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部门乡镇 > 乡镇 > 三坑镇 > 规划计划 > 工作计划及总结

三坑镇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计划

时间: 2022-08-08 15:25   来源:本网   发布机构:   点击:-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期,是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第一年。今年以来,我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全年经济目标任务,持续巩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持之以恒推动产业、乡村、旅游三大振兴,全力打造康养文旅目的地,全镇经济社会呈现平稳发展态势。现将2021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21年以来,全镇经济运行总体良好。三坑镇积极与辖区企业联系,掌握企业生产情况。同时深入走访了解辖区内所有在建拟建项目,及时发现项目建设困难与问题,为项目排忧解难。全力支持企业生产发展和项目建设,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呈良好发展势头。2021年,全镇完成工业总产值约2.12亿元,其中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约1.57亿元,同比增长约40%;全镇完成第三产业总产值约2.33亿元,同比增长超300%,其中预计旅游总收入约1.39亿元,接待游客人数超30万人次,全镇第三产业年总产值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21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家(弘霖清新鞋材有限公司),现全镇共有5家“规上”企业。

   (一)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2021年,三坑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市委和区委决策部署上来。2021年至今,召开镇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4次,带动全镇各级党组织开展学习325场。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推动把学习和工作结合起来,突出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有序推进,着力解决民生实事。截至目前,全镇共举办党史学习会120余场,观看红色影视10场375人次,讲好红色故事13场2250人次,瞻仰革命遗址4场132人次,开展党史精品课程9场1880人次,阅读红色经典1场15人次,全镇营造了浓厚的党史学习氛围。

    (二)产业招商落地取得实效。2021年全镇新签约项目8个,预计投资额达59亿元。其中:总投资约40亿元的万洋众创城(原标牌陶瓷厂363亩)已动工,预计2025年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预计年产值约35亿元;总投资约2.5亿元葵背泉现温泉孵化园、揽泉温泉民宿(计划2022年春节试业)、布坑华图罗卜元村农旅项目、水电山庄项目正在施工建设;总投资约0.6亿元的安庆三和村古道里民宿、总投资约1亿元的布坑水上云朵温泉度假项目(原红鹰拓展基地约380亩)正在制定设计方案;总投资约0.6亿元仟竹玫瑰园(原红鹰拓展基地约300亩)已签订租地协议;总投资约14.3亿元雅文白米埔渔光互补、湴崀崩坑等地农光互补新能源发电项目已签征(租)地协议。

    (三)全域旅游发展步伐加快。我镇顺利完成2021年广东省民宿现场推进会各项迎检工作,三坑镇获评“广东省乡村民宿示范镇”,知行民宿、米墅稻田野舍等 2家民宿获评为“广东省乡村民宿示范点”;全年组织开展各类文艺演出约6场(次);接待来自东莞市、四会市南山镇、市知青会等市内外兄弟单位、企业主参观我镇精品民宿超20批次500人次;全年督促完成米墅共享营地和布坑村委会合作壮大集体经济项目、崩坑伊甸园房车营地(大角禾场)项目、兴农乐芦苇野舍民宿项目、新世界清远芊丽酒店二期项目、止林民宿二期、凝碧湾豪庭及富凝公馆酒店项目等6个文旅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投资额约4.5亿元。

    (四)乡村振兴样板区建设初见成效。高标准规划建设乡村振兴样板区成为我区乡村振兴平台交流地,成功举办2021清新秦汉古道之“蒙里驿古道”文化系列活动,赢得了专家评委、参赛人员、新闻媒体的一致好评,并作为我区2个代表镇之一参加省乡村振兴考核实地评估和参与市委农办牵头主办的《乡村振兴大擂台》节目录制,同时作为我区唯一入选省乡村民宿发展现场推进会现场参观定点镇。

    (五)全力应对,夺取抗击疫情新胜利。镇委、镇政府将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及时研究部署,抓好督促检查,落实联防联控。据统计,累计派发宣传单张和海报资料6.5万余份,设立流动宣传点18个,固定宣传点147个。2021年我镇累计3-11岁人群第二针接种率为95.82%;我镇60岁及以上人群第一剂接种率为66.21%;18岁及以上人群加强免疫接种率为55.09%。目前正稳步进行各年龄段人群第一针剂、第二针剂以及加强针的接种工作。全镇上下一心,共同筑起抗击疫情的“安全防护墙”。

    (六)落实低保、特困和社会救助政策,为民排忧解困。继续实施好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确保各项兜底保障政策落实到位,兜底脱贫“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确保顺利完成民政兜底保障在脱贫攻坚中的政治任务。一是按照低保程序,把好入口关,把符合条件的对象都纳入低保范围,对不符合条件或经济条件已经好转的坚决予以取消。截至目前,我镇现有低保户535 户1013人,区财政共发放我镇低保户低保金4810749元,积极做好低保资金保障和监督管理工作;二是做好城乡特困对象供养工作,办理特困入院住院护理费41人次;三是贯彻落实社会救助工作,做好临时救助、医疗救助和大病关爱等救助工作。截至目前,镇级救助 17人次,共发放临时救助金金额26000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镇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较大的挑战:一是部分经济指标未达预期。三坑属于农业大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长期低位徘徊,此外,受新冠疫情、市场环境,以及新增规上企业数量少和部分新增投产项目尚未形成规模等因素影响,工业经济后续增长乏力;二是用地整理需进一步加大力度。区下达新增产业用地任务1206.49亩,目前仅完成815.49亩,准备招拍挂用地面积约368.06亩,正组卷报批用地面积约68.418亩(含留用地报批面积23.418亩),还需进一步加大对上沟通力度;三是招商任务有待进一步完成。新引进建设大项目、产业链项目、带动作用强的项目依然较少,此外,完成引进外资项和新增开工项目、新增竣工产业项目投资总额还需加大工作力度。

    三、我镇2022年工作设想

    2022年,我们将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紧紧扭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开展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试点两大抓手。全力推进“特色温泉康养+”全域旅游经济和特色现代农业经济两大经济发展主线,统筹推进社会民生事业快速发展。

    (一)以建设“特色温泉康养+”全域旅游特色小镇为经济发展主线,努力开创三坑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以温泉核心片区和圩镇片区为经济发展主核,围绕漫水河打造一河两岸经济发展核心群,往北延伸至枫坑村沿产业路串联大陂、安庆、葵背、枫坑等村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带;往南延伸至崩坑村沿崩坑大道串联湴崀、崩坑发展特色农业+农旅经济发展带。

    1.全力打造温泉特色旅游经济核心片区。围绕漫水河温泉段打造一河两岸温泉康养旅游经济圈。一是河北片区以清远芊丽酒店和河中温泉为中心,盘活和扩征周边土地形成面积约1000亩的高端温泉康养旅游集聚区;着重盘活河中温泉和泉谷酒店以及引进投资商开发剩余土地(约700亩)打造高端温泉度假酒店和旅游地产的高端品质温泉康养度假群。二是河南片区以收回清新温矿泉旅游渡假区约550亩河南旧区的土地及资产为核心引进大综合性旅游开发项目。同时利用周边村庄的旧资产、旧村庄、旧土地,盘活资源资产,做大做强做优民宿产业,打造各类特色民宿50家以上,将河南片区打造成中高端旅游综合体+特色民宿中高端和大众化温泉旅游产业集群。

    2.全力打造圩镇工商贸经济核心片区。围绕漫水河圩镇段打造一河两岸高科技轻工业和商贸居住的宜居商贸经济圈。一是河北区域以陶瓷厂收储土地(约530亩)为核心,统筹整合周边土地形成规模约1500亩的高科技轻工业集聚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打造数字灯光制造、展示产业新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打通工业制造+工业旅游+商贸会展与特色旅游深度融合的发展之路,延伸旅游产业链,谋划发展一河两岸数字音响灯发展示范带,推动夜间旅游经济的发展;二是河南区域以圩镇老旧区为依托,大力实施乡村振兴镇村同建战略,谋划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和美丽圩镇建设,全力建设宜居宜商的美丽商贸小镇。

    3.全力打造乡村旅游产业经济发展带。以产业路和排涝堤路为主线,将枫坑、葵背、安庆、大陂等村与温泉河北片区串联起来,以清远市第一批乡村振兴样板区建设为契机,借助汕湛高速公路优势,深入实施特色乡村建设工程、农村“三块地”改革工程、特色农业种植工程、壮大村集体经济试点工程、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工程等。积极盘活村庄闲置房屋用地资源和土地资源,培育农旅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产业、特色农业产业形成新产业链,发展特色农业+特色农旅的新兴经济产业。

    4.全力打造崩坑特色农业经济发展带。一是以崩坑、湴崀两村为核心,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生态和山、水、田、林、路,以本土清新强力凉茶厂为基点,引入中国华润电力集团(投资发展约2200亩)农光发电新能源项目,拟投入4.8亿元,装机容量12万千瓦,依托本土的清远台湾现代农业示范园和清新强力凉茶厂推广农电基地种植特色农业(中草药、山苏等),发展农电+特色农业的新兴产业经济发展带;二是以崩坑村秀美的南山山脉自然风光,依托清远伊甸园、盘古皇药谷等农旅项目,全力打造山水旅游农旅经济发展带。

    (二)以打造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化为富民发展主线,努力开创三坑特色现代农业经济发展新局面。

    充分发挥三坑渔米之乡大片平原土地的优势,以枫坑、鸡凤、竹楼、湴塘等村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打造特色农业种植和现代农业产业化的农业经济发展带。以白米埔、雅文、陂头等村为核心区域,发展特色水产养殖和渔光发电+养殖的特色水产经济发展带。

    1.全力打造特色农业和现代农业产业化的农业产业发展带。一是以枫坑、鸡凤、竹楼、湴塘等4个村为核心,以温泉旅游特色小镇为核心辐射带动特色农业的种植和发展,突出抓好特色果蔬(玫瑰阳光葡萄、水果木瓜、小番茄、青枣)、山苏、韭莱、甘蔗、香蕉、花卉等特色种植和规模化;二是以广东穗源农业公司农产品加工厂为引擎,推动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突出抓好番薯、花生、水稻、蔬菜类传统农业规模化,逐步形成特色农业+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块,形成三坑农业支柱产业。

    2.全力打造特色水产+渔光发电的综合性水产特色产业发展带。一是以白米埔、雅文、陂头等3个村为核心,利用辖区内约1万亩鱼塘,引进清远市阳龙新能源科技公司投资发展渔光发电新能源项目,拟投入资金20亿元,装机容量50万千瓦,利用水面面积约8500亩;二是依托清新区桂花鱼省级产业园和渔光混合养殖,深化与海大集团的合作,推动传统水产养殖提档升级,积极推动桂花鱼、罗氏虾、小龙虾等特色水产养殖的规模化,形成三坑渔业支柱产业。

    (三)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为主抓手,努力开创三坑社会民生事业发展新局面。

    1.聚焦提质增效,加快创建乡村振兴示范镇。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广东省乡村振兴驻镇扶镇帮村工作,乘借全面完成全镇美丽乡村建设和清远市第一批乡村振兴样板区试点建设的有利时机,积极谋划三坑镇乡村振兴示范镇的创建,以乡村振兴样板区建设为主抓手,全面推进三坑乡村振兴,促进社会事业的发展。一是从2021-2022年,以清远市第一批乡村振兴样板区为基础向大陂、布坑、圩镇延伸,全力打造以枫坑村为起点,串联葵背、安庆、大陂、圩镇等村镇,终于布坑村温泉片区的长约15公里的特色旅游乡村振兴风貌带。积极实施镇村同建和发展特色旅游项目,努力实施美丽乡村工程、美丽圩镇工程、绿道建设工程、农村“三块地”改革工程、公共服务“暖心配送”工程、社会治理现代化工程等打造成三坑乡村振兴示范镇的主线;二是从2023-2025年,以布坑南部、湴崀、崩坑等的特色农业+特色农旅为要素,打造以布坑村南部为起点,串联湴崀、崩坑等村,终于崩坑村清远伊甸园农旅项目长约5公里(农光发电+特色农业)+特色农旅的特色农业农村振兴风貌带,努力实施农光发电工程、中草药种植工程、特色乡村建设工程、绿道建设工程等打造成三坑乡村振兴示范镇副线;三是从2023-2025年,以清西运河为主线打造以安庆又新乔村为起点,串联鸡凤、竹楼、湴塘、白米埔、雅文等村,终于陂头庆丰电排站长约10公里的特色农业+特色水产+渔光发电的渔米之乡乡村振兴风貌带,努力实施特色蔬菜种植工程、特色水产养殖工程、渔光发电工程、特色乡村建设工程、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碧道建设工程等打造成三坑乡村振兴示范镇副线。

    2.聚焦民生事业,大力推动全民共建共享。持续提升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供养等标准,加强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展残疾人、老龄和慈善事业,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健全社会救助体系。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创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城乡居民身体素质。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深化法治三坑建设,打造法治政府,抓好“七五”普法教育。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机制,深入推进平安三坑建设,依法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食品药品安全、防灾减灾、应急处置等工作,提高公共安全事故预防预警和处置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聚焦绿色发展,全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实施绿色崛起发展战略,让三坑人民共享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宜居环境。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秸秆燃烧、水环境整治等重点领域综合治理力度,系统推进漫水河流域水环境整治。

    4.聚焦有效衔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稳定帮扶政策,持续推进产业、就业、消费帮扶,健全完善防返贫监测机制,确保脱贫不返贫。做好扶贫资金资产项目管理,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进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四)以开展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试点为主抓手,努力开创三坑城乡融合发展新局面。

    聚焦深化改革,着力破解城乡融合“卡脖子”难题。一是逐步探索城乡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完善落户及居住证政策,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市民化;二是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农民持续增收制度,深入开展枫坑红旗村、安庆三和村、布坑岗边三村“三块地”试点,积极探索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试验模式,以点带面向全镇辐射,着力激活农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三是加快搭建城中村改造合作和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资本盘活闲置农房和宅基地发展特色民宿和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四是全力探索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深化公共服务“暖心配送”工程,缩短城乡差距;五是全力推进圩镇提升工程,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发展,打造城乡融合的宜居宜商组团。六是以乡村振兴样板区和温泉片区为中心,大力发展温泉旅游和观光农业,打造城乡一体化特色经济组团。

您已选择离开清新区政府门户网站,接下来跳转至的页面与本站无关。 4秒钟之后将自动跳转到新页面,请您稍候…… ×

网站导航

底部

清远市清新区人民政府主办 清远市清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

清远市清新区综合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管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运维电话:(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电子邮件:

粤公网安备 44180302000001号         网站标识码:4418030003

[粤ICP备050579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