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适老模式 网站支持IPv6
导航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部门乡镇 > 部门 > 清新区农业农村局 > 其他 > 部门动态

清远市清新区乡村振兴工作动态 (2025年第12期)

时间: 2025-09-19 16:39   来源:本网   发布机构:   点击:-

清新区探索“交通+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 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近年来,清新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创新探索“交通+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随着湾区北向通道雏形已现,国省道升级改造“梯次推进”,全域旅游主动脉持续打通,“四好农村路”提质扩面,乡村交通“毛细血管”全面畅通,清新区正逐步将交通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一、强化规划引领,构建“快进慢游”立体网络。清新区立足区位优势,以高标准规划推动交通与农文旅深度融合。一是加速成型湾区北向通道。加快推进清花高速(清新区段)、广清永高铁(清远西站综合枢纽)、清远至珠海高速连山至清新段等重大项目建设,湾区北向通道雏形已现。其中,预计2026年通车的清花高速将实现太和镇与广州花都30分钟直达,与汕湛、许广、汕昆高速形成“四高交汇”辐射网络,打造“快进湾区、慢游清新”门户通道,同步预留北延接口衔接清远至珠海高速,构建“湘粤三日游”省际黄金纵线;广清永高铁在飞水片区设清远西站综合枢纽,站城一体化设计,配套旅游集散中心、实现“高铁+公交+慢行”便捷换乘,30分钟直达广州北站,60分钟接驳白云机场,打通对接大湾区的“高铁经济走廊”。二是梯次推进普通国省道升级,形成覆盖全区景点的“半小时旅游圈”。重点推进G107线禾云桂岭至龙颈军营段等6个改建工程,配套观景平台、骑行绿道,着力打通古龙峡漂流、石潭果园、龙颈龙舟小镇30分钟互达圈;同步实施省道S354线一级公路改建工程、G107线三坑滩路段升级改造工程等项目,串联古龙峡、玄真漂流等核心景区;此外,推进省道S383线浸潭镇桃源浸米段8.138公里路面改造,打造“生态+旅游”示范线路。三是提质扩面农村路网。2025年计划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项目10个,包括通建制村单改双车道及路网联结工程51.8公里,危桥改造3座、村道安防工程28公里、美丽农村路10公里,通过县道提档升级、路网联结工程等,使乡村交通“毛细血管”全面畅通,实现“景景通、镇镇联”。

       二、深化“交通+文旅”融合,打通全域旅游主动脉。清新区以交通干线为纽带,持续打通全域旅游主动脉。一是培育特色旅游廊道。以国道G107、G355线及省道S354线为轴,连接中心城区、三坑温矿泉、太平工业园区与中以科技产城,形成“工厂参观+田园采摘+温泉夜宿”一日微度假产品链,打造“清新生态休闲廊道”,整合古龙峡漂流、太和古洞、三坑温矿泉等资源,形成“春赏花、夏漂流、秋采摘、冬温泉”全季旅游产品体系。二是发展轨道旅游经济。借力广清永高铁开通契机,规划“高铁+乡村”微度假线路,推动飞水枢纽周边发展民宿集群、农耕体验项目,吸引湾区游客“快旅慢游”。三是提升路域环境品质。实施绿美交通工程,在11个高速出入口补植1.2万株乔灌木,完成国省道沿线乔木3000棵、灌木7000株种植,重点打造S354线“百里画廊”;四是推进清西片区路域整治,建设三坑旅游大道人行绿道,山塘回正至水利枢纽13.1公里沥青路融合骑行绿道,打造“漫水河亲子骑行IP”;沙和村至永兴村3公里三级公路直通龙舟文化节古埠头;2025年新增3条旅游公交专线,实现“高铁枢纽—古龙峡—太平古镇—三坑温泉”公交骑行无缝衔接,实现“车在景中行、人在画中游”。

      三、创新"交通+农业"模式,激活乡村产业动能。清新区通过畅通乡村交通“毛细血管”,为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一是建设农业产业走廊。依托提质扩面的农村路网,依托县道X852、X811等250公里路线,串联浸潭鹰嘴桃、三坑火龙果、石潭澳洲坚果等基地,推动“果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串联山塘镇水产养殖基地、禾云镇丝苗米产业园,形成“花果经济带”,带动农户增收。二是赋能民族特色文旅发展,需充分依托清新区‘西联北通’的交通网络优势,重点打造两条民族地区交通文旅廊道——以省道S354为纽带,经许广高速串联连南瑶族自治县,沿国道G107北上衔接阳山秤架瑶族乡(广东第一峰),以此激活沿线民族风情节点的联动效应,借助交通脉络将连南、阳山的客流资源引流至清新区,最终实现我区经济效益的提升。三是完善物流服务体系。编制《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规划》,建设农产品冷链配送中心,实现“早上田间摘、中午湾区卖”的产销一体化模式。(区交通运输局供稿)

禾云镇以基层治理“小切口” 激发法治政府“大效能”

       近年来,禾云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根据上级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和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通过精细化、多元化的“小切口”基层治理策略,激发法治政府“大效能”,持续提升政府工作法治化水平,为全镇、全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服务和保障。

      一、织密基层“最小单元”、突显“前哨”作用。一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助推基层治理各项措施落地见效。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平安乡村建设为抓手,紧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夯实各村(社区)治理根基,积极探索创新“1+N”网格管理工作模式,不断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增强禾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二是以“两化两员”为基础,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聚焦打造“1+36+192”网格体系,坚持一个党建引领,36个村(社区)融合网格,192个基本责任网格,形成全覆盖的网格治理体系,助力基层治理。192个网格责任人网格员化身“前哨兵”,利用对辖区情况熟悉的优势,在开展日常巡查、安全隐患排查、矛盾纠纷等工作时,让大部门事项在网格内得到有效解决,把基层网格服务做细做精,维护辖区平安稳定。三是积极将矛盾隐患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深入排查涉安全生产隐患、社会治安、社会稳定和各类矛盾纠纷四类事件,截至目前,全镇网格员通过“粤平安”信息平台上报网格事件数10315宗,办结10315宗,办结率100%,受理群众息通过“粤省事”群众端上报网格事件158宗,网格员积极排查涉安全生产隐患、社会治安、社会稳定和各类矛盾纠纷四类事件,有效预防各类安全隐患事故发生。

       二、凝聚道德治理力量、激活自治动能。一是打造“无人菜摊”诚信示范。禾云镇在基层治理工作上花大心思,坚持维护推动鱼坝菜市场延续40年的“无人菜摊”成为诚信符号——每天早上村民到自家菜地采摘新鲜蔬菜,随后扎好一捆捆放在摊档上,标记价格就回家干活,村民不用讲价、自行选菜、放钱。“无人菜摊”的延续与政府引导、淳朴民风有很大关系,彰显了诚信社会的正能量。二是推动诚信元素多元化。将诚信元素延伸至社会治理、行业监管、矛盾调解等多个领域中,形成“道德约束+制度保障”的双重治理模式,推动信用赋能武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助力禾云镇高质量发展注入“诚信”动力。

       三、实现矛盾源头治理、凝聚干群合力。一是建立“一站式”调解枢纽,创新调解形式。坚持“一个中心化解矛盾”的总体工作统筹,依托镇综治中心现有阵地,建立镇一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融合综治中心、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司法所、人社所、公安、妇联等部门优势资源,选任专职人民调解员专门负责案件登记受理工作,通过现场登记、调处分流、安排调解等“一站式”服务,形成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互相衔接的调解工作模式,采取“夜间调解”“线上调解”“五老调解”等多元手段,结合矛盾纠纷特点分类施策,将矛盾纠纷稳控在一线,化解在基层。二是积极调动多元力量参与,群防群治聚合力。构建“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专职调解员+党员代表+贤乡能人”等基层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实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100%全覆盖,培育“法律明白人”142人,为群众提供免费法律咨询、调解纠纷、法律援助、提供涉法矛盾专业意见等服务,筑牢基层维稳“第一道防线”。

禾云镇的“小切口”治理模式,以网格化筑基、诚信文化润心、源头化解控险、多元共治聚力,不仅实现“矛盾化解在萌芽、服务精准到末梢”,更推动治理成果转化为发展动能。其核心在于以精细化服务回应群众“小需求”,用多元协同破解治理“大难题”,彻底激发法治政府建设的“大效能”,为助力实施“百千万工程”营造和谐稳定的法治环境,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民生动力,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禾云镇人民政府供稿)


您已选择离开清新区政府门户网站,接下来跳转至的页面与本站无关。 4秒钟之后将自动跳转到新页面,请您稍候…… ×

网站导航

底部

清远市清新区人民政府主办 清远市清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

清远市清新区综合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管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运维电话:(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电子邮件:

粤公网安备 44180302000001号         网站标识码:4418030003

[粤ICP备050579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