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三坑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澳门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认真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百千万工程”、市委“十大行动方案”以及区委“四个清新”建设,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立足实际、主动谋划、砥砺奋进,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聚焦推动“百千万工程”,城乡发展全面提质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镇指挥部高效统筹,召开镇指挥部会议23次,制定《三坑镇2024年推进“百千万工程”工作方案》,推动落实镇领导班子大抓“百千万工程”挂点自然村责任制,镇领导班子到村调研督导694次。进一步压实责任,领导班子、镇村干部包干到村、到项目,出台《三坑镇加快推进“百千万工程”四项措施》,定期到村到项目开展督导工作,发出提醒函1份。此外,坚持对标先进,组织外出佛冈水头镇、三水南山镇和清城龙塘镇等地交流学习。二是培育典型镇村。三坑镇列入“百千万工程”第二批典型镇推荐培育名单,葵背村、湴崀村、枫坑村、大陂村、安庆村、布坑村分别被列入第1批、第2批典型村推荐培育名单。聘请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典型镇村规划编制。三坑镇、葵背村获评省“百千万工程”工作实绩突出镇、村。三坑镇被认定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镇(入库级)。葵背村入选广东省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名单。三是抓实要素保障。积极做好专项债券资金争取工作,获批专项债1.41亿元,新增通过专项债项目5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正有序推进。
(二)聚焦发展实体经济,产业活力不断增强
2024年1-11月,全镇完成社会生产总值约18.64亿元,同比增长20.3%;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约2.42亿元,同比增长36.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亿元,同比增长76.7%;实现税收收入4567万元,同比增长4.99%;本级税收收入2342万元,同比增长11.15%,增长速度全区第三。一是农业产业持续发展。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深入实施田长制,完成春、夏种粮食种植面积任务,推动撂荒耕地复耕复种约350亩,加快耕地“非粮化”退出。做好丝苗米、桂花鱼、山苏、树仔菜等“土特产”文章,枫红基地山苏扩种及设施升级改造项目建成投产,三坑镇育秧中心、陂头村桂花鱼渔业文化街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承办第二十三届广东种业博览会水稻良种展示活动暨第十一届广东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竹楼村获评广东丝苗米产业示范村,清远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中心三坑基地、广东省金稻种业有限公司清远安庆基地、广东鲜美种苗股份有限公司试验示范基地被授予“广东水稻产业展示基地”。二是工业产业展现新气象。落实“一把手”招商制度,加大平台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力度,全镇完成新签约500万以上项目11个,总投资4.4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个。加快米墅(清远)乡村民宿装备产业基地、万洋众创城、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重点项目建设,新动工建设项目11个,万洋众创城完成企业招商7家、投产企业11家。广东穗源新型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行列,正兆昌桩尖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完成增资扩产。2024年1-11月,全镇工业产业产值3.16亿元,同比增长71.74%。三是温泉旅游蓬勃发展。锚定“岭南温泉第一镇”发展目标,金泉大桥动工建设,水上云朵、畔山温矿泉公馆等乡村酒店(民宿)项目有序推进。举办清远市清新区乡村酒店(民宿)高质量发展推介会,聘请刘洪盛等6位乡村旅游领域的专家为三坑镇乡村酒店(民宿)高质量发展顾问,承办2024年清新区温泉季暨民宿体验活动。新增广省四季美食旅游精品线路2条,米墅稻田野舍入选2024广东乡村休闲产业热度榜单TOP100乡村酒店(民宿)类别,三禾稻里民宿入选第二批“粤式新潮流”广东文旅消费新业态热门场景之“特色宿集”榜单和《2024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河中温泉获得清远首个“中国五星级温泉”称号。2024年1-11月,全镇累计接待游客超60.4万人次,同比增长8.9%,营业额约1.96亿元,同比增长7.8%。
(三)聚焦改善人居环境,镇村面貌焕然一新
一是基础设施水平逐步提升。推动圩镇“七个一”提质,完成乡镇入口通道、美丽河道、生态小公园、示范主街、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等项目建设。此外,着力巩固旅游基础设施配套,金泉大道、产业路、汕湛高速连接线、清四公路、灯光水塔等景观节点完成改造提升。二是人居环境整治持续发力。常态化开展“六乱”整治,发出告知书超500份,现场整治车辆乱停乱放94起、占道经营乱摆卖行为2291宗、公共空间乱贴画行为130宗、乱堆乱放320处、乱搭乱建40处,完成“三线”下地改造45公里。三坑镇获评“广东省卫生乡镇”。三是和美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加快推动湴崀村委会黄坑一村创建特色村,以“三清三拆三整治”、农村“三大革命”为抓手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积极发动党员干部、乡贤及群众等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超3万人次,清理房前屋后垃圾2075余吨,完成清拆房屋274栋共计28799平方米。完成清四公路、产业路、金泉大道等交通主干道沿线及圩镇农房风貌提升172栋。
(四)聚焦推进绿美建设,生态环境更加优美
一是绿美底色不断擦亮。全面推行林长制,加快创建广东省森林城镇,累计发动党员干部、企业、乡贤及群众等2837人次,种植树苗16124棵,打造主题林7个。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建设工程3061亩,崩坑村、葵背村被认定为清新区森林乡村,白米埔村绿美古树乡村完成建设。二是生态保护持续落实。全面落实河长制,累计完成巡河1127次,石陂坑水生态保护项目、漫水河温泉至矮车段河道清淤工程、北坑截洪河河道生态治理工程等项目有序推进。
(五)聚焦增进民生福祉,生活品质稳步提升
一是公共服务持续优化。积极落实就业政策,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4场,提供企业招聘岗位800多个,截至目前,全镇新增城镇就业325人。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并成功招录7人,推动实现脱贫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围绕养老、教育等领域实施社会公共服务项目,建成长者饭堂、镇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综合养老服务站,通过智慧养老运营服务系统派单上门服务465人次,完成三坑镇初级中学运动场维修改造,三坑镇中心小学门前生态小公园建设、便民服务中心升级改造有序推进,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二是民生实事落地见效。实施三祝桥、大桥村桥、石陂坑桥3个危旧桥梁改造工程,开展圩镇内街排污设施整治,科学选点建设圩镇充电停车位、便民充电桩,完成6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化改造工作,有力有效解决群众居住和出行难题。三是文化效能不断提升。三坑镇文化站被评为省一级文化站,三禾粤书吧获评广东省最美公共文化新空间,原创粤曲《三坑颂》获得清远市第五届微粤曲大赛总决赛银奖。举办“我们的节日”等主题活动14场,举办春节晚会、国庆文艺晚会等文艺汇演21场,组织春节篮球赛、村超足球联赛等体育活动64场次,群众文娱生活不断丰富。
(六)聚焦抓实社会治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一是法治建设稳步推进。认真抓好以防激化为重点的人民调解工作,召开社会矛盾纠纷研判会议约660次,处理镇内社会矛盾纠纷375宗。加强政务公开制度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通过政府网站、政务公开栏等载体主动公开信息66条。深入开展“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法律顾问到村(社区)服务总次数238次,葵背村获评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二是安全底线坚决守牢。加强对企业、建筑工地、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的安全检查,2024年1-11月,全镇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起,为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安全生产形势平稳。三是社会治理全面提升。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扫黑除恶、禁毒、反诈、信访等工作,进一步深化“1+6+N”基层社会治理跨区域协作工作体系建设,与三水南山镇、四会罗源镇签署《“1+6+N”基层社会治理跨区域协作协议》,2024年1-11月,全镇无发生越级集体上访案件,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七)聚焦强化党建引领,基层组织建好建强
一是思想建设持续深入。坚持以学习推动思想深化,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研讨会议。创新学习载体,开展“课堂+基地”、“线下”教学,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员大会等开展集中培训,共举办21期培训,参加培训2514人次。二是基层堡垒不断夯实。稳妥有序推进机构改革工作,完成党政和人大办等内设机构和党群服务中心(退役军人服务站)等事业单位挂牌和相应的干部任免。聚焦村级后备力量培养,106人纳入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管理。三是人才工作纵深推进。起草推动《三坑镇关于支持优秀“雁归计划”大学生助力实施“百千万工程”的若干举措》落地,吸引和激励大学生及青年人才返清就业创业173名,实现全镇15个村(社区)“一村一名大学生”助力“百千万工程”100%覆盖,返乡入乡创新创业人才等6名代表入选清远市“百千万工程”优秀基层人才库,全市乡镇入选人数并列第一。
二、存在问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经济总量偏小,城乡融合发展程度仍需进一步加强,且受发展定位、用地指标、基础设施、生态保护、政策、人才、资金等各种因素影响,招商引资吸引力不足,固定资产投资下降。二是激发乡村发展活力的抓手不多,部分特色产业经营程度低、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缺乏龙头企业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三是农文旅融合发展不够,为进一步打造“岭南温泉第一镇”,前期已持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但旅游服务体系和配套还不够完善,仍需进一步丰富旅游业态。
三、2025年工作计划
(一)坚持高质量党建赋能,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取得新进展
一是进一步深化党建引领。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区委关于“百千万工程”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强化组织保障,持续推进镇领导挂点自然村责任制。积极拓宽社会力量参与“百千万工程”的途径, 调动党员干部和群众投身“百千万工程”积极性,赋能“百千万工程”提质增效。二是进一步促进镇域发展。继续推进“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建设,进一步谋划实施环镇路建设、产业路扩建等项目。巩固完善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成果,常态化开展“六乱”整治。用好重点建筑业央企力量,推动金泉大桥、崩坑片区升级改造工程、温泉管网建设工程等项目加快落地。三是进一步建设和美乡村。继续抓好葵背村、湴崀村、枫坑村、大陂村、安庆村、布坑村等6个“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工作,谋划培育第三批典型村,推动乡村振兴示范带连线成片发展项目,继续推进农村厕所、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三大革命”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农房风貌管控,不断推进乡村风貌提升和农村“四小园”建设,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二)坚持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全力推动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万洋众创城等平台建设提质增效,强化镇领导班子招商项目全流程跟踪服务,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加快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签约建设。此外,加强要素保障和统筹调度,积极争取专项债、驻镇帮镇扶村等政策资金,谋划储备一批具有重大带动意义的优质项目。二是加快重点项目进度。持续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桂花鱼现代化养殖园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项目、农业产业基础设施配套及三产融合发展建设项目、清新温矿泉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工程等新增债券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万洋众创城完成企业进驻和投产工作。三是打造“岭南温泉第一镇”。推动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引入更多优质乡村旅游品牌,加快水禾田、禾熙同晟、品溪等乡村酒店(民宿)项目落地,推动三坑雅集等项目谋划实施,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充分发挥三坑旅游联盟作用,加强指导辖区内乡村酒店评级,指导乡村民宿评定金宿、银宿,擦亮三坑温矿泉品牌。
(三)坚持增强乡村振兴动能,全力推动三农工作取得新突破
一是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决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深入实施田长制,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示范点运作,强化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二是构建农业现代化产业体系。结合各村特色资源禀赋,着力打造丝苗米、桂花鱼、山苏、树仔菜等特色农产品,持续推进三坑镇育秧中心、陂头村桂花鱼渔业文化街等项目建设。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抓好品牌建设推广,不断提升农业发展效益。三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持续推进乡村运营试点镇工作,优化资源库、人才库、项目库,加快农村闲置低效资产资源的整合激活,打造三坑镇葵背农文旅综合服务交易中心,以集体运营、委托运营、联合运营等多种运营模式带动村集体、村民增收致富,不断提升村级集体经济。
(四)坚持推进绿美生态建设,全力推动生态环境获得新提升
一是持续推进植绿增绿。以绿美生态建设“六大行动”为抓手,大力推进乡村绿化工作,做好“见缝插绿”和“五边”“四旁”绿化。继续推动省级森林城镇创建,全面落实林长制,抓好松材线虫病防治、森林资源管理、森林防灭火、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等工作。二是持续强化生态保护。持续深化河长制,抓好河流管护工作,加快三坑镇漫水河温泉至矮车段河道清淤工程、三坑镇北坑截洪河河道生态治理工程等项目建设。
(五)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推动开创安全发展新局面
一是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抓好农民工、脱贫人口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深化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心全意办好一批民生实事,大力发展妇女、儿童、残疾人等福利事业,持续提升教育、医疗、交通、道路、文体等公共服务水平。二是抓牢抓实安全生产。聚焦重点领域、重点时段、重点部位,突出抓好道路交通、燃气安全、校园安全、消防安全、森林防灭火、“三防”、建筑工地、旅游景点、“三合一”场所等重点领域安全工作,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三是持续深化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继续用好“1+6+N”社会基层治理跨区域协作体系建设新路径,深化“两员两化”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模式,切实推进扫黄打非、扫黑除恶、禁毒、反诈、信访等各项工作,着力建设平安三坑,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