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适应审计制度改革和审计全覆盖新形势要求,广东省审计厅逐步探索出具有广东特色的“三三四”重大审计项目组织管理模式(项目组织三个结合、项目实施三个导向、项目管理四个保障),在医疗保险基金审计和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两个大型审计项目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三个结合。一是上审下和交叉审相结合。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整合审计资源,在部署开展重大项目审计时,同时采取省厅直接审计部分重要市以及市与市间交叉审的模式。如在2016年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审计中,根据全省任务的分布情况,对资金量大、情况复杂的11个市由省厅直接“上审下”,对其他10个市采取地市间“交叉审”。二是目标导向与分工责任相结合。省厅坚持工作目标导向,将审计项目切块分发给省、市审计机关,实行分工负责,压实各项目承担单位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人责任。三是现场督导和进度控制相结合。在项目实施过程建立起三级督导机制,包括省厅分管领导、项目承担单位负责人、审计组组长都负有项目质量和工作进度督导责任,定期到审计一线开展督导检查。
二、三个导向。一是审计方案的先导作用。制定审计方案时就确立清晰的审计目标。如在编写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方案时,省厅明确要求既要查处重大违纪违法问题,也要注重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分析研究问题。二是审计指引的指导作用。制定审计指引进行规范化操作,审计指引进一步细化审计方案,明确操作流程。如在医疗保险基金审计中,省厅首次编制审计指引指导全省审计工作,为审计组精准发现问题发挥了较好指导效果。三是两级审理的引导作用。组织各审计组之间进行交叉审理,重点审理审计方案执行和数据填报;省厅法规审理部门进一步加强审核把关,重点审理审计发现问题的表述、定性、处理是否恰当以及审计证据是否充分。
三、四个保障。一是政治保障。在审计组建立临时党支部开展支部书记上党课和支部学习,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审计组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人员保障。省厅对搭建审计组提出专业结构需求,从全省审计机关中统一调配。如在2016年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中,全省审计机关共投入审计力量786人,有力地保障了审计工作的顺利完成。三是技术保障。省厅成立数据分析团队对相关大数据进行集中分析,还在每个审计组至少配备2名计算机审计专业人员,增强现场数据分析和核查能力。四是经费保障。省厅统一负担项目的审计经费,减轻市、县审计机关的经费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