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适老模式 网站支持IPv6
导航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部门乡镇 > 乡镇 > 三坑镇 > 规划计划 > 工作计划及总结

三坑镇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计划

时间: 2021-01-14 15:10   来源:本网   发布机构:   点击:-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镇以全力打造三坑温泉特色康美小镇为抓手,以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主线,重点围绕区委七届十次全会部署要求,全镇上下振奋精神,团结一心,深入贯彻落实区委“五大行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打好打赢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阻击战等各项中心工作。现将全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20年,三坑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和区委各项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奋力推动各项事业取得新成效,全镇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加,呈回暖趋势。

      (1)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市委和区委决策部署上来。2020年至今,召开镇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2次,带动全镇各级党组织开展学习277场。不断加强党对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导,建成枫坑村党建“一点多用”示范点以及枫坑村助农服务中心;建成葵背村委会人大代表联络站、党员活动室以及安庆村委会新时代党员(农民)讲习所(农旅电商平台)。

      (2)以融入“西拓”行动为重点,全力推动温泉特色康美小镇建设。一是高端康养品牌逐步形成。以高品质温泉康养为主题的清远新世界旅游综合发展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8亿元,芊丽酒店一期于今年7月底实现开业,8-9月累计接待游客约23763人次,营业收入约1070万元,国庆期间接待游客约4494人次,营业收入约310万元;芊丽酒店二期建设基本完成;旅游地产(月上清泉雅苑)项目建成开始发售。二是大众化品牌逐步兴起。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大力发展乡村民宿和乡村旅游等新业态,今年新增民宿项目3个,培育发展了米墅、三季度、知行等品牌民宿项目8个;全镇民宿累计23家,乡村旅游2处,休闲观光农业4处,体验采摘农业10个,积极推动米墅·稻田野舍共享营地、伊甸园房车营地、崩坑强力凉茶药王谷等新兴项目建设。三是旧项目逐步盘活和转型。完成原广东标牌陶瓷有限公司约521亩土地和厂房收储及清拆。完成清新温矿泉旅游渡假区有限公司一期(荔湾垂钓园和运动公园等)约170亩土地收储,二期(游客中心和玉泉别墅等)约106亩土地正进行资产评估;初步达成金叶山庄资产收储方案;解除中凯置业(优凤雅驿项目)土地合作项目促转型;累计腾出约 800亩土地,累计完成发展用地储备约1300亩。

     (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步伐加快。是优化环境,构筑生态屏障。全镇281个村民小组全部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污水处理设施、行政村通自然村道路硬底化、自然村村内道路硬底化等建设任务,全部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其中63个村小组提升到美丽宜居村标准。清西五结合运河与太平交汇处和清西运河竹楼段清四乱工程基本完成;圩镇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启动;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和村级保洁队伍实现全覆盖。是打造样板,着力破解城乡融合发展难题。目前,完成了新建和拓宽道路约23.4公里,安庆围、岗仔、红旗等15条精品特色村已全面动工建设;完成枫坑村党建示范点、枫坑村农产品加工厂等24个项目的建设;橄榄树乡村振兴小广场、高速出口驿站服务中心、枫坑入口景观提升工程等24个线上空间节点在建项目正加快建设;培育发展了山苏、番薯、花卉等一批种植基地。

    (4)着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目前整合流转土地约3.77万亩,流转比例达73.2%。通过土地整合积极发展优质农业、特色农业、休闲农业等项目55个,形成了木瓜基地、香蕉基地、冬瓜基地、兰花基地、韭菜基地等特色农业种植,发展了台湾现代农业示范园、伊甸园市级农业公园、花世界、乐采农庄等观光采摘园、兴农乐乡村旅游园区、枫红(顺)农业产业扶贫基地鱼米之乡等新型农业,土地整合后租金从整合前的平均800元/亩/年增加到现在的1200元/亩/年,平均增加了400元/亩/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村小组平均集体收入大大提高。

    (5)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役。坚持帮扶输血与产业造血并重,围绕“一村一品”,发展扶贫产业及资产收益项目76个。目前,我镇有贫困户共797户1511人,2019年底全部贫困户均已达到“八有”保障标准,全镇有劳动力贫困人口人均收入1.8万元;无劳动力贫困人口均实现政策兜底,人均收入1.05万元。在2019年末退出第一批贫困户的基础上,余下的31户109人在今年4月初作为第二批全部退出,至今我镇在册贫困户全部按程序实现退出。

    (6)打好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阻击战。一是迅速反应,及时部署。成立了组织机构,统筹防控工作落实。由镇党政一把手亲自主持、亲自部署、亲自协调、亲自推进,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各项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二是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据统计,全镇共投入资金29.6万元,镇村两级全民齐动员,排查辖区内所有村小组共54171户次179088人次,排查外来人员611人次,收到社会各界捐赠物资共计55批次,全镇上下一心共同筑起抗击疫情的“安全防护墙”。三是强化宣传,严格落实。广泛开展防控知识宣传教育,累计派发宣传单张和海报资料53153份,设立固定宣传点147个,流动宣传点18个。四是联防联检,群防群检。全镇共设立三个跨境公路检查点,累计检查入境车辆4万多辆次,为登记司乘人员信息9万多次。抓好复工复产,促进经济社会秩序平稳恢复。通过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辖区疫情防控形势平稳有序。

    (7)持续改善社会民生福祉。一是认真落实2020年镇民生实事。目前,“清四乱”行动投入约6.5万元,对竹楼乱占、乱建,乱堆进行清拆清运;启动河道五清排坑整治投入约19.2万元整治约4.8公里,惠及湴崀、布坑、鸡凤,陂头等4个村委会群众。完成便民市场建设,建成约1000平方米的农产品贸易区及1400平方米生态停车场,为市民临时摆卖、停车出行提供了便利。“四好农村公路”已全部完成建设任务共10.42公里。推广现代科学养殖代替传统肥水养殖,陂头、白米埔村委会约2000亩鱼塘肥水养殖进行尖酵调水养殖,现有43户养殖户签订调水养殖协议,已有19户投入使用。积极开展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已完成“三通一平”,目前已完成管网施工4.024公里。二是统筹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民禁毒工程、“雪亮工程”“扫黄打非”、食品安全、安全生产、森林防灭火、消防安全等工作,截至目前,我镇未发生一起安全生产及食品安全事故。三是认真落实首问负责制及办理12345投诉服务热线等,做好保密、档案、工会、团委、妇女儿童等工作。

    (8)抓好干部队伍纪律作风建设。坚决扛起党建主业主责,全面落实镇党委领导班子主体责任清单,与15个村(居)委会签订《清新区三坑镇2020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形成了上下贯通、层层负责的主体责任链条;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专题会议4次,时刻教育提醒全镇镇村干部职工注意工作生活纪律。加强党内监督,严格按照领导班子会议制度规范议事程序,坚决防止和纠正越权决策、违法决策等现象发生。截至11月初,本镇经“三重一大”平台会前登记录入的事项99项,其中大额度金使用34项、重要干部任免17项、重大事项决策28项、重要项目安排20项。主动支持配合巡察工作,自觉接受监督,坚持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全面整改。全力抓好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工作。

     二、我镇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镇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较大的挑战:一是有的干部对区委“五大行动”工作方案的钻研和学习不够深不够透,对其实质把握不够准确,实际推动工作的能力有欠缺;二是有的村级基层党组织建设还比较薄弱,个别村党支部党员干部思想不够解放,工作积极性不够高,团结和带领群众落实区委政策部署、发展经济的能力不足;三是农村产业规模不大,与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低、层次浅、链条短,附加值不高,虽然部分已形成一定规模,但比较分散;四是用地指标紧缺,如河北新区、原博益项目、名将项目等合计800多亩土地指标尚未解决,导致招商引资工作进展缓慢;五是限于镇财力薄弱,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不足。对于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当前,三坑发展正面临难得的机遇期,一是清远市区被纳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范围,区委将在清西平原四镇确定为探索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先导实验区;二是区大力实施“五大”行动,其中“西拓”行动将清西平原四镇作为清新现代产业发展的主阵地和主战场;三是区委大力扶持三坑温泉特色康美小镇建设;四是今年“两会”中央提出“六稳”“六保”,将各类资金集中投向基层、投向民生领域。

      三、我镇2021年工作设想

     机遇与挑战并存,2021年,我镇将牢记初心使命,强化责任担当,勇于直面困难和挑战,全力克服疫情影响,紧紧围绕区委“五大行动”,全力争取温泉特色康美小镇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重要突破。重点工作目标如下:

    (一)突破瓶颈创新发展,以重点项目为突破口解决发展难题。

     1.实施重点项目工程,带动城乡建设快速发展。紧紧抓住当前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大趋势,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力争三坑温泉特色康美小镇产业园区顺利完成招商并动工建设。加快推动清远新世界旅游综合发展项目建设。启动河北新区河中温泉、泉谷的升级改造、芊丽酒店二期和旅游地产项目二期建设;完成河南旧区相关资产处置工作,进一步盘活旧有土地,大力引进外来资金进行河南旧区升级改造。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样板区(美丽田园精品线路)建设,力争样板区经过一年的推进,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及精品旅游线路建设项目基本成型,区内乡村治理实现新突破,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体系建设示范效应不断扩大辐射面;加快推动清新温矿泉旅游渡假区周边项目建设,包括启动畔山温矿泉度假村项目建设、推动优风雅泉休闲度假项目和东方钰泉旅游综合体项目,完成新世界河南旧区一、二期土地收储工作;加快敏实伊甸园农旅项目建设,全力推动项目二期的租地、周边路网改造提升,完成二期规划设计并按期启动建设。

     2.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温泉特色小镇相关配套服务。力争推动漫水河温泉段金泉大桥建设,构建温泉新旧区便捷交通网络。完成南堤河堤路建设工程,打造漫水河圩镇段一河两岸景观提升工程。推动漫水河温泉至圩镇段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有效提升河道治理。推动完成圩镇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并在年底前投入使用,城镇生活配套得到进一步提升。完成安庆、葵背、布坑等村旅游驿站建设,推动旅游服务设施不断完善。

     3.多元化发展乡村旅游,让温泉特色小镇更有特色。推动完成安庆围芦苇野舍民宿、景泉温泉山庄农家乐配套项目、敏实伊甸园房车营地、葵背岗仔民宿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打响三坑温泉民宿项目品牌。建成安庆田园人家、岗仔村乡村旅游综合体、敏实伊甸园小清新生态农业公园等较大型观光园区,推广乡村农旅项目。全面完成精品线路的路网、旅游驿站、旅游客服中心、旅游厕所、购物商店环体道路及绿道等配套设施建设,使三坑镇形成温泉旅游与乡村旅游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全力争取农业农村各项事业取得重大进

     1.巩固精准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产业扶贫项目,按照“产业兴旺”要求,计划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一步建立长效产业扶贫项目,并以枫坑村委会枫红基地作为示范,带动全镇逐步开展规模化种植、特色化经营。认真开展“回头看”和交叉核查,查漏补缺,精准施策,确保全部贫困户、边缘易致贫户不返贫。

     2.着力抓好农村综合改革。以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整治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结合乡村振兴要求,以提升城乡融合发展和农村组织化水平为核心,深入推进“三个重心下移”,进一步推动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和农村综合改革向纵深发展。

     3.加快推动乡村振兴样板区建设。以枫坑、葵背、安庆三个行政村为核心,大力推动整合土地流转土地,推进农村主导产业发展,实现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优化路网等配套设施建设,突出抓好乡村治理和人居环境整治、打造示范作用明显的样板工程;以枫红基地、安莎农业等为基础,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力争形成精品农业品牌;在枫坑村集中打造党建示范点、勤廉工程示范点、团建示范点、人大联络站、腾讯为村平台推广点、农村供销示范社、文旅示范点等“一点多用”全方位乡村振兴示范村,充分发挥示范点的辐射带动作用,使乡村振兴样板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4.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和育种基地为依托,规划以安庆、鸡凤为试点,逐步引导农民向现代农业发展;以建设枫坑、安庆、竹楼、崩坑四个农产品加工基地为抓手,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产品深加工,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提升农民收入。

    (三)全力推动社会民生事业发展,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一是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完成“雪亮工程”建设,为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保驾护航;继续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进一步增强人民幸福感;全力推进禁毒整治工程,确保打赢“禁毒”攻坚战;加强信访维稳工作力度,全面清理化解信访问题积案;加强安全生产、食品安全、森林防灭火、消防安全巡查工作,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二是强化河长制工作。加强河道管理和日常巡查,继续拓宽辖区内河道排坑“五清”的治理工作,加大漫水河流域水环境治理工作力度,深入开展非禁养区畜禽养殖场综合整治,确保辖区内各河流域水质达到上级要求;加强与海大公司合作,抓好鱼塘养殖水体的整治和净化工作,进一步改善养殖水体水质。是做好社会民生保障。继续深入推进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持续深化农村清洁卫生日常保洁工作制度,实现农村保洁全覆盖;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着力提高政府效能,进一步简化人民群众办事程序。


您已选择离开清新区政府门户网站,接下来跳转至的页面与本站无关。 4秒钟之后将自动跳转到新页面,请您稍候…… ×

网站导航

底部

清远市清新区人民政府主办 清远市清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

清远市清新区综合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管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运维电话:(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电子邮件:

粤公网安备 44180302000001号         网站标识码:4418030003

[粤ICP备050579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