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清新区石潭镇总体规划草案公示
为全面贯彻中央、省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和推进“三规合一”工作,落实清远市城市总体规划等上层次规划控制和指引,按照清远市人民政府的工作部署,开展了石潭镇总体规划及三规合一规划编制工作,以完善石潭镇的规划体系,构建城乡一体发展新格局,推动石潭镇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的规定,我局现将石潭镇总体规划及三规合一规划公示如下:
1、项目名称:清远市清新区石潭镇总体规划及三规合一规划
2、公示类型:批前公示,从2018年7月18日 至2018年8月16日,共30天。
3、项目详细情况及意见反馈方式可登陆清远市城乡规划局网站(www.qyup.gov.cn)查询或直接到我分局(笔架路3号行政服务中心811咨询),咨询电话0763—5202989。
清远市城乡规划局清新分局
二○一八年七月十八日
一、镇域规划
1、规划范围
石潭镇总体规划的镇域为城市规划区范围。东邻英德市九龙、明迳镇,南、西与清新区的浸潭镇相接,北靠阳山县杜步、七拱镇,全镇总面积299.3平方公里。
2、规划定位
规划确定确定石潭镇的职能定位为环珠三角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生态休闲旅游基地。
规划确定石潭镇城镇性质是以三农服务、旅游服务及农产品集散为主导的生态科技农业特色镇。
3、城镇规模
人口规模:到2020年镇域城镇人口2.0万人,到2035年镇域城镇人口2.5万人,其中镇区单元人口为2.3万人、白湾单元人口为0.2万人。
镇域城镇建设用地规模:225.40公顷。
4、村镇体系规划
依据石潭镇的发展现状以及规划的整体布局,结合城乡一体化推进的发展模式,全镇形成镇域主中心(镇区)、中心村、特色村、一般村、自然村五级职能结构体系。
5、空间结构规划
规划形成“一主两轴三区多节点”的城镇空间结构。
(1)一主:
指石潭镇区,集合镇级商业、文化、娱乐、医疗、卫生、体育等多种用地功能,是清远市北部旅游服务节点,为全镇提供旅游服务。
(2)两轴:
是由国道107线连接镇区的南北向发展轴线及县道366线连接镇区及白湾的东西向发展轴线。
(3)三区:
指南部田园种植发展区、西北部山地种植产业区、东北部生态旅游产业区。
(4)多节点:
指中心村、特色村的服务节点。包括石湖百合花种植基地旅游节点、仙女湖水产养殖基地节点、联滘村的水西芦笋种植基地旅游服务节点等。
6、土地利用规划
规划至2035年安排城镇建设用地225.40顷,人均建设用地98平方米。
7、道路交通规划
石潭镇对外交通主要为高速路、国道、省道和县道,规划形成 “两快+两主+放射型次干道”的骨架路网”镇域主干路网空间结构,全镇道路分四个级别设置:
高速路:清连高速、汕昆高速。清连高速在石潭镇区北部设置出入口,汕昆高速在镇区南侧2公里外的浸潭镇设置出入口。
主干路:包括国道107线、县道366线。国道107线道路规划为一级公路,四车道,道路红线宽度控制为24米;县道366线是石潭镇东北部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升级为省道,规划为二级公路,红线宽度石潭镇区段控制为24米,石潭内其余段控制为12米。
放射型次干公路:包括镇域内的县道和乡道,为镇区与各个村落之间的连接主要道路,规划提升248、250乡道的道路等级,按县道级别控制,红线宽度控制为10米;本着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加强各旅游节点间的联系,其中中心村、特色村对外联系道路参照三级公路标准建设,红线宽度控制为8米;围绕镇域南部村镇集聚发展区新规划一条环路,途经东联、东安、建民、南楼、联滘、中所这六个行政村,新规划环路要求按旅游道路标准进行建设实施,红线宽度控制为8米。
支线公路:镇域内支线公路为通村公路,道路红线宽度控制为4-7米,通村道路为硬化路面。
8、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规划公共设施按“城镇主中心——中心村/特色村——普通村——自然村”四级设施进行配套。各等级设施配置标准如下:
(1) 镇域主中心
规划公共设施包括镇综合行政服务中心、综合文体活动中心、综合医院、初级中学、小学、养老院、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综合肉菜市场、消防站、垃圾中转站等。
(2)中心村/特色村
规划公共设施包括一站式服务窗口、小学、幼儿园、卫生站、农村技术服务站、文化活动中心、图书室、体育运动场所、老年人活动站、邮政快递点、肉菜市场、便利店。具有特色旅游资源的村庄可根据其旅游及人口规模,结合特色产业设置包括零售店、特产专卖店、农家旅舍、农家乐、康体娱乐设施、休疗养馆等,同时安排管理处、救护站、警务室、游客服务处、银行网点等配套设施。
(3)普通村
卫生站、村委会为必设设施,日用百货店、文化室、图书室、全民健身场地为应设设施。
(4)自然村
自然村主要设置文化室、小卖部、健身活动场地、村小组办公室、文化宣传栏等。
二、镇区规划
1、镇区范围
石潭镇区范围包括街道社区、雷坑村、大洛村及西安村部分用地,总用地面积约2.51平方公里。
2、规划定位与规模
石潭镇区为镇的综合服务中心,规划城乡建设用地规模139.30公顷。 融合山、水、园林元素,建设成为集文化教育、医疗养老、商业娱乐、运动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生态宜居社区。
3、规划空间结构
规划形成“两轴、三带、三组团”的功能结构。
“两轴”:规划通过景观改造、打造石潭大道、县道366线作为镇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及城镇景观发展轴。
“三带” :指依托雷坑河、滨江河、白湾河构筑的滨水景观带。
“三组团”:指老镇区服务组团、北部新区组团及南部滨江居住组团。
二、镇区规划
1、镇区范围
石潭镇区范围包括街道社区、雷坑村、大洛村及西安村部分用地,总用地面积约2.51平方公里。
2、规划定位与规模
石潭镇区为镇的综合服务中心,规划城乡建设用地规模139.30公顷。 融合山、水、园林元素,建设成为集文化教育、医疗养老、商业娱乐、运动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生态宜居社区。
3、规划空间结构
规划形成“两轴、三带、三组团”的功能结构。
“两轴”:规划通过景观改造、打造石潭大道、县道366线作为镇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及城镇景观发展轴。
“三带” :指依托雷坑河、滨江河、白湾河构筑的滨水景观带。
“三组团”:指老镇区服务组团、北部新区组团及南部滨江居住组团。
4、土地利用规划
规划镇区城乡建设用地总面积为139.30公顷。其中居住用地面积57.86公顷,商住用地11.63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13.34公顷;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6.25公顷;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17.80公顷;公用设施用地面积0.62公顷;绿地与广场用地15.89公顷。
5、道路交通规划
规划形成“两横两纵”的主干道路网骨架系统。
(1)城市主干道
主干路有石潭大道、107国道、366县道,镇区南环路,红线宽度控制为20-24米,双向四车道。
(2)城市次干路
次干路主要为组团内生活性主干道,分为滨水的景观性次干路和为组团内部服务的生活性次干路,红线宽度控制为10-15米。
(3)城市支路
红线宽度为组团内部道路,红线宽度控制7-10米。
6、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公共服务设施重点落实镇级和中心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
镇级公共服务设施沿石潭大道和滨江河布置,有镇行政服务中心、养老院、综合文体活动中心、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社会停车场、客运站及公交首末站等;规划对现状的石潭一中、石潭镇中心小学进行扩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13.34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