上级专项资金近5千万元。

  (六)坚持不懈抓好疫情防控工作

  积极做好专班工作。牵头做好入境人员转运隔离、信息排查统计、身体健康检测、应急处置等工作。加强监督跨境货物运输作业点(企业)落实防控措施情况,到跨境货物运输作业点检查了80多次。不定期前往区内大型商业综合体和超市开展疫情防控督查工作,督促企业主体严格落实大型商超疫情防控工作。

  三、主要工作困难

  (一)工业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待优化,增长乏力。工业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不合理、新增重大项目少等依然是较突出的工业经济发展短板。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中亿元以上企业仅占45%,十亿元以上企业占比6.25%;资源消耗型、劳动密集型等产业占比较大,产品附加值不高;新增重大工业项目少,新签项目落地慢,致使工业投资未能扭正。

  (二)要素因素制约工业发展。一是工业园区基础建设滞后,配套功能不够完善。园区道路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的整体谋划推进,影响项目建设投产;园区生活配套及文化娱乐设施欠缺,功能划分不明确,整体配套水平有待提升;二是用地规模不足、用地指标少问题成为制约工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三是环境容量问题及能耗“双控”政策影响招商引资。涉水、涉气排放项目难以落地。能耗问题未解决致使清新水泥二期等项目未能如期顺利推进,影响腾讯云计算基地项目后续运行。

  (三)科技创新短板突出,难以引领经济快发展。区内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偏小,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仅21.87%;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实力偏弱,区研发经费占GDP比重仅为0.88%,落后于全市水平。研发创新资金投入和需求不足,加之从事生产、科研第一线的高层次专业人才较为紧缺,导致企业自主创新活力不足,难以做到紧跟产业创新升级的步伐。

  (四)外资外贸后劲不足。一是受国内外疫情及中美贸易摩擦、进出口关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企业由于工人工资提高、运输费用加大等生产成本的增加,公司总部调整营销策略,将需求量大的普通产品订单转到东南亚、印度等国家和地区;亦有部分企业适应形势,调整策略减少出口,增加内需。二是部分企业生产仍然困境持续,企业生产经营难度加大,投资者的投资信心下降,企业增资扩产意欲不强。企业一线生产员工缺口较大,招工难,企业工人不足对企业的生产和扩产有一定影响。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全力抓好招商引资,推动工业经济壮大总量,提升质量。以省级经济开发区、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两个省级平台为重点,以园区建设推进为抓手,瞄准大湾区、面向长三角等重点地区,利用小分队精准招商、商(协)会招商、以商引商、中介招商、乡贤招商等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大招商、招大商、招优商,努力引进一批优质项目,推动我区工业高质量发展。

  (三)全力抓好签约项目动工、在建项目加快建设推进,力促早日建成投产达产。强化项目调度和服务保障,凝聚上下合力,加速成果转化,促进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早见效。一是抓好签约项目动工建设,力促海大畜禽动保及疫苗项目、海螺二期、华润风电竹岭项目、裕泰实业等新签项目早日开工加快建设;二是力促海龙生物二期、德拉尼家具等一批在建项目早日建成投产;三是推动海龙生物一期、华润风电、敏实一期、金钟汽车零部件等投(试)产等一批新投产项目上规达产,为工业发展增添新动能。

  (四)提高外资利用水平,推动外贸稳定发展。严格执行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放宽制造业等领域限制。积极配合市局开展国际产业投资合作系列活动,畅顺外资企业和部门的沟通交流平台。落实好稳外贸政策措施,巩固提升出口信用保险作用,抓实抓好外贸信贷投放。

  (五)全力抓好科技创新工作。一是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围绕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清远市标杆高新技术企业等进行阶梯式培育,持续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企业群体规模。二是全力打造科技创新平台。支持企业建立各类研发机构,增强企业研发能力。推动行业龙头企业围绕创新链和产业链,联合高校院所,建设集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孵化育成、人才培育等功能的研究院,打造企业创新生态圈。三是提升科技创新支撑。围绕产业升级需求,实施产业精准引才、柔性引才等人才引进模式,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四是加强农业科技引领。落实省、市科技特派员对接联动机制,打通农业科技与农业生产对接渠道,创新“科技支农”模式,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助推乡村振兴。

  (六)抓好服务企业,推动工业提质增效。建立完善区领导联系重点项目、联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制度,全面下沉,认真梳理研究项目落地、企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主动作为积极协调,用心用情用力当好“服务员”,力促企业经济指标增长提速,应统尽统。继续加强技改专项、高质量发展专项、科技创新专项、民营企业经济及中小微企业上规模发展专项等资金政策宣传指导工作,竭尽所能为企业争取上级扶持资金,提振企业发展信心,促进企业通过技术改造、科技创新,练好内功,增添活力,实现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

  (七)抓好低效闲置用地的盘活处置,破解制约工业发展的用地瓶颈。一是盘活低效闲置用地,积极配合自然资源、土地储备等相关职能部门和各镇,对全区低效用地进行全面排查,依法依规做好低效用地处置工作,提高土地经济效益。二是建议区政府加大盈富、云龙、花清等园区工业用地的征收储备及调规等工作,为工业发展腾出空间。三是积极探索村集体留用地合作开发,引进优质产业项目落地,促进产业加快发展。

  (八)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破解工业发展的制约。加强与省、市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沟通,积极争取上级在用地规模、用地指标、能耗指标、环保等方面的大力支持,推动重大产业项目落地。



您已选择离开清新区政府门户网站,接下来跳转至的页面与本站无关。 4秒钟之后将自动跳转到新页面,请您稍候…… ×

网站导航

底部

清远市清新区人民政府主办 清远市清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

清远市清新区综合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管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运维电话:(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电子邮件:

粤公网安备 44180302000001号         网站标识码:4418030003

[粤ICP备050579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