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部门乡镇 > 部门 > 清新区农业农村局 > 规划计划 > 工作计划及总结

清远市清新区农业局2016年工作报告

时间: 2016-12-30 10:00   来源:清新区农业局   发布机构:   点击:-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今年以来,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中央一号文件以及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大力实施清新“优品”战略,打造“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完善激励机制,大力培育壮大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等为工作目标,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进产业化经营,加大畜禽养殖业污染整治力度,着力使全区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进一步推动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预计2016年农业总产值为58.7亿元,同比增长5.9%,城乡居民可支配收 18081元,增长10%,农民人均收入12699元,增长12%。 

    一、基本情况

    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77.19万亩,比去年75.09万亩增加2.1万亩,总体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其中粮食作物:全区完成粮食播种面积42.37万亩,同比增加0.04万亩;水稻种植面积36.1万亩,同比减少0.40万亩;玉米2.4万亩,同比增加0.1万亩;番薯3.20万亩,同比减少0.2万亩。经济作物:花生播种面积8.60万亩,同比面积增加0.20万亩,蔬菜播种面积22万亩,茶种植面积1.65万亩,比去年增加0.15万亩。水果15.5万亩,主要发展的品种有:沙糖桔、金桔、香蕉、火龙果、三红蜜柚等。

    全区禽畜养殖业生产稳步发展,畜禽产品朝着质优、高效的方向发展。据部门预计,2016年清新区生猪饲养量66.5万头,生猪出栏量42.1万头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3%和0.8%;牛饲养量1.87万头,出栏量4.8万头同比分别增长1.1%、2.1%;羊饲养量2.35万头,出栏量1.52万头同比分别增长8.7%、8.5%;家禽饲养量1480.3万只;其中鸡858.2万只,鸭315.7万只,鹅306.4万只;家禽出栏量1071万只其中鸡636.3万只,鸭220.5万只,鹅214.2万只。家禽的饲养量同比增长1%,出栏量同比增长1.1%。

    2016年全区水产养殖面积约为61050亩,其中鱼塘面积53940亩,与去年基本持平,全区水产品总产量约为33780吨,同比增长约4.06%。全区名优品种植养殖面积达3.45万亩(比去年增加500亩),其中桂花鱼约3.25万亩(比去年增加500亩)甲鱼约1100亩、观赏鱼约500亩、花锦鳝300亩、笋壳鱼100亩。

    二、主要成效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扎实推进。一是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今年我局陆续制定了《清远市清新区农业局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清远市清新区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度》、《清远市清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巡查监管工作规范》《清远市清新区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实施方案》,并草拟了《清远市清新区农业局农产品“三品”工程奖励方案》。通过提高制度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通过生产台账制度、农业投入品(种子、化肥、农药等)使用记录制度和阶段性开展生产自查、巡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二是品牌培育和创建工作进一步加强。2016年“三品一标”认证和复审农产品7个,目前我区“三品一标”农产品总数达到23个(其中有机产品6个,绿色产品2个,无公害产品13个,地理标志产品2个),区域品牌4个(“中国冰糖桔之乡”、“中国乌鬃鹅之乡”、“中国黑皮冬瓜之乡”、“中国笋竹之乡”),中国驰名商标1个(“林中宝”)。积极开展广东省名牌农产品和“清远市土特产十件宝”申报评选,目前我区被评为省名牌农产品的有6个,“清远市土特产十件宝”6个,2016年复审通过省十大名牌系列农产品1个。三是农业标准化示范建设工作不断推进。清远市国通牧业有限公司、清新加多利农贸发展有限公司、美而顺有机缘农牧(清新)有限公司三家企业的产品生产基地获评“广东省首批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清新加多利农贸发展有限公司获得2016年广东省芥兰标准化种植示范区建设项目,国通牧有限公司获得广清对口帮扶资金70万元,文坚农业和联盛芦笋合作社获得“清远市三品工程”农业建设项目。这些品牌的建设和基地的成长,为我区农产品生产提供更标准和更科学的生产模式,为全区农产品质量提升起到重要的参考和带动作用。四是完成清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建设项目申报与审批,获得中央150万元财政资金扶持(区政府配套150万元),已全面启动建设前期准备工作。五是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启动。2016年我局组织9家农业企业参加上级农业部门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平台使用培训,开启试点建设工作。

    (二)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作稳步开展。一是推动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全区现有各级农业龙头企业45家(省级3家、市级14家、区级28家)。今年申报了省级龙头企业3家(广东穗源农业有限公司、清远市金羽丰鹅业有限公司、清远市清新区宇顺农牧渔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市级龙头企业1家(广东爱健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均待上级部门批复;培育区级龙头企业3家(待考核批复)。对2015年度获得认定的清远海贝生物有限公司等5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以及清远市清新区笔架山高山茶专业合作社等7家市级示范社给予政策性奖励。推荐广东林中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报2016年省级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加工研发基地项目建设》等一批项目,争取上级资金;指导百容水产良种有限公司完成农业产业化示范园粤北示范区的项目建设工作。二是推动农民合作社发展和培育家庭农场。新增家庭农场35家,全区共133家;新培育85家农民合作社,全区共1039家,其中有各级示范社共22家。推荐申报国家级示范社1家省级示范社3家、市级示范社10家、市级家庭农场6家(待批复)。推荐品源家庭农场等17家大户申报2017年省级经营主体发展资金,落实去年新增农民合作社扶持奖励政策,奖补资金共110.6万元。

    (三)产业结构得到调整,都市型现代农业不断发展。一是抓好农业园区建设。重点推进台湾现代农业示范园园区建设,把台湾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成为产学研和农业技术普及示范园区,提高我区农业整体种植水平,引领各镇打造“一乡一特产”创意农业品牌,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2016年完成投资1050万元,完成年度计划105%。二是完成了清远市2015年度连江流域水果产业带(清新)项目。包括沙糖桔生产性示范基地(1300亩),红肉火龙果生产性示范基地(350亩),柠檬生产性示范基地(150亩),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基地(150亩)。三是完成了2015年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茶叶产业带(清新)项目。包括建设600亩新茶园,完成100亩旧茶园的改造。四是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我区三坑镇被评为“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浸潭镇桃源二十一度山居被评为“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今年我区申报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待批复),推荐龙颈镇申报2016年度“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推荐“清新人家”龙颈镇大坳村民宿申报2016年度“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待批复)。

    (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一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程顺利开展。2012年度项目建设规模7.89万亩,总投资8494.8万元,目前已通过市级验收,进入结算审核阶段;2013年度项目建设规模6.47万亩,总投资7477.78万元,已全部完成市级验收,目前已全面完成市级工程复核;2014年度项目建设规模5.75万亩、总投资8188万元,已通过区级验收,准备申报市级验收;2015年度项目建设规模4.6万亩、总投资7590万元,目前已完成了招投标工作,施工单位已陆续进场施工;2016年度建设任务为3.6万亩,预计投资约5400万,现已准备设计单位招投标二是农业机械化进程不断加快。2016年度的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按照上级要求于2016年6月1日起开始受理,2015-2016年,我区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共368.4078万元(其中2015年结转114.4078万元,2016年254万元)。截至12月30日,共受理180份申请,发出指标确认书180份,受益农户163户,新增补贴机具212台,使用中央农业机械补贴资金87.294万元,农民出资306.755万元,销售总价394.049万元。三是“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稳步推进。通过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推动了我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了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今年完成往年年度结余资金项目报账工作,共审核往年资金项目共86个,核拨奖补报账资金达809.3887万元。2016年审批实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99个,实核奖补金额1141.04792万元,完成年度预算资金101.766%。2017年度的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已完成申报,全区项目申报审批表已在广东省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信息监管系统录入项目库。

    (五)良种良法得到推广,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升。一是继续实施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全区共有14个科技试验示范基地,700户科技示范户,70名基层农技推广人员,1名“特岗计划”大学生,组建有18人的专业技术推广指导小组,以“包村联户”和“专家+农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以水稻、水产、家禽、水果、茶叶为主导产业,以新丰占、华航31号、五山丝苗、桂花鱼、金种麻黄鸡、粤丰早橘、丹霞1号山茶为主导品种,主推水稻“三控”技术、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13项技术,全面推进农业科技服务进村入户。截至11月底共举办各类技术推广培训班、讲座、现场观摩会58期(场、次),发放技术资料9150套(份、本),技术宣传资料10000多册,接受培训的农民有7100多人次。共投入农业项目相关培训资金53.95万元。二是顺利完成2015年清新区科技计划项目“罗氏沼虾鱼塘养殖试验示范”。现该项目已进入结题总结阶段。本次试验示范的圆满成功,为罗氏沼虾鱼塘养殖试验积累了经验和收集了第一手试验数据,对今后我区大力推广罗氏沼虾鱼塘养殖模式提供技术支撑。三是完成2014年度广东省花生良种补贴项目。补贴资金41万元全部用于购买花生“仲恺花一号”良种,发放龙颈镇农户种植,促进花生良种化。

    (六)惠农政策得到落实。2016年已发放强农惠农资金6131.14万元,包括2016年农资综合补贴及种粮直补4362.7441万元,2016年农机购机补贴87.294万元(6月1日开始受理,截至12月30日),2016年禁渔期补贴22.88万元,2016年无病毒沙糖桔种苗发放补贴36.973万元,2015年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500万元(其中196万奖补资金通过考核评奖后兑现),2016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1121.25万元。同时积极开展水稻涉农保险工作,今年投保面积430029.4亩,投保金额860.0588万元,全年受灾面积7885.8亩,理赔金额146.2335万元。

    (七)农业生产安全得到保障。一是抓好农业生产安全工作。加强农机生产、渔船生产的安全管理,加强安全法制宣传、生产机械年检和安全检查执法工作。2016年农机安全检查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20人次,出动车辆40车次,检查农机维修店29家,检查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373台,发现安全生产隐患85项,现场对涉及人员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并消除安全生产隐患。本年度无农机安全生产事故,无立案案件。2016年渔政大队开展渔船安全生产检查行动15次,共出动执法车15车次,渔政船15航次,人员75人次,派发宣传单张500份,悬挂宣传标语2条,检查渔船180艘次,共纠正消防设施不完善1宗。同时加大江河巡查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全年渔政大队渔政船出航116天,快艇出航199艇次,出动执法车151车次,执法人员750人次,检查渔船334艘次,行政处罚4宗,罚款0.8万元。有力地遏制了非法电鱼行为,我区非法电、炸、毒鱼的现象明显减少,维护了渔业生产的正常秩序。二是抓好农业综合执法监督工作,保障我区农业生产安全。全年不定时对农药、肥料、种子、兽药、饲料、渔政等进行依法检查,一共出动执法车辆650多车次,出动执法人员3200多人次,经营、生产、企业(门店)630多间。截至目前,立案查处违法案件7宗,结案6宗,罚没金额1.2502万元。三是强化重大病虫防控,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 。全年提出病虫情报及防治意见7期,通过成立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统防统治工作取得了明显防控效果。四是扎实抓好动植物疫病的监测和防疫工作,确保动物免疫注射“两个100%”和“五个不漏”。实行动物全面免疫落实了猪口蹄疫春季、秋季两次集中全面免疫以及禽流感常年免疫与月月补针相结合的免疫程序,实行防疫人员一次性对农户饲养的所有畜禽全部免疫,减轻了防疫人员工作量。全区2016年共发放牲畜口蹄疫疫苗132万毫升,免疫牲畜口蹄疫73.69万头,其中猪69.21万头、牛1.56万头、羊2.92万头,免疫率均为应免数的100%;发放禽流感疫苗702万毫升,禽流感免疫注射1540万只,免疫率为应免数的100%;发放猪瘟疫苗62万头份,免疫67.2万头,免疫率为应免数的100%;发放猪蓝耳疫苗62万毫升,免疫66.4万头;发放鸡新城免疫680万羽,免疫886万只次;发放小反刍兽疫苗1.6万头份,免疫1.76万头次;发放狂犬病疫苗1.6万头份,免疫1.56万头加强免疫档案管理强化防疫记录和归档工作,按照全市的统一要求,做好了防控物资进出库登记和免疫档案归档工作,完整、准确、详实记录防疫工作,为动物免疫溯源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全区共建立免疫档案1082册。加强动物疫情监督,强化抗体监测工作:2016年完成市下达监测任务数、送检任务数为禽流感(新城疫)血清监测1200份,禽流感(新城疫)病原学监测90份。完成省、市下达送检耕牛血吸虫样本30份,亚洲A型口蹄疫血清监测:牛/羊80份;口蹄疫病猪淋巴结20份;猪O型抗体监测260份、猪瘟蓝耳抗体血清监测样本260份;犬抗体血清40份;布鲁氏菌病血清抗体猪羊320;小反刍兽疫羊血清抗体监测100份、病原100份;牛海绵体脑病病原监测牛脑10份。通过免疫抗体水平监测,有效增强了全区动物疫病的预警能力。规范动物检疫行为,确保畜产品安全:全区14个生猪定点屠宰场都派了专职检疫员,严格执行入场查证验物,凭二维码标识进场,检疫合格方可出场,确保屠宰检疫率达到100%。2016年1-11月全区生猪屠宰检疫71.7万头(其中双汇公司50.3万头,各镇共21.4万头),有效防止疫病的发生,使群众真正吃上“放心肉”,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检测各13011份,检出率为零,确保无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五是扎实开展动监执法工作。为进一步强化兽药经营和使用环节的监管,规范兽药经营管理,区畜牧兽医局、区动监所对全区兽药经营企业进行检查,今年共出动执法车辆180台次,执法人员495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080余份,查兽药经营企业178间次,饲料厂16间次,屠宰场86间次,养殖场8262016年兽药管理方面的行政处罚1宗,处罚金额1502元,该案程序合法、套用法律法规合理,严格依照我区行政自由裁量权执行处罚量度。

(八)畜禽养殖业污染整治工作稳步推进。截至2016年1228日,各镇(场)已上报禁养区畜禽养殖场整治协议书共383份。已上报栏舍面积为249483.24平方米,,其中畜场面积1829505平方米,禽场面积为66532.74平方米,共需要整治资金3076.9209万元。目前全区已拆除栏舍343户,其中畜场235户,共163709.78平方米,禽场108户,共52319.29平方米,共支付2717.24285万元。区整治办已开展禁养区畜禽养殖场整治抽查工作,目前已抽查8个镇(场)共65户养殖场(其中三坑镇2户、太平镇6户、石潭镇6户、浸潭镇13户、太和镇4户、龙颈镇8户,笔架林场1户,禾云镇15户,山塘镇10户),通过抽查情况反馈,全区整治工作均做到严格把关,按照整治要求进行拆除,群众认可度较高。

(九)新农村建设工作进展顺利。继续抓好2015年新农

村项目进一步建设、完善和管理,并加强对2015年度新农村建

设的考核,2016年4月12日至4月17日,根据《清新区2015年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实施方案的通知》,新村办联合美丽办组织区住建局、区财政局等单位组成考评组对2015年度各镇名村示范村、农村生态文明公园、幸福村居示范片(村)进行考核,评出一、二、三等奖并对2015年500万区新农村建设专项财政资金其中196万元的奖补资金通过考核评奖后兑现。2016年新农村建设项目预算500万元,从一月份开始项目规划拟稿、审核、听证、网上公示、等一系列程序,项目规划请示已提交区委,现已批复。

    (十)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铺开。我区全面展开土地确权的入户调查、外业调查流程及第一轮公示工作,到12月底,完成第一次审核公示面积23.021万亩,占全区二轮承包耕地面积的80.2%。同时,根据我区土地确权工作的实际情况,各镇选取部分无土地纠纷以及确权工作难度相对较小的村小组先开展土地确权,配合中介服务公司的工作人员做好相关土地确权工作,严格遵循操作规程,抓紧推进确权工作进度。这些村已基本完成了宣传培训、内业调查、第一轮公示、外业调查等工作,部分村已就土地测量结果进行签字确认并进行第二轮公示和颁证。到2016年12月底已完成全区颁证面积30427亩,占二轮承包耕地面积10.6%。

    (十一)自身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一是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稳步推进。按照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制度、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制、首问责任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严格办事程序,强化监督责任,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二是普法学习工作顺利开展。及时完成学习任务,参加普法考试,不断提高自己的法治意识和依法执政、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能力。三是再教育工作得到落实。完成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再教育培训。四是成立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设立综合行政执法股(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作为局内设机构,目前已配备执法人员。

    (十二)完成区委、区政府各项中心工作。一是做好扶贫工作。按照精准扶贫工作要求,扎实做好对口帮扶村-浸潭镇建辉村的扶贫工作。二是做好计生工作。我局定期开展生殖保健体检,组织单位育龄妇女进行妇检150多人次。三是做好驻村农综改工作。积极配合做好我局驻村点-新寨大南村的农村污水处理项目的建设工作。四是配合做好创文创卫工作。通过整治,市场内所有经营活禽摊档实行了存放、宰杀、销售“三分离”;实行定期休市制度,加强巡查和监督管理,并要求经营活禽的摊档进行全面大扫除和消毒工作;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对市场周边(外围)的活禽经营档进行“三分离”升级改造,目前已基本完成。

    三、存在问题

    虽然我局今年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必须要客观认识到我区农业和农村工作还存在不足,这些不足仍然较大程度影响我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体表现在:一是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的过程中,个别地方和部门重视“三农”工作的力度有所减弱;二是农业产品结构不尽合理,品牌带动作用还不够强;三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市场营销等方面还相对滞后,农民收入水平受农资及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影响,农民持续增收机制有待完善。四是农业基础依然薄弱;五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有待进一步推进。

    四、2017年工作计划

(一)继续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一是加强品牌巩固。针对目前企业申报不积极,保护意识差的情况,加强与企业的沟通,确保品牌年检年审,维护品牌的长效性和发挥应有效益。二是积极引导品牌认证。继续组织有条件的企业申报“三品一标”相关认证,计划发展2-3家农产品质量认证企业,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强化标准化等农产品质量、品牌相关的项目申报和管理制度建设,完成2个以上省、市级资金的农产品生产建设项目,计划做好资金和进度管理。三是加快我区农产品监测体系和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组织5家以上农业企业进驻省农产品溯源平台,明确生产者、经营者主体责任,强化农产品质量全程监管,积极推进“生产标准化、产品标识化”,有效预防和解决农产品可能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加强

引导企业创建农业品牌。切实提高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

核心竞争力。  

      (二)抓好粮食生产。积极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加强农资供应和市场监管、农业技术服务和切实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确保完成上级下达我区的粮食生产任务。

    (三)抓好动物防疫工作。一是加强免疫抗体监测,及时掌握畜禽免疫状态;加强疫情监测,切实提高疫情预警能力;强化疫情监督,坚决杜绝疫情发生。在每个镇一个示范村两个示范场的基础上,逐年增加示范村和示范场数量,以点带面全面铺开乡镇免疫工作。二是继续推动动物风险管理试点工作。督促各镇动监分所补录各辖区内规模养殖场养殖信息,依托动物风险管理系统的数据库,描绘清新区养殖分布地图。三是进一步加强检疫人员的业务培训。在今后我所将对检疫一线的检疫员分批分次开展培训工作,提升各方面业务水平。

    (四)进一步加强畜禽养殖场污染整治工作。各镇(场)要进一步推进整治工作。各镇(场)要结合自身整治任务与拆除进度,集中人力、物力,进一步加快整治速度,提高整治成效。

    (五)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一是围绕“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定位,以台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为点,大力推广良种良法,积极打造高科技、高品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二是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为大力招商引资开展基地化生产提供服务,打造“生态、安全、有机、物美价廉”农业发展新亮点。三是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调动各方发展农业积极性。在全面落实种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调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渔民禁渔期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政策性涉农保险的工作力度, 加强宣传,增加保险品种,提高抗风险能力。

    (六)培育农业经营载体,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一是大力培育各级农业龙头企业,在农民合作社的基础上,培育一批龙头企业。二是做强做大龙头企业,扶持一批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成为上市公司。三是着力抓好农民合作社规范化管理指导工作,努力打造一批规模大、上档次的示范社,同时多途径多渠道开展农超对接、产品推销等活动,为农村土地经营主体的产业化对接寻找更多机会。四是培育成立家庭农场。2017年指导新增农民合作社60家,各级以上示范社超30家以上;力争指导新成立家庭农场30家以上,新增市级家庭农场示范场2个以上;力争新增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家、区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3家。

    (七)继续强化农业基础设施。一是继续加强农田水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2016年度建设任务为3.6万亩(将在三坑镇、太平镇实施),预计投资约5400万元,计划将项目实施在连片的池塘中,解决池塘不宜养殖的问题,切实提高经济效益,打造高标农田农业亮点。高标项目建设后,预计农田亩均增值400元以上。二是加强农业技术指导。推进农业科技服务进村入户。按照“包村联户”的工作机制,全面推进农业科技服务进村入户。同时悉心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围绕5个主导产业,着力培育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种养水平较高、乐于助人的农户,作为科技示范户。主要采取分户指导、实地考察、观摩交流的方式,以“补助项目”的700户科技示范户为重点指导对象,向其传授新机具应用技术、新品种种、养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提高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促使其成为我区科技致富的典型。三是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全力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培育农机专业示范社,不断新增应用农用机械,扩大机械化覆盖面。同时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知识宣传和农机安全生产检查执法,确保我区的拖拉机“上牌率”达98%以上,“检验率”和“持证率”达80%以上,延续重大农机安全生产零事故的良好局面。四是指导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的申报和落实项目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清新美丽乡村。五是加大农业综合执法力度,为农业发展保驾护航。重点是开展春夏两季农资打假集中执法行动,开展农机、渔船安全生产大检查行动。

(八)进一步落实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保障农民土地承包合法权益,推动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快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步伐。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

上,力争2017年完成我区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任务的

60%以上;同时按要求抓好相关档案管理工作。

    (九)巩固和扩大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成果,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我区2017年拟建成新农村整洁村的示范点25条村。区财政计划投入500万元用于新农村建设项目,对创建成功的新农村按照其在册人口规模实施以奖代补。以人口规模200人的村庄为标准,奖补20万元,按其人口规模折算,最高奖补资金上浮25%,为25万元;最低奖补资金下浮25%,为15万元。

(十)搞活农产品流通环节,打造新型农村市场。一是进一步完善区农村土地流转及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网络建设,二是抓好新型农村市场的建设。三是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为带动,搞活农产品的流通。

(十一)做好广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的实施工作,减少项目区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我区2017年世行贷款广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正式实施。项目将在太平镇和山塘镇共10个村委会开展,实施的农田面积11300多亩,水稻种植面积19000多亩,水肥一体建设面积4800多亩。项目主要通过推广科学合理的施肥技术,推广高效低毒农药、高效施药器械,推广水肥一体化建设等措施,从而达到降低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农药残留的目的;同时对参与项目的1600多名农民进行培训,提高其科学施肥用药水平和环保意识。

 

 

                                清远市清新区农业局

                                 2016年12月30

您已选择离开清新区政府门户网站,接下来跳转至的页面与本站无关。 4秒钟之后将自动跳转到新页面,请您稍候…… ×

网站导航

底部

清远市清新区人民政府主办 清远市清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

清远市清新区综合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管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运维电话:(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电子邮件:

粤公网安备 44180302000001号         网站标识码:4418030003

[粤ICP备050579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