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半年,我局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落实“十三五”规划,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六中 全会,中央一号文件以及省、市、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进产业化经营,着力使全区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进一步推动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一、基本情况
2017年上半年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31.28万亩,同比减少0.67万亩,主要是受天气和市场等影响,不同农作物播种面积略有增减。初步统计,全区完成水稻插植面积17.3万亩,变化不大。花生播种面积5.2万亩,同比面积减少0.25万亩,玉米种植面积2.3万亩,蔬菜播种面积4.5万亩,比上年变化不大,水果种植面积新增0.35万亩,共15.85万亩,茶种植面积新增0.15万亩,共1.8万亩。
我区养殖业生产稳步发展,畜禽产品朝着质优、高效的方向发展。今年1-5月全区生猪饲养量47.82万头、出栏量14.77万头,三鸟饲养量896.08万只;三鸟出栏量394.56万只;牛饲养量1.51万头,其中存栏1.36万头;羊饲养量1.33万只,其中存栏0.89万只。
我区水产生产持续稳定发展,预计2017年全区水产养殖面积为61300亩,其中鱼塘面积54190亩,与去年基本持平。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大力推进“三品”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品牌农业建设,促进农业生产标准化,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是打造传统土特产。紧紧围绕我区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发展需要,统筹制定我区农产品品牌培育发展规划,分年度、按计划、有步骤地培育发展农产品品牌。按照先培育、后认定的原则,以清远麻鸡、乌鬃鹅、大米、茶叶、竹笋、水果、蔬菜等特色农产品为主,着力打造清远麻鸡、骆坑笋、笔架茶、清远乌鬃鹅、水西芦笋等远近驰名的传统土特产。
二是实施“清新优品”战略。目前正积极申报“清远乌鬃鹅”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启动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重点培育10个种植基地。此外,以重点建设供珠港澳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为重要内容,通过土地整合等方式,逐步形成“出口企业+合作社+示范基地+农户”的优质农产品供应模式,持续3年打造“清新优品”。
三是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加快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步伐,2017年上半年新增农产品商标25件,有机产品认证39个,无公害产地(产品)认证2个。目前,我区拥有机产品认证41个,绿色食品认证2个,无公害产地(产品)认证11个,广东省菜篮子基地认证2个,地理标志2个。目前,我区“三品一标”农产品总数达到56个(其中有机产品41个,绿色产品2个,无公害产品11个,地理标志产品2个),区域品牌4个(“中国冰糖桔之乡”、“中国乌鬃鹅之乡”、“中国黑皮冬瓜之乡”、“中国笋竹之乡”),中国驰名商标1个(“林中宝”),被评为省名牌农产品的6个,广东省菜篮子基地认证2个,“清远市土特产十件宝”6个。我区国通牧业有限公司、加多利农贸发展有限公司、美而顺有机缘农牧(清新)有限公司三家企业的产品生产基地获评“广东省首批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
四是强化市场宣传。我区正着手实施的“清新优品”战略,将持续3年投入100万元专项财政资金,委托第三方全力打造和宣传我区农业品牌。目前,我区已拥有:“林中宝”、“清心果珍鲜”、“老笔架”、“鼎纤米”、“粤吃粤滋味”、“煮饭婆”、“南稻源”、“来一鸽”、“优凤”、“美而顺”、“水西芦笋”等一批畅销省内外的精品名牌。
(二)积极推进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一是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2017年上半年新增家庭农场16家,全区共152家;新培育登记成立34家农民合作社,全区共1077家。今年获批3家省级合作社示范社(清远市清新区浸潭镇桃源建辉山地羊养殖专业合作社、清远市清新区中宿茶叶专业合作社、清远市清新区笔架山农业专业合作社)、市级示范社9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6家。落实去年87家新增农民合作社扶持奖励政策,核拨奖补资金共17.4万元。
二是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我区龙颈镇申报的“2016年度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已通过公示,目前正按照上级文件精神组织开展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工作。
三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今年推荐申报省级龙头企业2家(广东爱健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清远市清新区宇顺农牧渔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待上级部门审核批复);同时,初步选定培育对象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清远市清新区日通畜牧渔业发展有限公司),区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同时审核推荐清远市清新区龙颈镇天缘茶叶种植家庭农场等4个农业经营主体申报2017年省级农业发展和农村工作专项资金项目,努力争取上级资金扶持。
(三)开展畜禽养殖业污染整治工作。 根据《清远市清新区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方案》的要求,我区认真贯彻落实整治工作,同时根据禁养区畜禽养殖场整治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相关整治方案,进一步规范全区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据统计,截止2017年5月28日,全区共拆除禁养区畜禽养殖场641户,其中畜场438户,共321056.45平方米,禽场203户,共107607.45平方米,共支付5317.67万元。
(四)大力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1.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2012年度至2015年度计划建设规模24.72万亩,计划投资31484.8万元。在2013年度、2014年度全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考核检查中,我区成绩较为突出,共获得300亩用地指标奖励,深入推动了全区经济发展。其中2015年度高标工作情况:2015年度项目涉及五个镇。建设规模合共4.6万亩,总投资7590万元。其中,三坑镇建设规模6970.81亩,投资1140万元;龙颈镇建设规模9132.15亩,投资1500万元;禾云镇建设规模9835.21亩,投资1650万元;浸潭镇建设规模16067.97亩,投资2700万元;石潭镇建设规模3999.85亩,投资600万元。2015年度任务约5.06万亩,因为我区2012至2014年度高标项目已经累计超额完成约0.4万亩,所以2015年度项目建设规模合共4.6万亩。2017年6月13日止已完成90%。
2.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2017年上半年(截至6月1日),受理农机补贴申请共13份,受益农户共12户,办理农机数量共13台;使用中央农业机械补贴资金9.664万元;农户出资30.677万元;购机总额40.341万元。上级农业部门安排我区发放跨区作业证8本,截至2017年6月9日,已发放4本。
(五)切实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一是农业执法检查与案件查处。2017年前5个月,全局开展农资打假检查农业经营主体196间次,出动执法人员887人次,发放宣传资料等1700多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截至2017年6月12日,陆续开展“春季护农利剑行动”、“农药市场整治专项行动”和“农资市场联合整治行动”,检查农资经营主体127间次,出动执法人员513人次,查封劣质农药一起并基本完成调查取证工作。截至2017年6月12日,农业综合行政大队受理农业违法投诉举报事件5起,发出整改处理通知书2份,均已完成整改处理,并建立投诉举报事件档案。
二是农业应急管理。今年上半年,农业综合行政大队结合清新汛期实际,拟定了《清远市清新区农业局防汛除涝应急预案》,完成了2017年清新区农业局公共安全形势分析报告,积极配合气象部分向农业系统各单位各部门发布紧急气象预报,督促各镇农办开展汛期安全检查,确保农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是农业安全生产。今年上半年,农业综合行政大队协调各单位、各部门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检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1.完成了农业涉氨制冷、涉粉涉爆企业建档工作2.拟定了《清远市清新区农业局“一岗双责”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度》,并积极落实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3.配合清远市农业局完成全市农业安全生产工作档案管理培训班,为全市农业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做出了表率。4.贯彻落实省市检查组来我区开展农业安全生产检查工作的意见建议,对我区进一步做好农业安全生产工作奠定了基础。
四是进一步做好畜牧兽医和屠宰管理工作
1.实行动物全面免疫。全区2017年1-5月共发放牲畜口蹄疫疫苗59.5万毫升,免疫牲畜口蹄疫50.66万头次,其中生猪47.82万头次、牛1.51万头次、羊1.33万头次,免疫率均为应免数的100%;发放禽流感疫苗385万毫升,禽流感免疫注射896.08万只次,免疫率为应免数的100%;猪瘟免疫47.82万头次,免疫率为应免数的100%;猪蓝耳免疫47.82万头次;鸡新城免疫419.69万只次。2017年1-5月全区共发放免疫耳标34.5万套,动物免疫挂标占应挂标动物总数的95%,其中大户免疫挂标率达98%,上市流通的动物免疫挂标率达100%。2.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2017年1-5月完成市下达监测任务数、送检任务数为禽流感(新城疫)血清监测600份,禽流感(新城疫)病原学监测904份。完成省、市下达送检耕牛血吸虫样本30份,亚洲A型口蹄疫血清监测:牛/羊80份;口蹄疫病猪淋巴结10份;猪O型抗体监测65份、猪瘟蓝耳抗体血清监测样本130份;布鲁氏菌病血清抗体羊247份;小反刍兽疫羊血清抗体监测25份、病原50份。通过免疫抗体水平监测,有效增强了全区动物疫病的预警能力。同时在无害化处理上,全区2017年1-4月屠宰环节无害化处理病害猪224头。3.落实财政保障。今年以来已落实各级财政动物防疫工作经费43.765万元(其中区级30万元、镇级15.265万元)。4.加强屠宰监管工作。全区13个生猪定点屠宰场都派了专职检疫员,严格执行入场查证验物,检疫合格方可出场,确保屠宰检疫率达到100%。2017年1-5月全区生猪屠宰检疫23.2121万头(其中双汇公司14.0288万头,各镇共9.1833万头),有效防止疫病的发生,使群众真正吃上“放心肉”,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检测各3653份,检出率为零,确保畜产品安全,全区无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
五是积极开展种植保险工作。全年计划参保水稻面积为40.5万亩,玉米为2万亩,砂糖桔为2万亩,香蕉0.25万亩,至目前,已参保水稻面积42.6万亩,玉米1.91万亩。
(六)大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一是全区8个镇179个村委会以及3470个经济合作社均积极开展土地确权工作,到2017年6月,完成实测面积19.9万亩,占全区应确权土地面积的35.2%,已颁发证书20195份,占全区应发证书数量的17.13%,另外培训工作人员10365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8.4万份。二是做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今年完成往年年度结余资金项目报账工作,共审核往年资金项目共26个,核拨奖补报账资金318.874万元。2017年度的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已广东省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信息监管系统录入项目库,按照配套资金文件精神做好资金配套,完成年度项目审核上报和批复落实75个;所有年度项目已基本完成建设,已验收年度项目54个,其他21个项目近期组织验收。已验收的年度项目报账资料正在整理审核中。
(七)创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清远市清新区2016年9月启动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工作,重点培育10个种植基地申报供港澳出口蔬菜备案基地和抓好种植基础较好的太平、三坑、龙颈、禾云、浸潭5个镇的出口示范区基地建设,全区示范区面积达到2.1万亩,其中太平镇标准化种植基地0.2万亩,三坑镇0.35万亩,龙颈镇0.6万亩,禾云镇 0.2 万亩、浸潭镇 0.22 万亩,太和、山塘、石潭等其他镇共 0.53 万亩。
清新区委区政府制定了以重点建设供珠港澳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为重要内容的“清新优品”发展战略,并突出抓好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在示范区建设中,根据清新自然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突出抓好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为示范基地建设载体,以供港澳出口蔬菜为目标,省市区农产品检测机构协力合作,强化产品质量检测,依托省内农产品出口企业确保蔬菜产品出口,创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广清一体化战略中创建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的模式。目前,清远市清新区创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已通过广东省级验收,准备迎接7月份国家级验收。
(八)建立清新现代农业发展理念
清新区从顶层设计入手,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清新农业的发展,引用现代农业发展理念,从顶层设计、政府管理、多方联动、技术带动、出口示范、质量安全等入手,在清新农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了众多新思路、新举措:
一是龙头企业带动。以台湾农业示范园、南方传媒基地、现代芦笋种植基地、省市共建现代农业示范园以及出口备案企业和蔬菜备案基地等现代农业企业为龙头核心,用现代农业技术、现代经营管理和高价值品种带动周边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
二是制定清新优品发展战略。清新区委区政府制定了以创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为契机,打造绿色、无公害,清新更放心的清新优品发展战略。从农业企业的培育、农产品品牌建设、宣传、种养管理、销售等产业链进行扶持。
三是开展“一个平台、三个园区”建设,搭建农产品流通平台。通过建设“互联网+现代农业”一个公共服务平台,清远市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园、清新区民宿创客空间、寻乡记创新谷三个园区,积极打造广东(清新)粤台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产学研和农业技术普及示范园区,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并结合建设水果产业带和茶叶产业带、引入鸟语轩、永生等大型农产品交易综合市场。通过以园区为载体,以新型互联网品牌农业企业为龙头,相互配合、协同发展,形成了现代农业园区+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格局,带动农民开展订单式、标准化生产,我区初步成为了一个集生产、科研、示范推广、农产品加工及农产品流通于一体的综合型多功能农业现代化示范基地。
四是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增收。通过创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规范种养殖基地的管理,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在首位,把同线同标同质(三同)的出口食品农产品、将特色种养殖业、本地饮食文化特色与农家乐联动发展,带动特色农产品销售,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如通过发展完善民宿周边配套和休闲农业项目,让游客们深切感受真正的当地生活,观赏最美的当地风景;同时吸引游客采摘天然蔬菜、购买自养走地鸡、清水鸭等家禽,把游客“留下来”,体验休闲、绿色、亲子等清新特色农家生活,带动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从而带动农业综合发展。其中我区三坑镇、龙颈镇被评为“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浸潭镇桃源二十一度山居被评为“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据初步统计,今年1月27日至2月2日全区共接待游客25.3万人次,同比增长6.2%,旅游带动经济收入1.8亿元,同比增长6%,其中自驾游客占8成以上,充分体现了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示范带动作用。
(九)其它重点工作落实情况
一是《清新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编制。5月23日经评标委员会评定,确定供应商为广东省澄宇生态伦理研究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所;5月26日在广东省政府采购网进行公示,公示期为一天。各有关当事人对中标、成交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在中标、成交公告发布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向(政府采购代理机构)(或采购人)提出质疑,逾期将依法不予受理。目前,供应商正式确定后需在60日历天内完成编制,需要配合的单位比较多,涉及面广,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我局正积极协助第三方公司收集有关资料,抓紧时间按要求完成编制。
二是广东清远现代农业示范园。项目将建立一个集优质水稻、蔬菜、果树、经济作物、设施花卉、农业新技术于一体的综合展示农作物良种良法示范基地,总面积300亩。建设建安工程5项,田间配套工程6项,50kv变压器及配套设备。2017年1-6月15日完成投资59.765万元,完成年度计划29.88%,已完成工程总量的40%,包括围墙、水渠及部分道路建设等,设施大棚正在建设中。下一步将督促落实水电接入,提高施工效率和加快施工进度;加快施工进度,力争在6月份完成本项目建设的相关内容。
2017年上半年,虽然我局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必须要客观认识到我区农业和农村工作还存在不足,这些不足仍然较大程度影响我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体表现在:一是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的过程中,个别地方和部门重视“三农”工作的力度有所减弱;二是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任务仍然艰巨,农业产品结构不尽合理,品牌带动作用还不够强;三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市场营销等方面还相对滞后,农民收入水平受农资及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影响,农民持续增收机制有待完善。四是农业基础依然薄弱;五是农民持续增收仍然乏力,农民收入水平受农资及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影响,农民持续增收机制有待完善。
三、2017年下半年工作措施
(一)积极推进“三品”工程建设。一是进一步扶持打造种业基地。二是积极引导品牌认证。三是加强农产品质量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二)持续抓好粮食生产。积极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加强农资供应和市场监管、农业技术服务,和切实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确保完成今年上级下达我区的粮食生产任务。
(三)重点抓好动物防疫工作。坚决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制,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按照“四不漏”的原则做好畜禽免疫工作,畜禽免疫率要达到100%以上。进一步增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加强动物的产地检疫、屠宰检疫,严防境外动物疫病传入。
(五)进一步打造农业生产基地。一是围绕“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定位,大力推广良种良法,积极打造高科技、高品质农业产品生产基地;二是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为大力招商引资开展基地化生产提供服务,打造农业发展新亮点。
(六)不断壮大龙头企业,积极引导农业专业合作社建设。组织落实今年市、区级农业龙头企业的申报和验收工作,并加强业务指导,提高农民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确保完成全年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工作。
(七)不断强化农业基础设施。一是进一步加强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和验收,及早规划及开展新一年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继续加强对项目的指导和检查,组织专家对完成的建设项目及时开展竣工验收,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两不误。二是加强农技人员的培训和管理,让科技服务群众。
(八)着力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做好今年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工作,按照市委、区委的要求,加快推进土地置换整合后再确权,确保今年完成70%以上土地确权任务。
(十)不断搞活农产品流通环节,打造新型农村市场。一是进一步完善区农村土地流转及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网络的同时,重点抓好新型农村市场的建设,推动我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和土地流转市场建设方面取得新突破。二是通过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的带动和市场建设,畅通农产品的流通渠道。
清远市清新区农业局
2017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