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适老模式 网站支持IPv6
导航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 2017-03-08 09:50   来源:清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外事侨务局)   发布机构:   点击:-

  ——2017年2月23日在清远市清新区第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清远市清新区区长  张仁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6年工作回顾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的启动之年。一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全区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基本完成了区七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三五”的良好开局。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突出抓好经济增长,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全年完成生产总值253.4亿元,同比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38.8亿元、增加值87.7亿元,分别增长10.3%和13.2%;农业总产值58.7亿元,增长5.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5亿元,增长10.8%;外贸出口总额54.1亿元,增长20.8%;固定资产投资73.3亿元,增长0.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6亿元,受“营改增”[2]、降成本等政策和土地出让收入下降等因素影响,下降10.5%。预计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5179元和13170元,增长9%和10%。其中,农业总产值增幅在全市八个县(市、区)中位居第一,生产总值增幅位居第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均位居第三。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产业比例调整为14.8∶39.9∶45.3,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1.8%。陶瓷、水泥、造纸三大高耗能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持续下降,节能降耗目标任务预计可全面完成。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5938户,企业类增长41.95%。忠华棉纺、敏惠汽配等5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利税总额分别增长16.5%和18.1%。

  (二)突出抓好产业培育,三产发展齐驱并进。广州花都(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7.5亿元、税收2.3亿元,占全区比重分别提高26.1和4.7个百分点。花清汽配产业园、龙湾电镀基地控规获市政府批复。新引进粤江整车、敏实集团等2个投资超50亿元项目。清远抽水蓄能电站、飞机起落架维修等11个项目全面建成投(试)产,汽车零配件、新材料等产业集群加快形成。全区20个技改项目完成投资8.36亿元,增长57.1%。大力实施“清新优品”战略,台湾现代农业示范园基本建成,引进敏实农业、广东清远现代农业等2个示范园。全年建成省、市级名特优新农产品生产基地6个,培育市、区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11个、家庭农场[3]37家,认证复审“三品一标”[4]农产品10个。编制完成《广东·清新乡村旅游专项规划》。投入3500万元扶持各镇发展乡村旅游,民宿[5]创客空间、“有居”、龙颈大坳“清新人家”等一批民宿项目建成营业。太平马岳村格桑花、石潭水西村油菜花等13个乡村旅游点建成开放。8个镇旅游小综合体总体规划扎实推进。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714.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0亿元,分别增长3.3%和2.9%。加快推进农村电商发展,清远农村电商产业园入驻企业127家,园区电商销售额3.2亿元,带动全区农产品销售18亿元,打造了“太和三宝”等5个互联网农业品牌。寻乡记创新谷建设扎实推进,现代物流体系加快发展。

  (三)突出抓好项目落实,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全区4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7.86亿元。投入1.87亿元建设市政设施。建成告星污水处理厂及一批污水管网。工业大道、新城东路、玄真东路以及周田工业园市政道路扎实推进。加快交通设施建设,汕昆、汕湛、高接高[6]等3条高速公路进展顺利。基本完成7条县道84公里烂路改造,全面完成82公里自然村道路硬底化建设。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完成3宗中小河流治理。改造5.75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并通过市验收。基本完成省级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和156宗省级水利示范县项目建设。完成国家新增4宗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主体工程。启动太和等3个镇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加快能源电力设施建设,投入1.38亿元完成农村电网改造,110千伏平湾输变电工程、220千伏旗胜站主变扩建工程等一批电力设施建成投产。

  (四)突出抓好协调发展,城乡面貌显著改善。深入推进“五城同创”[7],成功创建省“双拥模范城”[8]。加快中心城区扩容提质,米坑片区棚户区改造基本建成120户,在建188户。全力推进创文、创卫突出问题整治,基本完成26条内街背巷综合整治,整治规范沿街店铺招牌5000处、56394平方米,拆除各类乱搭乱建、违章建筑1300处、7750平方米,新建改造农贸市场10个,清理整治污水横流卫生黑点248个,新划停车位6000个。扎实推进“智慧清新”[9]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业务平台受理案件15611宗,完成率达94.68%。加快特色小镇建设,太和成为省首批应用型“互联网+”创建小镇。三坑温泉足球特色小镇总体规划获市政府批复,被评为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龙颈“欧洲足球小镇”概念规划通过市规委会审议。加快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建成示范点16个。投入8024万元,基本完成103条美丽乡村建设,建成233条村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五)突出抓好环境治理,生态建设全面提升。加强生态林业建设,率先在全市开展林业生态红线划定,完成3721亩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造林任务,全区森林覆盖率达69.63%。加强环境污染整治,投入3000万元,拆除禁养区畜禽养殖场343个、21.6万平方米。综合整治7个镇级生活垃圾填埋场。全面完成市下达的减排任务。大力开展清洁生产,重亿印花、广硕鞋业等2家企业分别通过省、市清洁生产验收。推进大气及水污染防治,全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2.5%,滨江河主干流水质、乡镇饮用水源均达到Ⅱ类水质标准。切实做好中央环保督察迎检工作,抓好13宗交办案件办理,关停取缔企业4家,停产整改企业48家,查处环境违法案件46宗。完成1454个环保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清理率达100%。

  (六)突出抓好重点改革,社会活力不断增强。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商品房销售面积99.2万平方米,增长36.1%,商品房库存净化解35.64万平方米,超额完成市下达的去库存任务。关停并转落后过剩产能企业2家,出清“僵尸企业”[10]1家,帮扶困难企业4家。农村电网、水利等补短板工作加快推进。大力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三个重心”下移[11]全面完成,“三个整合”[12]稳步推进,整合土地18.63万亩、涉农资金2.98亿元,农村综合交易服务平台资产资源交易成交87宗、6081万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颁证工作稳步推进。完成农业、劳动保障监察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组建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成立区代建项目管理中心和区投资评审中心。扎实推进“营改增”各项工作。全面推行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制度。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全面实行“七证合一”[13]、“一照一码”[14]、“两证整合”[15]和电子营业执照改革。推广“一门式一网式”[16]政府服务模式改革。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组建了惠农、德盛等4家投资开发公司。稳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全年共发放“政银保”[17]农业贷款、小微贷款383笔、1.35亿元,林权抵押贷款13笔、6916万元。

  (七)突出抓好民生保障,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区财政投入民生领域资金2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8.79%。投入3.83亿元,全力办好十件民生实事。扎实开展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工作,新增城镇就业768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67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4%以内。完成202个村(居)人社服务平台建设。底线民生保障标准进一步提高。改造建设农村危房1204户。参与承办清远第一届足球文化节。镇级综合文化站和全民健身广场建设通过市达标检查。成功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启动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创建工作。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和教学点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稳步推进,区五小、区六小等学校动工建设。启动省卫生强区创建工作,基本完成区人民医院新住院综合楼和5间乡镇卫生院改造。加快推进医疗卫生数字化平台建设。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完成7675名相对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加大医疗救助力度,大病关爱基金全年发放救助金额736万元,救助大病困难群众304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开展专项打击整治行动,群众社会治安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加强专职安全监督检查员、基层食品安全协管员等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等专项治理行动。加强信访维稳、应急管理等工作,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八)突出抓好自身建设,政府公信力不断加强。积极建设民主政府,认真执行区人大常委会各项决议,自觉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积极支持区政协、民主党派履行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6件、政协委员提案68件,办复率和满意度均达100%。区政府被市政协评为承办提案先进单位。畅通民意投诉渠道,办结“市长信箱”290件、“区长信箱”258件、12345政府服务热线6370件。积极建设法治政府,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为区政府班子配备7名法律顾问,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水平。基本完成202个村(居)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积极建设诚信政府,落实解决征地留用地等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处理了一批积存多年的矛盾纠纷,切实提高了政府公信力。积极建设廉洁政府,坚持从严治政,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整治“四风”问题,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18]责任制。

  此外,国防动员、消防、人口计生、社保、妇女儿童、青少年、监察、审计、统计、档案、物价、保密、人防、民族、宗教、老区、残联、供销社、外事、侨务、对台、地方志、机关事务、气象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大力支持和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全区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清新部队和武警官兵,向关心和支持清新建设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及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不大、质量不高、税源不足,财政收支压力较大,经济增长质量效益有待提高;产业结构还不够优化,新的支柱产业还没有形成,传统高耗能产业占比仍然较高;工业投资不足,项目落地不多,园区建设欠账较多,实体经济发展还比较滞后;环境治理矛盾比较突出,大气、水、垃圾等污染治理任务较重,环境共管共治机制建设有待加强;区域发展不平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够高,城乡差距仍然较大,民生保障水平有待提高;政府部门办事效率不高,领导干部担当意识不够,办事能力不强,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认真研究解决。

  二、2017年工作安排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至关重要。我们将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创新驱动、改革推动为核心战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振兴实体经济,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优生态、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我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5%-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社会保障、资源环境保护、节能减排降碳及安全生产等完成市下达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全力抓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坚持创新驱动,着力推进工业立区。始终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主战略,推进工业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一是加快产业平台建设。主动加强与广清产业园管委会合作,举全区之力推动广清产业园C区(清新园区)开发建设,年内启动起步区规划建设;敏实汽配生产基地加快土地调规、用地报批等工作,争取年内动工建设;智慧小镇启动市政道路、能源保障、医院、学校等配套设施建设,确保首批项目年内动工;花清汽配产业园重点推进粤江整车项目建设;龙湾电镀基地利用好现有可招商土地,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及引资工作。力争全年园区完成工业投资2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以上。二是加强招商引资。改革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做实做优做强清西工业指挥部。主动对接广清产业共建[19],针对重点产业开展定向招商,加快形成汽车零配件、新材料、装备制造、智能家居四大产业集群。力争省级汽车配件产业园落户我区。针对重点区域和领域开展精准招商,组织参加省属企业、广州、深圳等招商对接会,争取优质工业企业或项目落户清新,吸引珠三角成长型中小企业总部向我区转移。力争全年新引进项目10个以上,投资金额100亿元以上。强化项目落实,加快推进劳卡家具、信和实业等一批项目建设,力争全年建成投产项目10个以上。三是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抓好诚展鞋业、埃德伟控等10家入库企业服务工作,力争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以上,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以上。抓好20个以上技改项目建设。推动22家年产值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四是提升服务企业能力。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建设。常态化开展各项暖企行动,实行“四个一”[20]机制,加强服务122家现有规模以上企业。优化落实各项人才政策,培养引进一批高素质人才。五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去降补”[21]行动计划。分类处置“僵尸企业”和困难企业。继续打好降成本“组合拳”,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二)坚持筑牢基础,着力改善城乡面貌。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统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全年共安排重点项目61项,年度计划投资49.81亿元。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汕昆、汕湛、高接高等3条高速公路和清远西部一级公路、清禅二级公路、笔架山旅游公路建设。全面完成84公里县道烂路改造,抓好70座危桥改造建设。新建S354、S114沿线82个候车亭。加快推动北江航道扩能升级。推进米坑棚户区及安置区、周田工业园、飞水大街、振港大道等市政道路改造建设。开展威井河温泉段河道治理。扎实推进220千伏回澜站主变扩建、110千伏井塘输变电等工程建设,全面完成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二是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健全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加快推进“三规合一”[22]。深入开展创文、创卫活动,力争通过国家检查验收。完成15条内街背巷整治。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大力推广城市E管家[23]应用。三是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完成7个镇总体规划及180条村庄规划编制。开展旧墟镇改造提质工程,设立竞争性资金,扶持2-3个镇升级改造旧墟镇。推动太平镇建设“清新副中心”,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四是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成900条村庄环境整治任务,打造20条整洁村示范点。新建80条美丽乡村。完成120条村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建成11宗村村通自来水工程。

  (三)坚持服务“三农”,着力推动农业稳区。深入开展农业供给侧改革,大力推进“清新优品”战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一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完成《清新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编制。突出抓好敏实农业、广东清远现代农业等示范园建设。加快创建国家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实验示范区。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创建力度,力争年内新增省名牌农产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5个以上。深化广清农业产业帮扶,加强广清两地农产品产销衔接。二是加快农业业态创新。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小镇建设。大力支持清远农村电商产业园做大做强,推动寻乡记创新谷建成运营。力争年内新培育农业电商企业60家以上,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80个以上。扎实开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工作,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三是加强农业设施建设。全面完成3.6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开展2宗中小河流治理,整治河道14公里以上。完成18个中心村电网升级改造。加快农村光纤网络建设。四是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民综合素质、实用技术和创业能力培训,全年培训7100人以上。五是抓好农村综合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整合。完成8个涉农资金整合示范点建设。新增各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0个以上。建立16个功能完善的农村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农村集体“三资”[24]全部进入农村综合交易服务平台交易。完成农村土地承包权确认登记颁证任务60%以上。继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加强金融服务“三农”、中小微企业发展。

  (四)坚持特色发展,着力推进现代旅游。立足清新的生态优势和资源特色,推动旅游产业提质增效。一是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积极创建广东乡村旅游示范县(区)。大力发展“农综改+乡村旅游”、“互联网+乡村旅游”,建设全域乡村旅游示范区,年内建成镇旅游小综合体7个、乡村旅游示范点4个、清新农场[25]30个。二是发展民宿经济。加快推进静巷原舍等民宿建设,年内新增民宿12家以上,确保6家“清新人家”民宿全部建成运营。三是抓好特色小镇建设。开发足球、温泉、艺术等特色小镇,欧洲足球小镇要加快完善规划、用地等前期相关工作,温泉小镇要重点推动清新温矿泉(扩建)项目年内建成运营,桃花湖艺术小镇要确保关山月岭南艺术中心、樱花生态度假山庄等项目动工兴建。四是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充分利用“长隆”、轻轨以及3条高速公路建成后带来的辐射效应,完善驿站、标牌、标识、服务中心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大力提升旅游承接能力。继续做好漂流文化节、民宿体验节等旅游文化推广。加强商业街区和商贸中心规划建设,引导美林广场、城北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发展体验式服务。

  (五)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构建生态文明。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清新,促进绿色低碳生态循环发展。一是落实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加快龙湾、云龙园区排污管网等环保设施建设,全面启动园区清洁生产工作,确保15条以上陶瓷企业生产线实现“煤改气”。完成太和水厂滨江迳口取水口上移,加快推进北江芒洲、滨江迳口等9个集中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积极迎接省环保督察。二是强化环境综合治理。全力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启动5个镇级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新增3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健全落实“河长制”[26],稳步提升滨江河、秦皇河、漫水河等河流水质。强化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稳步提升优良天数比例。启动新一轮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继续做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260家禁养区畜禽养殖场整治。三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深入实施新一轮绿化清新大行动,完成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3725亩。加快公园绿地、绿道网建设,建成一批“绿肺”[27]和生态绿地。四是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和全域性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继续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三旧”改造[28]。严厉查处“两违”[29]和闲置用地。抓好宅基地审批和规划建设监管,全面完成“三项治理”[30]工作任务。强化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管理,确保完成市下达任务。

  (六)坚持改革推动,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全面加大“放管服”[31]改革力度,为企业经营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一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动态管理。完善行政许可事项目录。大力规范和优化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制定区政府重大事项征求意见目录。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二是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抓好企业登记多证合一。推进登记注册全程电子化。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32]监管。三是抓好“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模式改革。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拓展网上办事大厅功能。四是加强投融资体制改革。做实区投资评审中心和区代建项目管理中心,优化政府投资项目行政审批流程,提升建设效率。五是推进数字信息化改革。加快组建区大数据中心。加强与粤数大数据公司合作,推进“智慧清新”建设。推动大数据采集共享,促进数据资源向数据资产转变。六是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深化重点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探索乡镇一支队伍执法。推进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试点。配合做好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改革。推进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改革。

  (七)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大力发展民生事业,加快补齐社会事业发展短板。一是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继续办好十件民生实事。持续提高基本养老金、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底线民生保障标准。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强化社会保险征缴,推进全民参保登记。加大创业就业扶持力度,深化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工作,力争新增城镇就业人员6000人以上。推动众善养护中心等养老服务项目建设。全面完成308户棚户区和599户农村危房改造。确保完成市下达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二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基本完成区一中初中部、区五小、区三幼等6所学校建设,增加优质学位9600个。力争年内创建为教育现代化先进区。三是提升医疗文化水平。加快推进卫生强区创建工作。启动区中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建设。开展2间基层卫生院、6间中医馆和35间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开展“书香清新”项目及太和洞国学图书馆建设,年内建成3间自助图书馆。四是做好精准帮扶工作。全面落实精准扶贫措施,确保全年实现7000名贫困人口脱贫。加强与花都区的帮扶对接工作,深化两地教育、医疗、旅游等领域合作,推动民生服务对接共享。五是强化社会综合治理。深入推进“七五”普法。继续做好质量强区工作。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扎实推进“平安清新”建设。全力做好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和村(居)“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此外,继续加强国防动员、人口计生、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应急、人防、档案、地方志、气象、慈善、妇女儿童、青少年、残联等工作,推进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八)坚持依法行政,着力打造效能政府。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提升人民满意度。一是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落实区政府党组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牢固树立和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坚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二是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严格执行各项决议决定,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政协通报制度,办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做好行政复议、应诉工作,提高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作用,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强化依法行政考评。推进政务公开和阳光政务建设,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三是推进政府作风建设。深入开展“正风行动”,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加强廉政建设,铁腕整治“为官不为”和庸懒懈怠现象,构建“亲”“清”互动新型政商关系,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四是提升政府行政效能。区政府把2017年定为“政府效率提升年”。全区政府系统要深入开展“行政效能提升活动”,切实强化领导干部执行力。优化行政决策程序,大力提升政府部门办事效率。强化督查问责,切实加强各项重点工作落实。

  各位代表,立足新起点,面对新机遇,我们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改革创新,扎实工作,为加快建设清远新城区、率先融入珠三角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清新人民过上更有品质的生活而努力奋斗!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经济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更强调通过制度变革与完善,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扩大有效供给,形成高质量、多层次的供给体系,使供给结构更加适应需求结构。

  ﹝2﹞“营改增”:指营业税改增值税。

  ﹝3﹞家庭农场: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4﹞“三品一标”: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5﹞民宿:指利用自用住宅空闲房间,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提供旅客享受乡野生活的住宿处所。

  ﹝6﹞高接高:指清连高速和广清高速连接线。

  ﹝7﹞“五城同创”:指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文明城市。

  ﹝8﹞“双拥模范城”:指“拥政爱民,拥军优属”工作方面成绩突出的模范城市。

  ﹝9﹞“智慧清新”: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建设智慧政务、智慧旅游、智慧应急管理、农村电子商务、智慧物流、工业4.0示范工程、智慧园区、智慧社区、智慧城管、智慧教育等项目内容,实现全区智慧管理和运行。

  10﹞“僵尸企业”:指因生产经营困难造成停产半停产,资产负债率高、连年亏损,主要靠政府补贴和银行续贷维持生产经营,长期欠薪、欠税、欠息、欠费的企业。

  11﹞“三个重心”下移:指农村自治重心下移、基层党建重心下移和公共服务重心下移。

  ﹝12﹞“三个整合”:指农村土地资源整合、涉农资金整合和农村公共服务平台整合。

  ﹝13﹞“七证合一”:指工商部门核发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在整合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的基础上,将人社部门核发的社会保障登记证、统计部门核发的统计登记证、公安部门核发的印章刻制许可证、海关部门核发的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注册登记证书等四证再整合。

  ﹝14﹞“一照一码”:指通过“一口受理、并联审批、信息共享、结果互认”,将由三个部门(工商、质检、税务)分别核发不同证照,改为通过“一窗受理、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由工商部门直接核发加载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并将办理时限由8天缩短至3天以内。

  ﹝15﹞“两证整合”:指只需填写“一张表”,向“一个窗口”提交“一套材料”即可办理个体工商户工商及税务登记,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加载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

  ﹝16﹞“一门式一网式”:指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方式推动政府服务模式转变,群众只需要进“一个门”(实体办事大厅)实现一窗通办、一站办结,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上“一张网”(网上办事大厅)就可办事,能够享受无部门界限、无标准差异的政府服务。

  17﹞“政银保”:指一种以政府财政投入的基金做担保,农村信用社为符合贷款条件的担保对象(小微企业和农户)提供贷款,保险公司对上述贷款本金提供保证保险的贷款模式。

  18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指各级干部在履行本职岗位管理职责的同时,还要对所在单位和分管工作领域的党风廉政建设负责。

  ﹝19﹞产业共建:指推动产业、企业在珠三角地区和粤东西北地区之间跨区域布局,形成更紧密、更合理的区域产业分工体系,优化全省经济发展格局。

  ﹝20﹞“四个一”:指一个区领导牵头,一个协调机制,一个计划表,一个考核办法。

  ﹝21﹞“去降补”: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22﹞“三规合一”:指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中涉及到的相同内容统一起来,并落实到一个共同的空间规划平台上。

  ﹝23﹞城市E管:指区政府搭建的与市民加强沟通、听取民声、解决民意的综合性互联网平台。

  ﹝24﹞农村集体“三资”:指农村集体的资金、资产、资源。

  ﹝25﹞清新农场:指集生态农业、旅游观光、休闲采摘、科普教育、农耕体验、农家乐食宿等于一体具有清新特色的现代化家庭农场。

  ﹝26﹞“河长制”:指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的污染治理。

  ﹝27﹞“绿肺”:指城市中心的一些集中绿地,乔灌木种植占的比例应该要达到70%以上。

  28三旧改造:指旧城镇改造、旧厂房改造、旧村庄改造。

  29两违”:指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行为。

  ﹝30﹞“三项治理”:指清理拖欠被征地农民征地补偿费;清理征地留用地历史遗留问题;清理农村土地“三乱”问题(乱占、乱卖、乱租)。

  ﹝31﹞“放管服”: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32﹞“双随机、一公开”:指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您已选择离开清新区政府门户网站,接下来跳转至的页面与本站无关。 4秒钟之后将自动跳转到新页面,请您稍候…… ×

网站导航

底部

清远市清新区人民政府主办 清远市清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

清远市清新区综合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管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运维电话:(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电子邮件:

粤公网安备 44180302000001号         网站标识码:4418030003

[粤ICP备05057909]